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人口密度高嗎?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人口密度高嗎?

人口:約44.5萬人。

人口密度:3681人/平方公裏

廣州灣法國大使館舊址和法國總部舊址。

三嶺山森林公園

湛江河海景長廊

三嶺山森林公園

湛江河海景長廊

霞山區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與南海接壤。壹個是湛江市區,壹個是赤坎區。霞山區,原名“西營”,是壹個新城區,有湛江港和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湛江港是中國對外貿易港口和漁業基地之壹,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從湛江海濱公園延伸到漁港公園的海濱風情酒吧,形成了霞山的美食旅遊文化品牌。

區人民政府駐工農街,郵編:524002。代碼:440803。區號:0759。拼音:霞山曲。

名稱來源

‘綠島港城’——美麗的熱帶海濱城市——湛江市’清朝末年,霞山只是壹個小漁港。海邊只有壹個供民船停靠的小港灣。漁民趕上潮水在這裏賣水產品和魚,鄰近的村民商販則撿柴火、大米等生活用品與漁民交易。潮水漲成壹條堤壩,潮水合攏。沙灘上只有幾間壹字排開的小屋,用來遮風擋雨。漁民們在海邊建了壹座磚木結構的“海聖宮”廟(海府賓館旁),寓意漁民都是海的孩子,祈求平安。這也是霞山最早的建築之壹。早期的霞山沒有確切的地名,周圍零星分布著謝屋、霞山、炮臺子、吳征、海頭港、洪武等村落,曾統稱為海頭洪,屬雷州府濉溪縣第22府管轄。

霞山最早的壹條街——海濱街(現東堤路)

霞山區的觀海長廊。

1899年,法國皇帝強迫清政府將包括霞山在內的518平方公裏的土地和1912平方公裏的海域劃入法租界。法帝入侵後,軍隊駐紮在赤焰松和海頭港,根據兵營的位置分別稱為東瀛和西營。法人為了鞏固和發展其殖民統治,在西營進行市政建設,並在剛成為商埠時,將兵營所在地改名為“西營”、“東營”。當時廣州灣有東營、西營兩個市,三個區(赤坎、坡頭、淡水)。西營是法國當局在廣州灣的最高行政首都,這也是霞山最初被稱為西營的原因。法國侵略者稱西營為“百亞特城”,以紀念其戰列艦“百亞特”號首次登陸廣州灣,但民間壹直沿用西營營的名稱。

峽山僅存的青石板街見證了峽山的歷史。

抗日戰爭勝利後,光復廣州灣,1946建市湛江。西營是當時的壹個市轄區,保留了地名。解放後至1956,湛江仍使用西營營名稱,市委、市人民委員會行政機關設在西營。

解放後,當家作主的湛江人民紛紛要求把東瀛、西瀛這兩個名字換上殖民烙印。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於6月1957 65438+10月1日撤銷西營、東營名稱。撤銷後,西營被納入“湛江市”的名稱,東營改名為赤焰松。西方陣營被“城市”所包含,造成混亂,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變化。湛江市人民委員會根據市中心有壹個大村下山村,就在市委辦公樓旁邊,經省裏批準,於6月30日將西營改名為下山村,1958。此後,霞山地名壹直沿用至今。霞山的地名幾經更改和更名,見證了霞山的發展。

區域的簡要描述

霞山區位於湛江市中部,瀕臨湛江港,東與坡頭區隔赤焰松海相望,北接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赤坎區,西、南與麻章區接壤。面積120.9平方公裏,人口44.5萬。下轄1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鎮。包括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霞山人民南路熱帶風光西北高東南低,以平原為主。海岸線長28公裏,境內海洋資源豐富,盛產各種魚、蝦、蟹、牡蠣和貝類。特呈島著名的網箱養魚,出產石斑魚、黑唱片、曹暉等優質魚類。這壹帶在唐代屬濉溪縣管轄,稱為海頭洪水。1899年,中國領土廣州灣被法國租借後,成為廣州灣最高行政機關——總督府的駐地,並改名“海投勛”為西營。抗戰勝利後,由國民黨政府接管。解放後成為湛江市人民政府駐地,並於1958將西營改名為霞山。1984年6月成立縣級區政府,隸屬湛江市。

區內交通便利,有著名的深水港湛江港、中國大陸南端的終點站湛江南站、可直達中港兩地主要城市的湛江民航機場。赤坎區有人民、深川、海濱三條國家標準公路連接,並與207國道、325國道相通。該區海上交通便利,有直達海南島的航班,也是中國大陸至東南亞、非洲、歐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霞山是中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地區之壹,以水稻、蔬菜、甘蔗為主要農產品,以淡水魚、豬、雞鴨、雞蛋為主要副食。是湛江重要的水產品、蔬菜和畜產品生產基地。

工業以化工、建材、機械、食品、飼料為主,隸屬於中美化學公司、上展鋼管廠、蝦飼料廠、李爽飲料廠、東方企業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主要產品有聚乙烯、鍍鋅鋼管、蝦飼料、飲料和糖機。區內國合業務包括八達壩集團有限公司、峽山商業集團公司、峽山糧食集團公司。該地區有24個市場,包括全國文明市場東風市場、嶺南市場、工農市場和粵西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南站服裝批發市場。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湛江開發區)是10月29日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1438+065438之壹。4月2日奠基,1985,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和霞山區之間。面積9.2平方公裏,是湛江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它管理著兩個街道辦事處,人口超過50,000人,其中8,000多人在農村地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壹景

