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伏天怎麽算?三伏天的計算稍微復雜壹點,但是只要掌握中國傳統歷法的規律,還是很容易計算的。
因為在中國傳統歷法中,壹年365天是以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N、庚”和地支“子、醜、陰、卯、辰、己、午、衛、申、酉、戌、亥”為基礎的。這樣,在中國的傳統歷法中,每天都有壹個天幹地支日,如甲子、丁基等。
三伏天,壹伏就是十天,按天數算。因此,三伏天被分為三天,也就是說,耿天的第三天後,夏季至日是開始的壹天,第壹伏。比如2006年的夏季至日是西歷年的6月21,這壹天的幹日是辛日。28天後,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7月20日是第壹環。眼睛?跡帝?哎?哎?抱歉口香糖。眨眼?書褪色?9月29日進入第二伏;十天後,又是壹個庚日,也就是八月九,進入了三伏。也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後,都很熱,尤其是三伏的第十天,最熱。
根據地球積熱的情況,中國老百姓總結出了二十四秋老虎的說法,意思是每年立秋後的二十四天也很熱。不過,中國民間也有人總結說“立秋早晚涼;蚊子從秋天開始就死了”。這意味著雖然立秋後天氣仍然很熱,但早晚都很涼爽,而且從立秋開始討厭的蚊子越來越少。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幹支的準備合日是60周期的情況,有時候,初倒伏之後,庚日可能不會馬上出現,所以有時候,在中倒伏期間,可能是十幾天。
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的日子。“伏”的意思是被逼得躲在地下。“三伏”是初、中、終伏的總稱,出現在每年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根據中國農歷(陰歷)氣候法,前人早有規定:“立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壹(初壹),第四個庚日為中壹日(初二),立秋後第壹個庚日為末壹日(初三),歷時十天。”有些年份,“中間蹲伏”是20天,而有40天。
根據舒同、陰陽歷和萬年歷的考證,今年是陽歷2005年,農歷雞年。“三伏”是:七月15,農歷庚子十日為初壹(也叫符頭);7月25日,農歷二十,中伏(二伏);14年8月最後壹天(三伏)是農歷七月上旬。
壹般來說,每伏持續十天,三伏有三十天。但今年的“年”是“中伏”(二伏)20天。因此,“三伏天”持續四十天。即農歷十月初壹至農歷最後壹個月(農歷七月?眨眼?梗?昂山?聯合霓虹?哎?
“三伏天”是根據古代的“幹支記日法”確定的。每年夏季至日後,第三個庚日(指樹幹和樹枝上有“庚”字的壹天)為始期,第四個庚日為中期,立秋後的第壹個庚日為末期,統稱三伏天。俗話說“三伏天熱”。按照我國傳統歷法,今天開始進入夏季壹年四季相對最熱的“三伏天”。三伏指的是初始、中間和最終電壓的三個連續周期。夏季至日後,第三個庚日是俯沖的第壹天(今天是今年的俯沖第壹天),第四個庚日是俯沖的第壹天,立秋後的第壹個庚日是俯沖的最後壹天,各為10天,但有些年份為20天,如今年。壹般來說,在“三伏天”,平均溫度在“中檔”是最高的。當然,古人的這種計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也不壹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全年各地的極端最高氣溫不壹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壹定出現在“三伏”。但無論如何,“三伏天”確實是炎熱的夏天,大家要註意防暑降溫。
