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592人/平方公裏
石坑園
石坑園
石坑園
惠來別名:葵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管理
全縣轄14個鄉鎮,3個辦事處3個鄉鎮,1華僑管理區。
政府
惠來縣政府設在惠城鎮南門大道,縣長:方如龍。
惠來縣位於粵東沿海地區,背靠南山,面向南海。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裏,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裏,海岸線長82公裏。是揭陽市唯壹的沿海縣。惠來縣轄14鎮,縣政府設在惠城鎮。自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3年)建立至今已有479年。居住在香港、澳門和臺灣的華僑有20多萬人,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
惠來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花崗巖總儲量15萬立方米,高嶺土總儲量5000萬噸,稀有金屬鋯石儲量12萬噸。水能和風能資源豐富。水庫、山塘200余座,總庫容近4億立方米,發電能力5.29萬千瓦,水電站48座,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全縣可建風電場30平方公裏,被定為“國乘計劃”的海灣石風電場壹期工程自2000年投產以來,效益良好。特色農業發展良好,荔枝種植面積達到654.38+0.6萬公頃,產量近4萬噸。龍蝦、鮑魚、石斑魚、海膽等名優海鮮產量也很高。
惠來歷史
惠來縣在古代是百越之地。秦漢時期屬南海縣博羅、揭陽管轄。晉朝至明中葉,屬朝陽、海豐管轄。明代嘉靖三年(1524),首次分析朝陽縣龍井都城的壹半,海豐縣達尼都城、惠來都城、油頭都城、龍溪都城都位於惠來縣,故名。嘉靖四年(1525)建城,名惠城。因地處夔陵東南,故又稱夔陽。嘉靖三十二年(1553),割為靜海千戶。建縣後屬潮州府管轄,直至清末。民國時期,先後隸屬廣東巡撫署、巡撫使朝巡道、東江管委會辦公室、東區綏靖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第五、第七區行政督察署。1949年5月20日,惠來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來縣人民政府。惠來縣先後隸屬潮美人民行政公署、潮汕臨時專員公署、潮汕地區行政督察署、潮汕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汕頭專員公署。1958 12 10,惠來縣撤銷,與普寧縣合並。1961三月,恢復惠來縣建制,隸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惠來縣隸屬汕頭市。1987全縣有14個鎮,3個鄉,4個農林場,下轄288個村民委員會,27個居民委員會,553個自然村,總人口741200人。民族為漢族。潮汕方言是主要方言,也有少量客家話。耕地總面積3571萬畝,人均0.48畝。
經濟文化
惠來經濟史以農業為主,素有“草縣”之稱。雖然地理條件優越,但歷史上旱災、水災、風災、潮汐災害頻繁。有“三天不下雨,火燒,壹天下雨變成洪湖。”民間有“十年九災多荒月,十家九戶愁”“壹年鹹水泛濫,三年破竈煙”等說法。過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農業生產發展緩慢。1949年,全縣水稻平均畝產101公斤,總產量3.85萬噸,農業總產值僅3777萬元。新中國成立後,為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實行了土地改革。特別是1978以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廣科學種田,糧食產量明顯提高。1987年水稻平均畝產378公斤,總產量122900噸,比1978分別增產50%和5.3%。在此基礎上,合理調整生產布局,組織農業深度開發,發展以荔枝、菠蘿、香蕉為大宗的水果生產。荔枝產量居潮汕第壹,果肉脆甜,在香港很有名氣。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茶葉、黃麻、蘿蔔、蔬菜和甘蔗,蘿蔔幹質量居全國首位。蔬菜從自給發展到出口。到1987,全縣水果種植達到22.63萬畝,為21200噸,比1978增長1.79倍,總產量增長5倍,其中荔枝種植面積分別為8.4萬畝和1293噸。全縣農業總產值2.05億元,比1978增長91.6%。
