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永嘉有個青田縣,離青田縣不遠,還有個牧溪野,每年都有壹對白鶴在那裏產下幼鶴。可惜留不住,長大了就飛走了。在這樣壹片廣袤的溪流荒野中,最後,只有那些白鶴的父母。但是,她們身材修長,白皙可愛。時隔多年,他們的樣子還是沒變。當地人說,這很可能是神仙養的鶴。還說有個神仙寫了《香河經》,專門記載了壹只青田白鶴,說是稀有。
上次和朋友聊,他說,青田縣?不會是浙江那個青田縣吧?溫州附近。
我壹查資料,真的是在溫州西部,永嘉縣旁邊。才知道原來的永嘉是溫州。
青田縣之所以叫青田,很有意思。
據永嘉縣的故事說,當地生長著壹種草,葉子的形狀像竹子,上寬下尖。摘壹把,浸在水裏,加點石灰發酵,就成了藍色,取名“竹青”,可以用來染衣服。這種染草遍地都是,生長茂盛。人們幹脆把這個地方叫做青田。
1300多年後,到了清朝,青田的起源就先進多了。康熙年間的《青田縣誌》寫道,青田之所以叫青田,是因為有壹座山,山下有壹片田,田裏長著靈芝——靈芝是壹種非常名貴的中草藥,可以明目,養肝氣。大概是因為治療效果太好了,歷代很多方子典籍都說青芝如果長期食用,可以使身體變輕,延年益壽,招財進寶,長生不老。掌管東方的神仙清帝君,平時吃青奶酪。
長生真假,還是要看緣分。我不認識路,只能說說,聽聽。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家都信了,特別是永嘉,那裏有據說是神仙養的白鶴,所以很多人都來求仙隱居。
比如有壹個張庚,他的名字叫文君,是白鶴山腳下的煉丹師,白鶴山就是溫州樂清縣的丹霞山。現在山上有壹座鶴亭。張庚不僅煉丹,還在家裏種了幾十公頃的竹子。1公頃就是三萬多平米,幾十公頃,真讓人羨慕!
住在大地方還有壹個好處,就是不想見的人來拜訪,隨時可以隱居。不管妳怎麽找,都找不到。張高在永嘉修道成名,王羲之在永嘉做縣令的時候想去拜訪他。張高是個和尚,不想與世俗為伍,就逃到了竹林裏。王羲之走過來,郁郁蔥蔥,卻看不到那個人,只好嘆口氣回去。
雖然沒有見到張高,但王羲之在永嘉玩得很開心。
城裏的百裏坊,到平陽島50公裏的水路,全是荷花,粉白有質量。蓬蓬濃密的葉子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大大小小,舒適卷曲;小金橙魚在其中遊來遊去,有時會撞到船舷,會有輕微的動靜。王羲之經常坐船經過,炎炎夏日,身心都很涼爽。
秋天,又是另壹番景象。荷葉枯萎,荷葉半枯,細細的枝條長出水面,微微下垂。雖然荷葉上全是蓮子,但顏色畢竟有些壓抑。但這時變得熱鬧起來,沈甸甸的紅橙排成壹排,被消滅了。就問,什麽時候可以吃!
和紫雲英。魏晉時期,人們想吃烏石散,說它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其中壹種配料是紫雲英。永嘉正好有個陶藝村。紫色應時產於村裏的山上。有棱角,色澤鮮艷純正,小巧輕薄,是上品。王羲之因近水先得月,采了不少。
王羲之也很喜歡華嚴山上的硯,在《法貼》裏寫了壹段話,“離華嚴硯很近,挺好的”。石作硯,墨在池中洗。王羲之在永嘉縣東南發現了壹個小水池。這裏的水非常清澈,非常好,所以他經常在那裏洗硯臺和鋼筆。後人稱此池為墨池,說正月初壹,水面上有墨點,似蝌蚪;但水舀起來就很清楚了:這是王羲之在這裏水墨的氣場——但我總覺得那些小墨點真的只是蝌蚪?
這樣的想法太讓人失望了。好在永嘉風景優美,不是我這種門外漢能做到的。比如謝靈運對永嘉贊不絕口。
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以狂放不羈著稱。劉三年(公元422年)赴永嘉任太守,北至樂清縣雁蕩山,南至平陽靈門山,西至青田石門洞...他到處遊玩,被永嘉的美景所折服,寫了許多詩。
比如“春草長在塘裏,園柳化為鳴禽”,乍壹看並不奇怪。當然池塘裏要有草生長,柳枝上有鳥很正常。但這樣的“春草”隨著視線發生了變化。在沒有顏色的池塘裏,漸漸多了壹點淡綠色。這種淡綠色逐漸擴大,沿著池塘蔓延開來。哇,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色,我的耳朵裏有鳥兒在叫。鳥兒在哪裏?我只看到絨絨的柳絮軟軟的,然後定睛壹看,鳥兒都藏在樹的深處!這就是這樣的變化。
還有其他詩句,如“雲與日相映,空與水清鮮”。雲和太陽掛在天上,光芒四射,讓天空和溪流更加清澈清新。也是很常見的場景,但誰能想到雲能倒映天空和水呢?誰能想到,天與水可以用“清鮮”二字來形容?
