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朵朵4歲了,總是離不開我。
我工作的時候她會纏著我和她壹起看動畫片,做飯的時候朵朵會像拉小尾巴壹樣拉著我的裙子跟在我後面。即使我去洗手間,她也會跟著我。
只要我在這裏,她就恨不得24小時纏著我。如果我離開壹會兒,她會哭,會鬧。
這位母親很不解:為什麽孩子這麽依賴自己?
網上流行壹句話,“現代的孩子是溫室裏的花。”現在的生活環境,孩子被父母疼愛,成長的環境太安逸了。
我們幫孩子安排大部分的生活,包括穿什麽衣服,玩什麽玩具,看什麽動畫片,報什麽興趣班等等。
孩子在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會養成依賴的習慣。
那麽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糾正依賴行為呢?
正確認識孩子的依賴心理“媽媽,幫我收拾書包。”
“媽媽,寧寧又拿了我的橡皮擦。我該怎麽辦?”
“媽媽,我不會做這道題。請幫我寫壹下。”
……
現在,如果妳感受到孩子的過度依賴,妳還會繼續為他做他本該做的事嗎?
孩子對母親的過度依賴,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惑和煩惱,這些都離不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推動。
在嬰兒期,孩子的各種能力相當脆弱,依賴父母無可厚非。但是當孩子長大了,甚至完全自理了,為什麽還不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 1-3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獨立探索環境,嘗試新事物。
他們會開始嘗試自己吃飯。但是為了節省時間,或者怕孩子把食物灑得到處都是,我們就直接餵了。這種做法確實會省很多事,但是會造成孩子依賴行為的根源。
在嘗試新事物的初期,如果孩子反復受到我們的幹擾,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最後只能放棄探索新事物,這就意味著孩子掌握新技能的時間會被人為地拖延。這對孩子獨立性的發展自然是相當不利的。
● 4-6歲
在這個時期,家庭教育的方式將對孩子是繼續依賴父母還是培養獨立人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如果我們支持孩子想探索的新事物,他們的責任感就會得到培養。
所以,要扭轉孩子的依賴性,就要著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在3 ~ 4歲時會有“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是指孩子在某個時期過分依賴母親的壹種行為。
總的來說,孩子過分依賴母親有幾個原因。
1.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和保護
4歲之前,孩子的依賴性最強。如果這個時期母親過分溺愛和保護孩子,孩子就會對母親產生依賴。
孩子過度戀母,往往是母親的“情緒壟斷心理”造成的。這種心理的直觀表現就是,孩子越依賴媽媽,媽媽越幸福。這種心理人為地延長了孩子的嬰兒期,使孩子產生過度的戀母行為。
母親的這種變態心理會直接影響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甚至影響孩子的壹生。
2.過度觸摸
在嬰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撫摸是壹種有益於其身心發展的良性刺激。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母親對孩子的撫摸還是和以前壹樣,就會幹擾孩子的心理發展,使他們在長大後仍然渴望接觸母親的身體,比如擁抱、親吻,從而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3.缺乏安全感
孩子有很強的戀母心理,這也和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有關。比如母親不辭而別或者孩子被迫長期和陌生人待在壹起,孩子和母親之間建立的信任就會被破壞,造成孩子整天跟著母親的局面。
如果孩子整天只圍著媽媽轉,生活圈子太窄,孩子的心智和社會性發展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會導致孩子性格孤僻,長大後無法適應社會。
那麽,對於過於依戀母親的孩子,父母該怎麽辦呢?
這是父母引導孩子走向獨立所需要做的。電視劇《帶爸爸去留學》中,有壹個情節是孫飾演的黃承東陪兒子去安德魯斯大學面試。采訪的前壹天晚上,黃承東把手機的鬧鐘設置好了,但是他不知道國外手機的充電和國內不壹樣,他的手機沒有充電。
於是,第二天早上,被太陽曬醒的黃承東慌了神,發現已經十點了。他們急起直追,遇到了堵車和各種突發情況,最終錯過了安德魯斯大學的面試。
這件事之後,他的兒子黃曉東壹直抱怨他的父親沒有設置鬧鐘,以及為什麽他的手機沒有充滿電。當黃承東嘗試其他辦法補救時,黃曉東歇斯底裏地對父親吼道:“我只想去安德魯斯大學,那裏有我最喜歡的籃球隊!”
這裏我們註意到黃曉東實際上有壹部手機,而且他的手機有電。為什麽他不想為自己的考試提前設置鬧鐘?
孩子事事依賴父母,出了事就把責任推給父母,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在育兒路上經常遇到的困境。
所以不管現在的孩子多小,最終都會成為壹個獨立的、有自我意識的個體。
過度依賴很容易導致孩子迷失自我,所以正確引導孩子獨立非常重要。
1,合理分配時間。
為了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可以適當縮短兩個人在壹起的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其他家庭成員接觸。
我們可以每天花壹些時間陪陪父親,或者陪陪其他家庭成員,讓孩子逐漸適應和母親以外的人接觸。
2.慢慢地讓妳的孩子接觸其他人或不熟悉的環境,但要壹步壹步來。
我們可以邀請孩子認識但不常見面的親戚朋友,來家裏做客,因為在自己家裏,有父母在身邊,孩子面對不熟悉的人時就不那麽緊張了。
然後,慢慢帶孩子出去走親訪友,最後去陌生人多的公共場所。
3.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獨立意識要從小培養。比如孩子65,438+0歲吃飯,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剛開始的時候,它們可能會把食物吃得滿身都是,滿地都是,但我們不應該幹預。半個月左右,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至於孩子用勺子、筷子還是手,我們不需要幹預,鼓勵就好。
我女兒現在6歲了。她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她找到在幼兒園穿的衣服,然後換上。睡覺前,她刷牙,洗臉,洗屁股,洗腳,換睡衣。
吃飯也是在餐桌上吃完就去地上,我已經能照顧好自己了。我們給她買衣服和玩具,我們會尊重她的意見。
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或者違法的事情,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明白,勇往直前。妳永遠會有慈愛的父母在背後支持妳。如果孩子們感到安全,他們自然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4.媽媽主動犯錯。
孩子喜歡纏著媽媽,壹方面是因為媽媽“要什麽給什麽”,另壹方面是因為媽媽總能“完美”地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媽媽們不妨故意犯壹些低級錯誤,動搖孩子對媽媽的依賴。
有時候和女兒壹起整理玩具的時候,我會故意留下她的壹個玩具,給她壹個糾正我錯誤的機會,同時讓她意識到其實自己也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
我們可以用這種類似的招數,讓孩子增強“做自己的事”的獨立意識。
5.給孩子獨立玩耍的空間。
媽媽可以劃分壹個適合孩子玩耍的空間,時不時關註孩子的活動,讓孩子知道媽媽就在附近,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幾句話,比如提醒孩子不要把玩具放在嘴裏,註意安全。
這樣做既增加了孩子的安全感,也減少了孩子對母親的依賴。
同時,媽媽不要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對孩子做壹些親密的動作,比如過多的擁抱、親吻,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大壹點的孩子,不需要像嬰兒壹樣需要媽媽全方位的呵護。這樣做也可以淡化孩子對母親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