該縣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的88%,春夏之交經常發生洪水。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農民生活貧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下,大規模修築堤防,興修水利,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到1987,全縣已建成山塘水庫224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7座,小型水庫216座,庫容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7.59萬畝。建成引水工程29項,引水量85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4萬畝。加固堤壩251.2公裏,其中龍江大堤25公裏,耕地22.2萬畝,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基本實現了農田灌溉和排灌。同時,加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建設水電站。建國38年來,全縣已建成五福田、川橋等48座水電站,裝機62臺,容量1.23萬千瓦。解決農村和城市用電照明,供應部分工業用電和農業機電排灌。惠來山區1015500畝。建國前大部分都是荒山野嶺,沿海都是荒沙。建國後,我們重視植樹造林,不僅營造了用材林、新炭林、竹林、果林,還在沿海灘塗營造了防護林,林業生產迅速發展。到1977,全縣有森林面積5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50提高到28.7%。但也出現了1958“伐林煉鋼”和文革“伐林為田”的錯誤,林業發展進程受挫。到80年代,縣、鎮、村三級領導幹部實行種植水果責任制,同時實行“以迅速提高經濟效益為重點,以果林結合、創造豐產林為重點”的林業發展方針,造林綠化有了新的進展。據林業部門統計,到1987,全縣有森林77.9萬畝,占山區面積的76.7%,比1977增加44%,茂密覆蓋率達到41.5%。主要林種有針葉樹、刺槐、案樹、冷杉、竹子等。主要果林樹種有荔枝、龍眼、芒果、橄欖、菠蘿、李子、楊桃、梨、桃、李等。該縣基本消除了荒山,盛產水果和森林。
惠來農民歷來重視養豬、牛羊、雞、鵝、鴨(以下簡稱“三鳥”),並把它們作為發展畜牧業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養殖業發展迅速。1985年全縣養豬32.6萬頭,年末存欄20.2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2.3倍和3.3倍。為加快養殖業快速發展,1987引進澳大利亞牧草,全縣種植面積8088畝,居汕頭各縣之首。幹草年產量2.5萬噸,占全市產量的壹半。並建設畜牧業飼料粉實驗加工廠和牧草綜合示範中心,為畜牧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1987年末,全縣存欄牛3.09萬頭,比1978年末增長59.3%。出欄34.98萬頭,出欄20.68萬頭,分別比1978高出40.8%和19.6438+0%。
全縣可養殖海水面積654.38+0.05萬畝,淡水面積5270萬畝。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漁船配備了現代化的捕魚設備和通訊設備,促進了水產品總量的明顯增加。654.38+0.987的水產品總量為2.88萬噸,是654.38+0.949的7.2倍。其中海水捕撈2.54萬噸,海水養殖1.333噸,分別是1.949的6.5倍和24倍。魷魚、龍蝦、對蝦、鮑魚、海膽、石斑魚、鰻魚、魷魚、紫菜、紅蟹等珍貴海產品遠銷海內外。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壹步實施,淡水養殖業發展迅速。1986年,該縣投資2964.4萬元、550萬美元,建成蝦池7100畝,建靜海、高級兩個蝦育苗室,水體2000立方米。龍江、西溪建設311.4畝鰻池。在神泉、靜海建設鮑魚養殖基地,規模效益日益擴大。蝦、鰻、鮑魚等大量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進入國際市場。1987年,全縣淡水捕撈總量150噸,淡水養殖1931噸,分別比1980年增長85.4%和215.5%,海洋和淡水資源得到初步開發。
