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統壹後,民族壓迫迫使大量山民隱居巴山老林。明初,從襄陽到大巴山的整個漢江流域都是禁行的。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興安府升為府。“安康縣,其地屬管轄。縣城廣闊,因為有壹個縣丞駐紮在西南的磚坪,專門抓人。轉平設官從此開始”(光緒《轉平堂錄》)。清廷鎮壓起義後,嘉慶年間(1820),秦、楚、蜀官員奏道,“以三省之界,山深林密,乃賊也。請移鳳翔傳句於此,靖邊助民,制曰:可”。道光二年(1822),設磚平堂,屬散堂,劃歸興安府。從此脫離安康縣單獨統治。
民國二年(1913),國民政府中央決定廢除府州部制,設省縣,以路引縣。轉平堂改為轉平郡,轉漢中路。六年(1917),改稱嵐臯縣。二十二年(1933)棄道,引郡入省。二十四年(1935),安康為第五行政督察署,後被任命為陜西安康行政督察署駐地,嵐臯縣隸屬於此。
1949 165438+10月28日,高覽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劃歸陜甘寧邊區安康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後,行政區劃調整,設立安康地區專員公署,嵐臯縣隸屬於它。1958 10 10月6日,中共陜西省委決定,將高覽、安康合並為安康縣,撤銷嵐臯縣。1961 8月10日,省委決定嵐臯縣搬遷,隸屬安康地區專員辦。1969年,安康地區更名為安康地區,專員公署改為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棄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安康地區行政公署,嵐臯縣隸屬於此。2000年改為屬地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