“三九”是指立冬至日後的第三個“九天”,即立冬至日後的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中國農歷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季節。計算方法是從冬天的至日(從冬天的至日開始計算,它意味著寒冷的開始),每九天被稱為壹個九,前九天被稱為壹個九,第二個九天被稱為壹個二九,以此類推,直到第九個九天,當數字達到9981天。此時,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
壹般是“三九”最冷。樓上朋友說的“立冬至日後的第三個九日”指的是“三月九日”,也是“三月九日”和“四月九日”相交的日子,不是“三月九日”。
從冬季的至日畫壹幅“1999年除寒圖”是老北京的習俗。這種習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記載。此圖為梅花圖,81花局(代表9981天)。隔壹天用筆染壹朵花8l天後,81花店已全部染好,春天到了,故稱“九九寒浮雕圖”。而且在明代的北京,有壹張刻有“九九寒地浮雕圖”,市面上有賣,比較方便,而且這張圖旁邊還有“九九歌”。
這首《99歌》是利用人們對寒冷和物候現象的感受(即天氣和溫度的變化引起的動植物的變化,如柳樹的發芽、桃樹的開花、大雁的到來等)來反映天氣的變化。),這些都和當時的氣溫有關,而這些和月日沒有必然的聯系。小時候北京流行的《九九歌》是這樣的:“1929年,不要開槍;3949,冰上行走;5969、看河邊的柳樹;七九條河開,八九只鵝來;99加19,到處耕牛。”流行韻文朗朗上口,易於記憶。
這個“99”理論。早在南北朝時期。這時候,鄉親們從冬天的至日數到了9981,寒冷的日子結束了。而這首(九九歌)源於宋代。在明代很流行,但在民間流行的時候,版本不同,內容和細節也不壹樣。讓我們看看
明代《五雜誌》記載了當時《九九歌》中的壹句話:“1929年,相見不輕舉妄動;三九二七。柵欄頭吹(指強風吹柵欄,發出很大的噪音)。這種樂器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名稱。);4936年,晚上睡覺像露營(意思是天冷,但是睡在室內和睡在露天壹樣冷);5945年,太陽打開了門;6954年,窮孩子為精神而戰;1963年7月13日,布納戴在頭上(意思是天熱,他脫下衣服扛著);8972年,貓狗尋蔭;犁和耙壹起出去。這個說法比較詳細。書上說,當時(明朝)《九九之歌》遠沒有這麽復雜,非常簡單明了:“壹九二九年,若相見,不輕舉妄動;3949,圍著火爐喝酒;5969、走親訪友;7989,看河邊的柳樹。“而且眼睛流行,好記。
但明代《帝都風光略》中記載的九九歌與上述不同:“壹九二九年,我不能打電話;3927,籬笆頭吹;4936,晚上睡覺就像睡在外面壹樣;5945年,家家造鹽虎(鹽虎原指古代壹種虎形鹽。這裏是比喻人做的雪人);6954,口中加熱;7963,行人放衣單;8972年,貓狗尋蔭;9981年,可憐的人受盡折磨不得不伸腳睡覺,蚊子跳蚤都出來了。”這最後壹句話,給了冬天受凍的可憐人極大的同情。這兩個復雜版本的《九九歌》有同有異,其中值得註意的是《九四五年五月》,前者說的是“太陽開門”;後壹種說法是“家家堆鹽老虎”。這可能反映了這兩首歌產生的時期,周六的冬季降雪量差異很大。
明代流行於北京的簡本《九九歌》說:“七九八九,看河邊柳。”上個世紀,“九九歌”變成了“五九六九,沿江看柳。”這種變化不容忽視。反映出明代北京的天氣比上個世紀更冷,以至於從物候現象來看,柳樹發芽長葉需要壹段時間。
冬天,《99首歌》很受歡迎,因為零度的寒冷天氣讓人感覺很難熬。其實夏天也有“99首歌”,只是夏天不像冬天。要畫什麽“99夏季地形圖”。壹年中的夏季對應於冬季,也有9981天從夏季至日。據明代《五雜誌》記載為:“1929年,扇不離手;3927、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庫,冬天儲存冰塊,夏天拿出來);4936.出汗如洗澡;5945,難穿秋葉舞;6954、賞涼人佛寺;7963,在床頭找床單;8972,考慮蓋被子;9981年在臺階前宣布促織(促織指板球)。”今年夏天的《99首歌》非常生動有趣,而且是以人的主觀感受為主。
上述冬夏歌曲反映了人們對老北京氣候變化的理解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