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位於綿陽市涪江東岸。從市區望去,龜山腳下、涪江岸邊綿延的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體周圍。清水寺主樓飛檐上翹,指向上面的藍天和下面的碧波。老樹好樹遮天蔽日。山川、園林、古跡構成了壹個美麗的自然美術館。
清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時稱為水閣院。因崖泉水常年流淌,叮叮當當,在民國時期又被稱為滴水寺。到了宋代,僧人和信眾根據碧水崖擴建了寺廟,改名為清水寺。清水寺經歷了發展與廢除,到1981申報為文物保護單位時,只剩下壹樓和壹樓的小廟,破敗不堪。65438年至0985年,市文管所開始維修保護清水寺,歷經數年,建成了占地60余畝的清水寺文物景區。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色古香的大門上懸掛著馮其庸先生題寫的“清水寺”匾額。走下石階,從蜿蜒的林蔭大道到河邊的空地,矗立著壹座三層樓高的歇山堂。大殿底部是唐代雕刻的觀音像,18個摩崖佛龕,32塊石刻金剛經。
觀音像是壹個圓形雕塑,高5米。頭上戴著金冠佛祖,耳朵上戴著金戒指,脖子上戴著花環,眼睛輕輕閉著,微笑著,表情平和而不凡;袒胸露背,身穿貼身袈裟,束腰,穿玉裙,漂亮地點綴著腰部;左手拿壹個幹凈的瓶子,右手使用無邊封印。酒體飽滿,優雅而親切,帶有盛唐時期的優雅遺風。懸崖雕像是深浮雕,每個壁龕有兩平方米的大雕像和不到英尺高的小雕像。有幾十個雕像,但只有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