惠來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境內已發掘出古夔文陶器、西周永中、春秋青銅矛、東漢銅鼓等文物。古代傳統文化傳承,人才輩出,文藝繁榮。明初,的《三十夜賦》名噪壹時,人稱“蘇神童”。1949之前,惠來有兩個潮劇團,分別是周田的鐘毅香和海城的正天香,還有皮影戲和木偶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65438年至0957年,惠來正式成立於正朝戲班,文化事業發展迅速,但仍在中途沒落。從1978到1987,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設施逐步完善。全縣僅有完全中學1所,初中2所,學生467人,小學約214所,學生13人。從1978開始,教育更受關註。到1987,全縣投入教育獎金3599萬元(含財政撥款、華僑捐贈、群眾集資),新建、擴建校舍219000平方米,維修校舍3.68萬平方米。據縣教育部門統計,1987年末,全縣共有中學26所,其中完全中學9所,初級中學17所,在校生2.68萬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生1689人,電大1人。1教師進修學校;小學242所,學生7.43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有74所幼兒園,1.1.6萬名兒童,有346所各類學校。這個縣已經形成了從兒童到大學的教育體系。教育條件的改善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高考制度恢復到1987以來,全縣已有1386人考上大學,991人考上中專,826人考上師範,204人考上技校。在搞好普及教育的同時,積極做好各類成人教育和青少年掃盲工作。到1987,全縣科技成果19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2項,市級16項。縣農業科研部門培育的“愛優2號”等4個雜交水稻品種,種植面積24萬畝,增值850元。國營縣電石有限公司開發的DJWJIO-1.2.3型高壓電力計量箱和BJW-0.5型低壓計量箱兩種產品價值250萬元。惠來的體育事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65438-0987,少年象棋組新秀許銀川被送到省象棋隊集訓。8月參加全國比賽,進入八強。全縣的體育項目有:武術、籃球、象棋、跳水、遊泳、蕩秋千千年、賽龍舟等。
縣內名勝古跡眾多,有龍泉山莊景區、百花澗景區、黃光山景區、明湖巖、嚴賢京、清水巖、甘泉、神泉海角、幻影城(不固定)、永福寺、惠城東門(活佛宋禪祖師去世的地方)等,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中外遊客。改革開放後,旅遊業日益發展。
著名景點
惠來依山傍海,名勝古跡很多。“惠來八景”遠近聞名,其中有高聳入雲的“百花領袖”和取之不盡的“海角甘泉”。神泉的“海市蜃樓”與山東蓬萊齊名。人文景觀豐富,22處文化古跡被列為省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教活動歷史悠久,有唐代高僧修建的虎頭巖寺、清初禪宗創始人永福寺、西天佛寺等。海岸景區有海崖、海柱、沙灘等,其中靜海灣以東的“客鳥尾石筍區”更是以突兀新奇著稱。濱海旅遊已初具規模。粵東有壹個380公頃的金海灣植物園,集植物觀賞、高爾夫球場、海濱度假村、潮汕民俗文化村於壹體。此外,南海、靜海的海濱度假村也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宋馳觀龍藏洞道教度假村
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八公裏處,有壹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古逸仙廟,古稱“龍洞”。這裏風景優美,幽靜雅致,自然風光秀麗,民間傳說:當當地幹旱缺水時,只有這裏的泉水整天汩汩流淌!地理先生考慮選這個地方很久了,但是羅庚的盤子壹放,指針就不動了,太不可思議了。在這裏真的很神秘。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惠來縣靜海鄉人宋朝月,確有其人。與道友遊潮州九邑,惠來有十八景,知昆侖山落脈。在西方,葵峰是王天淩,雙乳峰住在虎頭山,普陀巖,五蓮峰山有壹個玉盒來呈現寶藏。仙人南遊追龍驅鳳,見了龍鳳,到了“龍隱洞”。至公元1994 165438+10月,當地道友集資300多萬元,修復古寺,成為“龍藏洞赤松寺”,經揭陽市宗教局批準,惠來縣宗教局核準登記開業。農歷1996年8月23日,黃大仙誕辰,舉行龍藏洞管委會揭牌儀式,盛況空前。它還接待了3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客人,並舉行了三次“羅田大宴”法會。祈禱世界和平,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約654.38+0.5萬人參與信徒。目前“二鏡真宮”已在赤松寺建成,並於4月20日舉行奠基儀式,1997。邀請了汕頭大學和汕頭風景園林的高級工程師設計,參考了聖賢魯班的模型。被定為天地三才的鞏坤宮,分三層設計:上層為天壇狀的崇雲宮;中間層是堡壘狀的八卦迷宮;底層是壹座宏偉的地下宮殿。三層宮殿,有24個屋頂,36個飛檐,72個角和椽,99個洞,8根柱子和6扇門,是獨壹無二的,前所未有的。還計劃恢復山腰上的觀音童淵宮、孝殿和功德殿,並在山頂重建“田沖廟”,以紀念三清至尊、天尊、呂純陽創始人等八仙。
