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孫權跟隨哥哥孫策成為江東王時,年僅19歲。此時曹與袁紹為爭奪中原展開了官渡之戰。劉備尚未成為割據勢力,而是依附於袁紹。袁紹戰敗後,劉備於2001在荊州投奔劉表。從孫權繼位到2008年曹奪荊州,曹、劉、孫尚未展開全面對抗,孫權的對外戰略也不存在統壹劉備的問題。當曹攻占荊州時,把康提到了曹的議事日程。
公元208年秋,曹操南侵荊州,東征吳,迫使孫權和劉備共同抵抗,從而展開赤壁之戰。當時曹操的軍隊揚言要和孫權在吳國打獵,東吳幾乎所有的大臣都主張投降曹操。孫權在魯肅和周瑜的支持下,毅然決然地反抗曹操,與劉備壹起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大勝,使曹操壹統天下的願望化為烏有。赤壁之戰後,盟軍追擊曹駿,取得56次勝利,並延續了江陵、夷陵之戰和劉備南征江南四郡之戰。與此同時,孫權在淮南開辟了第二戰場,與曹駿對峙,迫使曹操撤回荊州。這壹次孫和曹操的抵抗,不僅打敗了曹操,而且使曹操壹舉占領荊州,平定江東,從而統壹了全國,鞏固和發展了孫權的勢力,培養了劉備的實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雖然當時曹操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主力也回到了北方,但是他的實力仍然是最強的。劉備攻占江南四郡後,勢力大不如前。面對強大的曹操和日益強大的劉備,孫權需要鞏固孫劉聯盟,徹底拒絕曹操。正是從這種現實出發,孫權首先把妹妹嫁給了劉備,通過婚姻鞏固了聯盟。他聽了魯肅的勸說,同意把荊州借給劉備。娶妹和借田是孫權不願意放在心上的兩件事,而曹為了統壹大局,不得不放棄自己所愛。在孫劉聯盟的約束下,曹操暫時不敢再南下,也不敢輕易進攻東吳。此時的東吳向外擴張勢力,不僅鞏固和發展了江淮地區,還向南延伸到了膠州。可見,孫權在赤壁壹帶聯合劉抗曹的決策是正確的。
由於劉備借荊州不還,荊州對很重要,吳蜀矛盾激化。聯盟內部圍繞荊州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方面的矛盾和鬥爭,在孫權借給荊州不久就開始了。首先,孫權為了收復荊州,要求劉備占領川西。玄德欲自往西蜀,恐其假計,婉言謝絕。吳軍本來是要壹個人出發的,但是劉備堅決不讓他越境。劉備入蜀後,孫權派船到派出所接孫夫人回東吳,表明了他對劉備不還荊州,不在四川謀利的強烈不滿。公元214年劉備奪得益州後,仍然拒絕歸還荊州。215年,孫權派江南三郡總督武力接管,被關羽趕走。於是孫權發兵奪取,吳、蜀在江南三郡交戰。因為此時曹操入侵漢中,劉備害怕失去漢中,危及益州,於是向孫權妥協。雙方以響水為界劃分了三郡的勢力範圍。表面上看,吳蜀之爭平息了,但矛盾依然存在,這導致了孫權從與曹交好到與反目的轉變。
從公元217年開始,孫權從聯劉到抗曹,再到反劉到降曹。直接原因是曹操大舉進攻。曹操於216年冬攻克孫權,217年春強攻汝州。孫權派使者去見曹操,要求他投降。曹操也派使者回來,同意和好,並發誓再結婚。孫權拋棄了曹操。曹操的進攻雖然關系到東吳的安全,但也包含了對劉備借荊州失敗的不滿。此外,關羽當時非常強大,孫權擔心有壹天關羽會進攻並占領荊州和吳,危及。曹的投降有助於牽制關羽,伺機收復荊州。否則我們很難理解,2008年曹操東移的時候,形勢比217年還要嚴峻。孫權沒有放棄曹,現在他要放棄曹?毫無疑問,孫權奪回荊州的意圖背後是曹。