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的卷本很多,主要有《金鎖鴻陽大圖》、《玄娘聖母經》、《振國三日歷》、《彌勒頌》、《應劫經》等。
“白蓮花”這個名字起源於東晉時,凈土宗始祖慧遠在江西廬山召集十八位高僧,在托林寺參加了壹個念佛的團體,發誓死後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還挖池塘種白蓮花。念佛的地方被命名為百蓮舍。陶淵明、謝靈運等名人也來此戲唱,於是托林寺成為僧尼、風俗、風雅聚集之地。清道光十八年(1838),寶光寺方丈苗升模仿慧遠的故事,在寺後夏紫西側種植白蓮花,建白蓮花社。詩人和尚有壹個詩意的戒律:“白雲與塢房之間,我拜佛,逃避禪與子山;又到了蓮花會外,他被招去喜歡顏。“清同治二年(1863),妙生大師的弟子自信白蓮堂的地方太小,就在極樂堂後面重修了白蓮堂。這是壹個環境幽靜的院落,中間是壹個佛堂。大殿前有壹蓮池,池中滿布白色子午蓮花。這朵花淡雅芬芳,讓人愛不釋手。荷花池的欄桿外,經常圍滿了遊客。他們把金屬硬幣壹枚壹枚扔進池塘,嘆息著,興高采烈地漂浮著。那是因為“飄”和“福”的諧音關系。
安百裏教在紹興的建立與發展南宋(1133),江蘇吳軍縣薩滿毛子淵創立了安百裏教,原本是佛教的壹個分支。其教義源於凈土宗,崇拜阿彌陀佛(無量壽佛)。這個宗教的信徒被稱為“白蓮菜”,因為他們“慎用蔥乳,不殺生,不飲酒”。到了元代,這種宗教滲透了其他宗教觀念,主要是彌勒佛來世說,逐漸轉向崇拜彌勒佛,改名為安百裏教。早期的安百裏教信奉阿彌陀佛,主張念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行、不說謊、不飲酒,合稱五戒),以求死於西方凈土。教義與凈土宗的教義基本相同。毛子淵利用天臺宗的教義,畫出了四土三觀和諧的佛圖,用佛像、人物、比喻說明佛土的等級。簡化統壹前人制定的念佛、修行告白的儀式,制定《白蓮教晨告白儀》。之前的凈土協會,參與者之間只有輕松的社會朋友關系,社團之間互不隸屬。毛子淵將其改為師徒和宗族隸屬關系。他在昆山澱山湖建白蓮花紀念館,自稱導師,坐在臺下拜,並規定弟子以“普覺妙道”二字命名,從而建立了壹個相對定型的教派。
元朝末年的漢山童、劉福通,明朝的趙全、徐鴻儒都是該教的信徒。所以在朝廷眼裏,“白蓮教”這個詞幾乎就是壹個叛逆的同意詞。元朝統壹中國後,安百裏教得到朝廷的認可和獎勵,進入了短暫的鼎盛時期。後來,朱元璋借助安百裏教明教奪取政權後,在明法中明令禁止“左道巫術”,安百裏教從此失勢。乾隆三十九年,山東基督徒王倫起義反清,白蓮教再次震驚朝野。
安百裏教產生之初,被官方取締,毛子淵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卻因為其簡單的教義和簡單的做法而流傳開來。到南宋後期,雖然仍被壹些自稱正統的地方官和佛教高僧視為惡黨,但在蒙古人統治下,已經四處流傳,甚至傳到北方。元朝統壹中國後,安百裏教得到朝廷的認可和獎勵,進入鼎盛時期。廬山的托林寺和澱山湖的白蓮堂是當時安百裏教的兩個中心。
在“在家開悟的人”的號召下,安百裏教形成了壹大批成家立業的職業信徒,稱為安百裏道士。因為“在家出家”,不剃頭,不穿僧衣,所以也被稱為不剃發不染發的道士或有發和尚。到了元代,白蓮道士組成的寺廟遍布南北,聚集弟子數千人,多達數十人,堪比佛寺。寺廟裏供奉著阿彌陀佛、觀音、大智之類的佛像(合稱阿彌陀佛三聖)。在頂部,他們祝福皇室並祈求長壽,而在底部,他們為地方政府舉辦佛教儀式。還有壹些諸如修路架橋之類的善行。寺廟大多都有土地資產,主持人往往是代代相傳。寺廟的財產實際上是主人代代相傳的財產。有些領導跟政府溝通,跟有權有勢的人交朋友,成為土豪。
