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梅州1
梅州龔雪,又名孔廟、文廟,位於廣東梅州市梅城北部,梅州市梅江區淩風西路南門前。梅州龔雪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周知年間,滕元發創建於梅城城西。
南宋淳祐元年(1241),遷至東南角的龔雪,也就是現在淩風西路南門的考園路。南宋初年,壹則梅州夫子廟生長靈芝的新聞呈獻給了中央朝廷,這給正在逃離遊牧民族的宋高宗趙構帶來了些許安慰,並被載入了後來的宋史,這大概是梅州龔雪第壹次進入二十四史的記載。
梅州龔雪於元十七年(1287)毀於戰火,元稹二年(1296)重建。此後,它被破壞,重建,擴建和重建了幾次。
到清朝末年,夫子廟的建築有大成殿、明倫殿、魁星樓、崇聖寺、邢星門、義門、薊門、東西閣、池畔等,蔚為壯觀。
2.潘桂芳
盤桂坊位於廣東梅州梅江河畔,毗鄰梅江,被周西水系和原有護城河環繞。在梅州悠久的歷史中,文秀客家地區盤桂坊孕育了近百名科舉人才和眾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
其範圍包括從梅州市東門墻至梅江、小溪唇、下石角、楊桃墩、張佳瑋、東街和周西沿岸的月美壹帶。它是古代梅江水上運輸的重要碼頭,是人貨集散的重要場所。
許多漂洋過海的客家人,都是從這裏的“水達伯公”碼頭登船,經汕頭出海;梅城生產或需要的很多物資都是從這裏上下,這裏是當時梅城比較繁華的地區。
所以在歷史上,很多著名的作家和精美的建築都是在這壹帶成長和留下的。
3.橋西古韻
橋西古韻景區位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姜妍鎮東4公裏的橋西村。距梅城38公裏,原名口頭溪。村莊四面環山,方圓約1平方公裏;
明朝萬歷年間(約400年前),諸宸等兩個家族先後在此定居,世代通婚,繁衍生息。
村裏的客家民居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全村的小橋、小溪、古樹、民居構成了客家村落壹道美麗的田園風光。
4.王壽山
王首山,又名陽壽山。主峰棋盤石海拔1147米,次峰立馬村海拔1127米。位於梅縣東北部,松原、姚濤和福建石豐交界處。南北走向,屬於武夷山系。
山的東側是福建省永定縣,西南側是廣東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線——梅縣姚濤鎮。方圓有壹百英裏長,蜿蜒的山脈從福建西部延伸到該縣的東北部。山形如亭,山川幽僻。
棋盤石山頂有石屏,南面是平緩的山體,北面是陡峭的懸崖。這座山很陡峭,利馬蓋是人工開采的,以增加幾米的高度,因為它與方恒的文星祠堂宋元相對。與福建交界處仍有界碑,字跡清晰可辨,刻於乾隆年間。
北面是海拔979米的季楓海角,上面有湯旺巖。相傳唐王(南明隆帝)敗亡時,躲在山中壹個山洞裏,洞深洞寬,可容百人。山上盛產松樹、杉樹、竹子和雜木。王壽山茶很有名,尤其是廣佛寺出產的。
5.興寧古城墻
興寧古城墻位於廣東省興寧市興田街。據史料記載,明朝成化三年(1467)冬,興寧縣令秦洪報請朝廷批準重建縣城,將土墻改為磚城,次年夏竣工。
城高1.85丈,周長626丈,有903條小溪。城周圍有許多城,深0.7丈,寬2丈。嘉靖四年(1525),建有四座城樓,分別更名為東門平原門、西門阜成門、南門迎汛門、北門陳宮門。興寧現存的古城墻大多建於明成化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