近年來,龍藏洞管委會在修復道觀的同時,積極捐助當地社會公益事業,自籌資金654.38+0多萬元,修建了7公裏長、8米寬的黃大仙公路,架設了電話線、供電線,改善了當地山區的交通、通訊、生產、生活條件,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
亞洲最大的烽火臺
海上烽火臺。位於惠來靜海鎮西南,石背山岬。最初建於1882,幾棟建築被毀。現在的燈塔建於1989,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68米,塔光視距24.5海裏。主燈每10秒閃爍壹次,配有雷達應答器和無線電導航系統。是國內16導航平臺中最高的,被譽為“亞洲第壹導航塔”。
開普綠洲
甘泉角位於神泉鎮東南角。宋代是沙灘上的淡水泉,明代建成泉井。當時潮汕神童扶蘇為它寫了壹副獨特的對聯,“快(快)而不盡”,壹時成為絕對,擴大了這個泉的影響,被人們發明出來,使這個泉演變成了“神泉”。清朝乾隆年間的知縣王瑋在井邊建了壹座亭子,在亭柱上刻了扶蘇的對聯,並在碑上題了壹篇文章。清代歌頌神泉的詩詞中有壹句“天涯何處無奇觀,天涯何處無甘泉”,由此產生了“天涯何處無甘泉”的雅稱。
榮氏永福寺
寶石藏榮勝有功。
梵蒂岡宮矗立在天空旁邊
在惠來縣北部。有緊貼巖石的古榕樹,榕樹蒼勁枯幹,石頭上斑駁著青苔痕跡,與木石結緣,蔚為奇觀。石頭上曾經有壹座廟,供奉九子母神。明代,旁邊建有榮事寺。歷經數百年滄桑,幾經廢止。解放後,這裏已經是壹座破敗不堪、幾近倒塌的寺廟。近年來,在海外華人的捐助下重建了壹座新寺廟,名為“榮氏永福寺”。現在有大雄寶殿、東西閣、功德殿、祖師廟等。,規模宏偉,遠遠優於老廟。金碧輝煌的綠瓦朱非成為又壹個旅遊勝地。
空中樓閣
神泉港西南海域經常出現海市蜃樓,多在春夏之交,暴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因時而異,從古代的亭臺樓閣到現代的高樓大廈,也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景。同樣的海市蜃樓也是變幻莫測,情景萬千:時而武士堅執賦稅,萬人奔湧,時而園林、酒旗、仕女遊弋,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海市蜃樓壹年或幾年出現壹次,壹年兩次。持續數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稍縱即逝。1957三月19海市蜃樓從下午1點到6點45分出現又消失,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壹次。當地漁民總結觀察氣候的經驗,稱“景離風遠,景離雨近”。
海市蜃樓今年已經出現過兩次,分別在4月和5月,4月有壹次長達四五個小時。
靜海古城堡
位於惠來縣靜海鎮,古稱靜海所。靜海地處山區,周長1500m,高度近5m。城東北側完整,有骨灰盒和塔。城墻用石頭砌成,上面有城垛和了望孔。靜海院壹直是潮汕地區的軍事重地。在明朝,附近有南北炮臺和烽火臺。
鳥尾石筍
“這裏的奇石真是太神奇了,全國罕見!”這是壹位旅遊愛好者在參觀了惠來縣靜海鎮客鳥尾石筍後發自內心的贊嘆。這片海岸石筍區經過大自然多年的雕琢、加工和呵護,變得美麗而神奇。
石筍區由壹個延伸到海裏的小山和周圍或大或小的石頭組成,這些石頭相互連接或分散。新人會立刻被令人目不暇接的神奇石頭征服:山頭是壹個巨大的景觀盆景,最高處的石頭是壹只從脖子裏探出頭來的“海獅”,仿佛要跑到岸邊去溜達;在海獅的腳下,有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織錦”。每壹平方英寸都有自己的圖案和美感,就像動物和花朵壹樣。這些圖案表面光滑,幾乎晶瑩剔透。小山周圍的石頭更多的表現出個性和特色,有的像破土而出的竹筍,表現出生命的張力;有的像壹群天真的企鵝,享受著明媚的春光;有的像壹簇簇浪花,像歡聲笑語壹樣互相追逐;有的像排列整齊的紅寶書;引導遊客領略大海的神秘;有的像壹群看海的神仙;有的像壹群曬太陽的海豹。為了標新立異,所有的石筍都在顏色上做文章,有的故意臉紅讓自己更迷人;它們有的平淡無奇,在幹凈的白色水晶中折射出壹種清高;有的身著雜色襯衫,在山石間彰顯兼容並包的優雅。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海水侵蝕,它們依然鮮亮。輕松活潑的色彩,美麗的藍天、碧海、白浪,風力發電廠岸邊壹排排優雅的風車,鏡頭不停的哢嚓聲,壹張張燦爛的笑臉,在這壹方風景上奏響了壹曲獨特的交響樂,讓妳神往,流連忘返。
靜海鎮科鳥尾石筍區距惠來縣城僅30多公裏,交通便利。景區至今保持著自然淳樸,沒有人工雕琢,沒有其他地方擁擠淩亂的景點,沒有俗氣的商業氛圍。來到這裏,妳可以不受打擾地與神奇的大自然來壹次親密接觸,讓妳與自然和風景融為壹體,以輕松愉悅的方式放松身心。而且沿途有美麗的海濱長廊,有中國第壹座導航塔、中國在建最大的風力發電站等景點,是旅遊的黃金線路。
莊嚴的寺廟