經過長期的傳播,安百裏教的組織和教義在元代發生了變化,紀律松弛,教派眾多。有的教派皈依彌勒,宣揚“彌勒下生”的宗教預言,屬於彌勒凈土修行。壹些基督徒晚上聚集鬧事,或偶爾武裝反抗元朝廷的統治。大年元年(1308),朝廷取締了白蓮教,因為白蓮教勢力太大。直到仁宗即位後(1311年),廬山托林寺白蓮堂總僧普都趕來解救,白蓮教才恢復了合法地位。在位第二年(1322),其活動再次受到限制。此後,許多地方的安百裏組織都敵視政府,其追隨者多為下層民眾。因此,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壹些安百裏組織率先武裝起來反對元朝。紅領巾起義的有韓、、徐壽輝、鄒普生等。都是白蓮花信徒。他們以明王(即阿彌陀佛)出世、彌勒佛出世的預言鼓舞群眾,影響很大。
白蓮在明初是被禁止的。洪武、永樂年間,川、鄂、贛、魯等地發生多次安百裏教徒武裝暴動,有的還建了皇帝,都被鎮壓了。明朝中期以後,民間有金蟾、武威、龍華、悟空、袁環、元敦、弘陽、彌勒、景清、大成、三陽、混源、文祥、羅道等幾十個宗教,有的還教了幾個名字。兩者互不隸屬,在教義和儀式上也有很多不同。他們所信仰的神靈極其復雜,有天上的玉帝,地獄的閻,人間的聖賢等。彌勒佛是最受推崇的。從鄭德時期開始,就有無兒無女的崇拜,也有所謂“真空故鄉,無兒無女”的八字真言。據說無生命的母親是壹位無生命的、在天上不朽的古佛。她想讓天下的孩子回天,避免災難。這個天堂是壹個真空的故鄉。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經文,叫做寶卷。統治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教派其實都是白蓮,百姓也籠統地稱之為白蓮。
南宋時期,安百裏教仍為統治者所接受,因為它總體上沒有脫離正統佛教。在元代,由於教會各階層人士的地位不同,在追求目標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壹派以毛子淵正宗傳人自居,在宗教理論和實踐上繼承毛子淵衣缽,在政治上與元統治者合作;另壹派則完全背叛了毛子淵倡導教育的宗旨,與下層民眾運動壹脈相承,走上了反抗元政權的道路。元順帝十壹年(1351),元政府強制民夫封鎖黃河,引發了全國範圍的安百裏教起義。起義軍號召“彌勒佛生,明王生”,得到了不堪忍受元朝統治的廣大民眾的積極響應,迅速席卷全國。二十八年八月,明軍入侵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朱元璋深知白蓮教叛亂的重大意義,稱帝“大明王”後,立即頒布了對白蓮教的禁令。但是白蓮教並沒有因此而完全收斂。明初南北融合後,出現了秘密流傳的盛況。明朝建國後,白蓮教徒幾乎連續起義。清朝入主中原後,白蓮教徒往往以國家利益為重,鼓吹“日月歸來”,高舉反清復明大旗,被清廷封殺。然而,在順治、康熙、雍正時期以及乾隆壹世紀,安百裏教的反清復辟活動從未停止。
白蓮教的卷本很多,主要有《金鎖鴻陽大圖》、《玄娘聖母經》、《振國三日歷》、《彌勒頌》、《應劫經》等。
安百裏宗教與王倫之死。
200多年前,1774是乾隆三十九年。
今年,小沈陽仍然在歷史上無處可尋。《四庫全書》博物館開館壹年多了,鄉村的壹切似乎都很平靜。直到今年秋天,康乾盛世的完美幻境出現了裂痕。這個微小但致命的裂縫被認為揭開了帝國衰落的序幕。
