在古代,皇帝借助軍師統治國家。比如周文王有姜太公,劉備有諸葛亮,朱元璋有劉伯溫。尤其是後兩者,民間有句話叫?三分天下,諸葛亮,統壹江山劉伯溫?。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謀士,尤其是在三國這樣動蕩的年代。謀士的出現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三國的局面。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也從壹個沒有立足之地的人來到了蜀國,建立了蜀國。在後世的傳說中,諸葛亮進壹步受到影響,成為智慧的化身。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劉備托付孤兒的重任,六次遠征北方,但都以失敗告終,成為諸葛亮壹生最大的遺憾。大約1100年後,另壹個聰明的人誕生了。他就是劉伯溫。
劉伯溫在朱元璋49歲出山時幫助他打敗了張士誠和陳友諒,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後,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制定了壹些穩定發展的措施,對明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分天下,諸葛亮,統壹江山劉伯溫?談得很愉快。這也是對諸葛亮和劉伯溫最大的褒獎。現在這句話已經成為著名的經典語言。
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瑯琊楊度。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宰相。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隆中。後來,劉備邀請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駿。組成三國,奪取荊州。
建安十六年,攻克益州。此後,劉備打敗了曹駿,贏得了漢中。彰武元年,劉備在成都建立了韓曙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掌管全局。蜀國已故的統治者劉禪繼位後,諸葛亮仍然掌權。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諸葛亮勤政謹慎,大事小事都要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結盟,改善與西南各民族的關系,開展野戰,加強戰備。
中原北伐前後六次,糧食多,無事可做。諸葛亮死於五丈原,享年54歲。劉禪賜諸葛亮,謚號忠義為武侯,後人常稱武侯,諸葛武侯稱諸葛亮。東晉皇帝因其軍事才能,謚號諸葛亮為吳興王。話說回來,劉伯溫“天下三分智,天下壹統”的說法對嗎?諸葛亮和劉伯溫為什麽放在壹起比較?
首先,兩人都精通易經。在古代,人們研究《易經》是非常正常的。其次,古人研究易經不是為了算命。今天,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易經。《易經》大部分已經失傳了。其次,易經太難學了,所以很少有人能掌握易經。《易經》最深刻的壹點是:只有智者才能學好。
壹門科學如果不實用,遲早會被束之高閣,時間久了就會消失。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易經》學者,都是輔佐國家的人,放在壹起比較無可厚非。天下壹統不代表比三分天下好。與諸葛亮相比,劉伯溫在力量上明顯占優。
諸葛亮作為千古名將,能力毋庸置疑。軍事上,劉備死後,諸葛亮平定了蜀漢內戰,把支離破碎的蜀漢拼湊起來,多次帶兵北伐,對曹魏造成了沈痛的打擊。在政務方面,諸葛亮依法治國,把蜀漢建設成為先進的法治國家。這說明諸葛亮的能力確實是各個領域的極致。
對此,《三國誌》記載“成都有桑植八百株,瘠地十五頃,兒女有食有衣,自有余暇。至於大臣在外任職,沒有別的調度,帶著吃穿,學著官,不要區別對待學生,長個大小。”如果到了我死的那壹天,我沒有在裏面留下壹點余絲,在外面贏了錢,那就是欠陛下的債了。“根據這樣的記載,諸葛亮做任何事情都做到了極致。與劉伯溫相比,劉伯溫只能給朱元璋出謀劃策,所以朱元璋建國後,劉伯溫只被封為伯爵。
要知道,諸葛亮是侯爵,侯爵和伯爵是有很大區別的。和劉伯溫相比,諸葛亮的能力絕對和劉伯溫不相上下。劉伯溫最大的功績就是為朱元璋打下了統壹的基礎。朱元璋最大的敵人是陳友諒,朱元璋當時很猶豫。所以劉伯溫說:?天道之後,養物者勝,我等功。為什麽我就不能擔心呢?我若傾入國庫,必以誠相待,以伏兵攻之,以武取勝,為王。?
這為朱元璋決心打敗陳友諒奠定了基礎。朱元璋此時能夠下定決心與陳友諒壹戰,劉伯溫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只看智力,諸葛亮和劉伯溫真的很難做權威的比較。從整體情況來看,劉伯溫遜色很多。畢竟,劉伯溫沒有管理明朝,但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管理了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