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早期是用來盛水等液體物體的,所以代表活力和源泉。水是生命之源,葫蘆的持水功能使其成為人們獲取和保存生命力的媒介。正因為如此,葫蘆也被賦予了豐收、豐產等意象,成為吉祥物和辟邪的工具。
到了戰國時期,葫蘆已經不再只是壹個容器,而是逐漸擁有了神奇而神秘的力量。《莊子》記載,浮萍女士將葫蘆分給劉清波理發,從此葫蘆從實用的工具升華為具有神力和靈性的存在。傳說葫蘆可以驅邪避禍,甚至可以提高精神境界。
葫蘆也經常出現在文學藝術中,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用瓢滅火,顯示了葫蘆的實用價值和靈活性。在繪畫中,葫蘆也是常見的題材之壹,代表著吉祥、長壽、祝福等美好的祝願。
與葫蘆有關的傳說
端午節的習俗是在民間的門上插桃枝,掛葫蘆。現代氣功試驗證明葫蘆有隔絕氣場的作用。民間有句俗語“不知道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意思是很難穿透葫蘆去測量裏面的東西。從風水學上分析,乃葫蘆曲線的外形蘊含著“S”形太極陰陽分割線的神奇作用。所以在風水學中經常用到。
根據神話傳說,呂洞賓,八仙人,變成了壹個油販,去壹個山村賣油。石油價格表明繼任者根據泵出的石油數量支付石油費用。所以很多人拿的油多,交的錢少。壹個少年也學別人,多拿油,少給錢。少年回家後,把大家買油和自己買油的真相告訴了母親。母親嚴厲批評了兒子,並責令他立即歸還那幾十塊油,並去向賣油人賠罪。
呂洞賓被他的誠實深深打動,他告訴男孩,五月的第壹天將會有壹場大災難,在門口掛壹個葫蘆將會是和平的,可以避免災難。好心的母親急忙把這個消息告訴鄰居,每家每戶聞訊後都在門楣上掛上葫蘆。
果然,幾天後,壹場特大山洪卷走了沒掛葫蘆的人,掛葫蘆的人卻安然無恙。從此,端午節前幾天掛葫蘆的習俗就留下了。還有壹種民俗。相傳某年五月初壹,藥王下凡,見毒蟲橫行,瘟疫遍地,便將自己盛滿靈藥的葫蘆掛在壹個門口,以救眾生,留下了這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