當年8月23日,山東壽章農民王倫率4000人起義。安百裏教的男男女女浩浩蕩蕩地遊行,殺害了鄰近三個縣的地方官員,聚集了數萬人,甚至占領了重要城市臨清。隨後,和大多數起義壹樣,在內部領導人意見不合的情況下,清廷贏得了鎮壓的機會,王倫等人自焚而亡。
乍壹看,王倫的故事並不特別令人驚訝。畢竟,在康熙年間,山東等地發生過多次安百裏叛亂。但是仔細研究壹下,可能很難從我們過去分析農民起義壓迫剝削的常規思維來解釋這個故事:1774年,沒有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沒有發生饑荒,起義無疑缺乏群眾基礎;同時,王倫的父母被判定為未來的“好官”。事件發生後,王倫起義軍也與其他白蓮教有了松散的聯系。是什麽讓年過四十、身材矮小、家境殷實的王倫放棄了日常的安穩生活,依然選擇了今天這種看起來飛蛾撲火的爆發?
或許是帶著同樣的疑問,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的韓樹瑞教授試圖在《山東起義》中為我們勾勒出壹些新的圖景:1774王倫起義。與中國歷史學家不同,韓樹瑞強調從歷史場景解釋地方動亂。在深入王倫本人及其宗教組織之前,她強調把關註的焦點放在魯西尤其是壽張的環境上,試圖從地方史的角度考察推動王倫起義的社會結構和區域生態,這與裴壹力等西方學者的觀點是壹致的。
壽章屬於山東省西部,位於大運河和渭河之間。歷史上以前壹直默默無聞,歷史上取得功名的人比其他郡縣少得多,這就使得壽張疏遠了正統的意識形態和精英權利。無形中,安百裏教的觀點和組織成為了替代品,充滿了誘惑,為個人提供了分享價值觀的機會,也讓當地民眾有了前所未有的社區感和成就感。韓書睿認為,起義可能來自信仰,而不是社會危機。
“真空故鄉,無母,神仙護佑,刀槍不入”,近千年來,安百裏教的故事在中國的史書中若隱若現,但始終是壹閃而過。作為研究中國歷史的知名女學者,韓淑瑞與中國的相遇,源於作家賽珍珠,與歷史關系不大。她在臺灣省的學習之旅使她成為第壹批使用清朝檔案的美國學者之壹。她在研究中發現兩個現象:“第壹,沒有人研究宗教;第二,宗教在中國社會並不重要。”
不知何故,壹切都把她推向了研究安百裏教等中國宗教的神秘大門。她的博士論文是《中國千年起義:1813八卦起義》,最終選擇了普世宗教來研究中國社會。這種視角,加上她對史料的挖掘,使她在中國研究中占有壹席之地,成為繼韋克曼和孔飛力之後的偉大人物。
韓書睿壹直被認為擅長用材料講故事。在這本書裏,她還充分調動了許多材料,從目擊者的敘述、叛軍的供詞和官方報紙中還原歷史。陳寅恪大師曾說:“壹個時代的學術,必然有它的新材料和新問題。用這種材料來研究問題,是這個時代新的學術潮流。”對於韓淑睿來說,她無疑是能夠運用新材料,嘗試講述新問題的,這至少為我們提供了壹些不同於既定思維的思維範式。雖然這本書被認為有些泛泛而談,語無倫次,但這可能來自於問題本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是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在召喚追隨者嗎?還是白蓮教給了壽張農民入正統的誘惑?還是秘密門派的“最後壹劫”思想引起了極大的憤慨?.....當我們回到歷史的源頭和本質時,難免會更加迷茫。隱匿在沈思中,這場爆炸性的群體運動依然充滿陰霾,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安百裏教現象背後的復雜情感,以及王倫“其興也滿悲,其亡也驟”的命運。
山東起義:王倫起義1774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