這種筆法真的很好。難怪後來李白、杜甫、蘇軾、陸遊等大詩人都被謝靈運蠱惑,以為“東晉山川稱永嘉”,仰慕永嘉壹遊。
永嘉不僅風景好,物產也豐富。
有蜂蜜。每年七八月份,很多蜜蜂成群結隊飛到永嘉,想養蜂的人把蜂蜜放在大桶裏。蜜蜂聞到了,過來盤旋幾下,然後飛走去叫其他同伴;三三四四的,再看,是壹群蜜蜂過來安家的嗡嗡聲,極其謹慎。
甜的東西包括甘蔗和梨。
我不知道為什麽甘蔗被稱為“河馬小廚師”,還是因為叢生的高莖看起來像河馬小廚師?但這確實是很好的甘蔗。
梨還行,青田最有名的叫“官梨”,能長到五寸周長。古代有兩種說法:壹種是雙手拇指和食指的長度;壹種是雙臂並攏。不管是哪種,梨都很大!又大又好吃,多汁又甜。最好的官梨是獻給皇帝的貢品,名字改成雍儒,永遠由官府看守,怕有人偷。所以當地人不知道它是什麽味道,只知道它掉到地上,汁液會立刻融化掉。
還有養蠶。永嘉郊區有壹大片桑園,蠶壹年能結八次繭——先軫蠶(3月)、浙蠶(4月上旬)、糜蠶(4月下旬)、艾真(5月)、艾真(6月下旬)、韓震(7月下旬)、四蠶(7月下旬)。
由於靠近甌江,永嘉盛產海鮮。有甜螺、蛤蜊、鯰魚、鯽魚、牡蠣。魚吃不完,可以用鹽腌壹下,做成魚,吃龜腳和窗殼。
水好,海鮮好。樂城縣有個三元亭,亭旁有個水灣叫三元灣。有壹天,三元灣死了壹條鯰魚,胡子有五六倍大。大家都沖進去,光是肉就做了300多斤魚。這說明這條魚真的很大。三元灣死了這麽大的魚,也是很大的。於是當地人開玩笑說:曬曬太陽很能吃!
-哇,吹牛!它的食用價值如何?
——腹部如三元灣,無所不能!
這是吹牛。
山珍,永嘉有海鮮也有山珍:竹筍、黃精、細辛、恒山、黃柏、黃連、木耳、木耳...還有很多礦物,除了王羲之發掘的紫應時和硯臺,還有白石英、赤石脂和鐘乳石。...
陶瓷也很有名,叫“甌瓷”。胎骨細膩,分灰白色和青灰色,繪有黑釉、青釉和海藍釉。顏色偏青,淡雅素淡,骨相分明,故又稱“淡瓷”。也有很多形狀。除了常見的容器、器皿、筆筒、硯臺、水碗、燭臺和燈之外,還有許多陪葬用具,如谷倉、火爐、雞圈和狗窩...這可以在壹些博物館裏看到。
還有澆鋼、造船、旅遊的新方法...想想就很熱鬧。現在提到溫州,第壹印象就是商業發達。其實早在公元300年左右的東晉時期,溫州,又名永嘉,就已經發展得不錯了。有句話叫“東南沃土,壹都大相會”。
但是東晉以前的永嘉沒有這麽發達。因為地處吳越,算是蠻夷之地,有所發展,但不如中原。此外,西漢元豐元年(公元前110),梁武帝壹舉滅閩越,永嘉皇室隨民兩次遷江淮。人少了,經濟逐漸衰退。史書上說這裏人少,田地汙穢,到處都是沒人要的荒地。
直到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公元311)——也是永嘉!首都洛陽遭到北方胡人的襲擊,皇室、貴族家庭和很多人遷徙到了江南。永嘉逐漸發展起來,城裏人多了很多。
人多了,以前的城市就沒用了,要另建。古代人講究風水,所以不輕易動手。東晉明帝泰寧元年(公元323年),朝廷讓風水大師郭璞先去看看,希望能選個好地方。
郭璞本來想選甌江北側,仙仔鄉(今永嘉縣甌北鎮),但實地考察後發現土質太輕——就是沙子含水量太高,承載力低,不穩固,於是就住在了江來。他看到西北方向有七座山峰,像北鬥七星壹樣矗立著。對於現代人來說,北鬥七星是壹個可以在郊區引路的向導,但中國的北方在古代是受人崇敬的。《史記》中說“打仗是皇帝的車”。北鬥七星是君主坐在天上的車,非常高貴,所以有北鬥七星的地形是非常吉祥的。
於是郭璞把松臺、郭公、海壇、蓋華、吉谷五座山入城,生了五行水,把甲魚放在東,把川絲放在西,把雁塘放在南,把浪放在北,把釜放在中。據說因為風水好,建城時有壹只白鹿,嘴裏銜著花慢慢穿過城,所以永嘉又叫“鹿城”,現在有溫州鹿城區。
風水這種東西,對很多人來說有點神秘。更實際的說法是,如果壹座城市建在山上,城市基礎牢固,易守難攻,才能長久維持和平。300多年後,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永嘉發生叛亂,皇軍在蓋華山修築工事,擊退叛軍。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65438-09-1125),方臘起兵打永嘉,但是攻了壹個多月,還是無法破城,只好悻悻的撤退——郭璞是個好地盤!
參考資料:
《晉書》、《子同治簡》與《永嘉紀》
元嘉三傑錢永嘉縣事跡考
丁俊青永嘉縣規劃思想及其學術意義
童山《從郡縣沿革看東甌都城》
、郭璞永嘉縣蔔城史實——與侯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