217年,鴿派代表人物魯肅病逝,孫權聯合曹反劉政策的主要阻力不復存在,為孫權奪回荊州提供了內部條件。魯肅死後,孫權要求主張收復荊州、攻蜀的鷹派代表接替魯肅在荊州的地位,吳和的對外戰略從聯手曹轉變為與曹操共同謀劃關羽。只是這種變化是秘密進行的,劉備壹時看不透。夢露上臺後,顯然與關羽關系不錯,暗中加緊策劃與孫權奪取荊州。公元219年,關羽攻打襄樊,攻取樊城,大獲全勝。這時,孫權根據門羅進壹步癱瘓關羽的策略,偷偷給曹操寫了壹封密函,說要攻打荊州,幫助曹操解除樊城之圍。在反劉政策的指導下,孫權成乘關羽攻打襄樊之機,終於攻占了荊州,活捉了關羽,斬首關羽,並將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送給曹操。這是公然撕毀吳蜀聯盟的行為。為了奪回荊州,孫權不惜血本。從與舒交好到重修舊好。
孫權攻蜀、攻荊州、攻關羽,必然會激怒劉備,使其攻吳。
孫權對劉備的反應早有心理準備。他采取的主要對策是繼續做魏國的諸侯,以爭取曹魏的支持,牽制劉備。220年春,曹操死了,曹丕繼承了魏如昀的王位。孫權派使者前去朝貢,以示禮遇。農歷八月,曹丕廢黜韓為帝,孫權當即發來賀電,提出議和,將關羽俘虜的魏還班。曹丕接受了孫權的臣服,派使者去見吳,冊封孫權為吳王。大臣吳東認為不應該接受魏國的稱號,而應該自立,不受魏國的限制。孫權從當時聯合魏國抵抗蜀的需要出發,說服了221被封的吳王,並派使臣到魏國答謝。曹丕還邀請了吳敬璉、楊等名菜,如鵝頭香、扇貝、珍珠、象牙、犀鳥、龜甲、玉石、小鴨、雞等,向他們致敬。大臣們認為這些貢品不符合規定,不應該繳納。孫權說:我軍在蜀,江南百姓靠魏救國。魏要我們的石頭和瓦片,沒有多余的。孫權再次勸說大臣們把所有的貢品都獻給魏。
為了阻止劉備進攻吳,孫權向魏低頭,但是劉備進攻了。農歷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大興兵於七月攻克吳。劉備率領各路大軍東進,甚至東吳的吳軍和秭歸。孫權趕緊把都城從警察局遷到武昌,並派使者去蜀國討好劉備。劉備大怒,孫權引五萬兵拒劉備,同時向魏求救。222年6月夷陵之戰後,魯迅打敗劉備,孫權最終打敗蜀。
孫權對魏的投降並不真誠。他想當皇帝,他和魏淑定站在壹起。曹丕不得自立,孫權心知肚明。劉備攻打吳,魏口頭上表示支持。其實他並沒有真的出兵。而是坐著看老虎爭利。孫權對魏也留了壹手。劉備逃跑時,吳使徐盛、潘璋等人。爭先恐後地出現在孫權面前,要求追捕劉備,逮捕他。孫權問魯迅怎麽辦。魯迅和朱然認為,曹丕是在調動軍隊,表面上聲稱要幫助我們,實際上暗藏險惡用心,所以我們應該全軍回歸,而不是去追劉備。孫權同意魯迅等人的觀點。
否則,曹丕以孫權拒絕派孫鄧入朝為由,於夷陵之戰九月派第三路軍從荊襄到江淮攻吳。曹丕最初想讓孫登萬戶侯,但孫權以兒子年幼為由拒絕了。於是,曹丕派孫權、孫登到朝鮮做人質,並派使者到吳勸說孫權。周浩原本是關羽的部下。和關羽壹起被關羽俘虜,被孫權送回魏。他曾經說服曹丕接受孫權的臣服,立孫權為吳王。於是曹丕派他去吳東勸說孫權把兒子送到朝鮮。周浩見了孫權,說:溫迪陛下不相信國王會派他的兒子做人質。我保證他兒子會和全家100人壹起生活。孫權感動得熱淚盈眶,對天發誓。但孫權並沒有送孫登,而是用壹些好聽的話掩蓋了。曹丕派大臣到吳國與孫權結盟,勸他送兒子上路。孫權婉言拒絕。曹丕大怒,決定起來反抗吳。這是夷陵之戰之前。其實,不管夷陵之戰結果如何,只要孫權不把兒子送到朝鮮,堅持自力更生,曹丕攻吳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