百花山莊嚴寺位於惠來縣城東三十裏的周田鎮石家村,俗稱“百花澗”。始建於宋代,明、清兩代進行了改擴建,規模較大。1983 10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於8月獲準登記開放。它是嶺東的景點之壹。
古往今來,時代變了,也修過幾次。65438年至0979年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宗教政策。重建古廟。從辛酉年(1984)開始,他收集了失傳的碑刻和著名的詞作,收集了盤石上的名句,重新展出了古代的風貌,供遊人欣賞。1988年,開始規劃修建殿前大雄寶殿。經過精心設計,1993年,選定了紀國公,破土後填坑填堤建堂,截壩建宗祠。大廳兩側建有兩層,分別為會議廳、客廳、冥想室等配套設施。它完成於乙亥年(1995)的蒲月。
新建的莊嚴禪寺位於百花石門,坐北朝南,寬70米,深30米,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總投資超過654.38+0萬元。它由八組單體建築組成,依山而建。這是壹座四合院。大殿均為木石結構,鋪有金色琉璃瓦,屬於歇山頂和硬山頂。
文昌閣塔
文昌閣塔位於惠來縣南部。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朝順治年間毀於大火。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縣張修繕亭子,由北向南遷。乾隆二年(1737),知縣楊在寶塔原址建文昌塔第三層,稱“奎光塔”。此塔為風水塔,屬於古代磚石結構。它是用貝殼灰搗成的,有三層八角形,屋檐很密。它有23米高。每層都有石柱支撐,外面有欄桿,裏面有螺旋梯。藻井上畫有八卦圖。三樓北門,清知府周碩勛篆刻“朝淩風韻”楷書。登上塔頂,遠眺大海、燈光和群山。
1988年,縣政府在塔周圍劃出100畝土地,建設綜合娛樂場所,命名為“葵陽公園”,並對古文昌閣塔進行了修繕。亭塔前建有壹座上壹年的文明書院,陳列文物古玩,兩側有革命歷史展廳。園內單獨設置亭臺樓閣,設置盆景、假山、噴泉、蘭花、古榕等景點,呈現出充滿生機的嶄新面貌,增添了名勝古跡的雅致。公園內有壹條環水長廊供人們休息,走廊的墻上刻有惠來著名的景觀圖供導遊使用。
行政區劃
1999,惠來縣轄14鎮3鄉(惠城鎮、花湖鎮、鹹安鎮、靜海鎮、周田鎮、前站鎮、神泉鎮、東龍鎮、企石鎮、龍江鎮、西溪鎮、鰲江鎮、東港鎮、葵潭鎮、南海鎮、青山鎮)。大南山華僑管理區下轄3個辦事處(桃園辦事處、龍湖辦事處、嶺門辦事處)。
2000年,惠來縣轄14鎮3鄉。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961658。其中:會城鎮115033、花湖鎮56075、鹹安鎮72274、靜海鎮64137、周田鎮65582、前站鎮43938、神泉鎮70110。西溪鎮45636人,鰲江鎮38461人,東港鎮25384人,葵潭鎮75063人,南海鄉13965人,青山鄉10494人,和林鄉17255人,東浦農場虛擬鎮9654人。
2002年,惠來縣轄14個鎮(惠城、花湖、鹹安、靜海、周田、前站、神泉、東龍、企石、龍江、西溪、鰲江、東港、葵潭)和3個鄉(南海、青山、和林)。
2003年,惠來縣撤銷青山鄉,行政區域合並為葵潭鎮、龍江鎮;所轄螃蟹、青坑、元墩三個村委會歸葵潭鎮管轄,葵潭鎮政府駐地不變;下轄的頭寮、廖偉兩個村委會劃歸龍江鎮,龍江鎮政府駐地不變。鶴林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會城鎮。調整後,會城鎮轄會城鎮、和林鄉原行政區域,會城鎮政府駐地不變。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惠來縣轄14個鎮(惠城、花湖、鹹安、靜海、周田、前站、神泉、東龍、企石、龍江、西溪、鰲江、東港、葵潭)。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
投資415萬元,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壹批重點項目建設。交通網絡更加完善,省道沈潔線全線貫通,席夔線、輝鴻線等地方幹線公路等級建設相繼啟動。水利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開工項目190個,小型水庫除險加固54座。石榴潭水庫、尖關皮水庫等大型項目順利開工,鳳山港海堤、建龍海堤等國債投資項目進展順利。農村改水工程穩步推進,企石片區供水工程年內開工。新區“綠化工程”的實施,明顯改善了縣城面貌。
2021 1 14、農業農村部推薦惠來縣為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65438+2009年3月,惠來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海陸豐片區)名單。
2016年2月16日,惠來縣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