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和江南地區,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被稱為鬼節。據說這壹天有鬼魂出沒。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把鬼嚇跑,趕走鬼,所以就有了三月三鬼下山的說法。
三月三鬼節的傳說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陰陽的生死界限更加寬松。三月初三的晚上,冥界的街道上掛滿了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裝飾品,街道上擠滿了艷麗的鬼。龍燈、舞獅、高蹺、花船隨處可見,其熱鬧繁華堪比人間春節。因此,在這壹夜,人們的靈魂經不起冥界的誘惑,紛紛前往鬼市遊玩。他們中的壹些人在街上遊蕩,觀看燈光和戲劇。有的在飯店、茶館喝酒、聽音樂;壹些人借此機會拜訪從未謀面的祖先。
黎明雞鳴,鬼市關門,大部分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身體裏。少數遊魂樂而忘返,故留在陰間。第二天,死人中有哭聲。我們請和尚道士念經,畫符,為那些靈魂不在的親人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和和尚道士的經書能帶回壹些不貪玩的遊魂,有些貪玩的會在肉體腐爛七天後漸漸遠去。
因此,農歷三月初三成為地球上恐怖和焦慮的壹天,被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多麽害怕,每年3月3日的“鬼節”仍然照常到來。在“鬼節”前夕,人們蜂擁到寺廟燒香磕頭,祈求神靈和菩薩的保佑。人間濃香沖觀音菩薩蓮花座。
觀音捏捏手指,想通了人間燒香的原因。壹天晚上,她給壹個老婆婆做了壹個夢:“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救妳。我會給妳壹株曹憲,用它來做粑粑,並在三月三日安全保存它。”奶奶醒來的時候,手裏真的拿著壹片綠草。她仔細壹看,像是長在地裏的黃花蒿。她給村民們講了觀音菩薩給草的夢,大家都很高興。他們去地裏摘黃花蒿,磨面條做粑粑。
說也奇怪,三月三吃了艾草粑粑的人都平安度過了“鬼節”。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每年的三月三前夕,姑娘們和婦女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山野裏為巴巴采摘青蒿。直到現在,舒城、霍山壹帶的人們還有三月三吃艾草粑粑的習俗。
三月三鬼下山的習俗
農歷三月初三,俗雲:“三月三,鬼門關。”群眾迷信鬼神,認為野外磷光是“鬼火”。3月3日晚,壹些年輕人壹起去野外看《鬼火》。這壹天禁止孩子出門,怕“撞鬼”在安徽淮北這壹天吃爆米花被稱為“炸鬼眼”。有些地區把白桿子摘下來搗碎,去掉苦味的汁液,用面粉做成桿子,說吃了可以“藏魂”。皖西農村當晚都很早關門關燈睡覺,生怕“鬼火”進屋,害了壹家人的生活和疾病。
舊時河南南部的新縣、光山壹帶,傳說三月三是“黑社會”派小判抓人的時候。晚上出門很危險,所以人們晚上壹般不出門。每當夜幕降臨,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驅邪驅鬼,以求平安。同時會在各家門口放壹些大蒜,以示“小屁孩的判斷力”和“算了,抓不到人就回去”。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把鞋子倒過來放,這樣孩子會誤以為沒人在就走開了。當晚十二點過後,壹些不怕鬼的民間“傻冒失鬼”悄悄起床,三五成群地到田間看“鬼火”,俗稱“看燈”,通過所見“鬼火”的數量推測村子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