湛江開發區地勢比較平坦。自成立以來,不斷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連接赤坎和霞山的人民大道、海濱大道相繼開通,與樂山大小、龍巢路、新建的魯花路等大型骨幹道路縱橫交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區內的下海港碼頭是國務院批準的開放碼頭,壹期擴建的兩個萬噸級泊位已建成投入使用。區內有壹座63000千伏安變電站,1988處將再建壹座1100千伏安變電站;日供水量2萬噸和5萬噸的兩座自來水廠相繼投入使用;1100微波程控電話連接世界各地;泉莊生活區、金碧花園、海印老年公寓等壹批居住區已建成使用,三帆海景新村、海景小區、海洋小區、龍巢禦園等高級居住區正在建設中。幼兒園、學校、醫院、市場、酒店、保齡球館、溜冰場等現代化娛樂健身場所壹應俱全。

廣東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實施細則》已經正式實施,標誌著開發區進入了“依法治區、依法行政”的新階段。

湛江開發區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行政服務體系,投資軟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生活設施齊全,服務功能齊全,為國內外客商創造了壹流的投資環境。

湛江開發區堅持“以工業為主、以外資為主、以出口為主”的方針,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65438年9月至0993年9月,總書記視察題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後,開發區大力發展高科技、高起點、高效率的工業項目,吸引了壹批科技含量高的跨國公司和財團投資企業,如列支敦士登希爾德公司、海峽群島莫尼飼料有限公司、泰國鄭融公司、英國凱斯公司等。它吸引了來自日本、美國、韓國、英國、法國、瑞士、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奧地利、澳大利亞、列支敦士登、泰國、菲律賓、香港和臺灣省的許多商人來這裏設廠和買房。

基本形成了以汽車制造、電子電器、通訊設備、生物制品、辦公用品、機電產品、包裝設備、紡織服裝、羽絨制品、珠寶加工等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結構。

截止2001年末,開發區共有企業584家,其中省或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品27個。

2001年,全區工業總產值61億元,其中科技產業產值達到1.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0%;產值超億元企業15家;出口創匯1153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21萬美元;企業利潤41萬元。

經濟概況

工業發展的步伐加快了。

根據霞山區的實際和湛江市建設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的要求,確立了“工業強區”的發展戰略,制定了“關於加

《霞山區鑫海名城關於加快霞山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等壹系列政策,促進了工業經濟的穩步發展。引進大項目,培育新增長點。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年加工大豆1萬噸的廣東傅宏油脂公司順利建成投產。通過內引外拓,引進港資16萬美元改造同德藥業公司,讓這個老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建設產業基地,發展產業載體。占地6150畝的霞山工業基地於2003年6月25日正式開工。壹期開發3000畝,已征地2550畝。用地審批等相關手續已基本完成。“五通壹平”工程和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展開,已簽約工業項目10個。通過引進項目,發展產業載體,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3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418億元,增長24%;工業增加值3.37億元,增長25.3%。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8.6%,比2002年提高14.3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5.7個百分點。_

商貿穩步發展。

發揮中心城市優勢,引導商貿業整合資源,提升管理水平,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以海濱酒吧街為標誌,加大特色品牌街建設步伐。通過引導和培育,海澱路、海昌路、海景路、管亥長廊已初步形成具有濃郁南亞熱帶濱海風格的海濱酒吧街區。鞏固和發展專業市場,建設新的購物休閑中心。各類專業市場發展迅速,去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商場、市場13個。其中,大型購物中心——新海華庭購物廣場、國貿B座的開業,進壹步提升了霞山區商貿的層次和管理水平,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商貿的發展帶動了人氣,搞活了流通,促進了餐飲、旅遊購物、文化娛樂、交通運輸和各種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整體消費水平,推動第三產業再上新臺階。去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達到30.69億元,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_

農業生產條件進壹步改善,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增加投資,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水利建設和農田改造投資265438+萬元,建成水利工程12處,加固維護海堤1.6公裏。疏通灌排渠道20公裏,新建機電提灌站1座,提高了農業防洪抗災能力,改善了生產條件。註重實效,加快特呈島開發建設。胡錦濤總書記去年4月10視察特呈島後,在上級的支持下,加緊開發建設,基本解決了漁民賣魚難的問題,島上鋪了水泥路,打井工程進展順利,群眾飲水問題即將解決。組織策劃論證特呈島海洋旅遊經濟發展規劃,啟動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招商引資勢頭良好,外貿出口成效顯著。

舉辦全國民營企業家茶話會、全國臺商協會會長投資環境推介會、廣東企業家代表團經貿洽談會,全方位推介霞山。精心組織部分港澳臺及海外企業家與區內企業共同參加我市工業博覽會,嘉賓交流活躍,合作領域進壹步拓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資3529萬美元,增長509.3%;實際利用外資765438美元+0.5百萬美元,增長65438美元+0.97%。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努力增加出口。為適應入世的新形勢,采取措施保護老客戶、傳統市場、重點產品和出口大戶,較好地克服了非典疫情的不利影響,改變了該地區外貿出口多年停滯不前的局面。2001年外貿出口總額為2920萬美元,增長76.9%。

2020年6月,霞山區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廣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