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見他是個和尚,就把兒子送到廟裏出家。這個兒子是翰林學士,國子監畢業。巍山老人見翰林出家,給他取名法海,叫他去打水。當時有成千上萬的人住在那裏,這份工作並不容易。那時候沒有自來水,我們只能從井裏打水,從早到晚都沒有閑暇。法海淩晨三點起床,大眾去做早課。他已經開始挑水了。如果我挑水幾年,從來沒做過什麽副業,連念佛打坐都沒參與過。作為壹名院士為公眾挑水似乎受到了委屈,但法海沒有抱怨,並努力去做。
有壹天,他正好有點閑。他壹直不知道和尚們在幹什麽,就趁機溜進禪堂,偷偷往裏面看。乍壹看,有些和尚正坐在禪堂裏;有的人低著頭在睡覺打呼嚕;其他人睜著眼睛四處張望。法海心想:“我厭倦了每天挑水。妳過去常常坐著睡覺或睜大眼睛四處張望。妳們和尚怎麽配得上我養?”於是我在心裏抱怨。
法海是這樣想的,雖然他沒有說出來,但是巍山老人知道,把他叫到方丈房裏說:“妳在這個廟裏住了好幾年了,現在還抱怨家裏人沒有資格收妳供養。”現在山上不準妳住,收拾東西搬到廟裏去!」
自從法海被趕出寺廟後,他向他的師父尤靈大師請假。“主人,我也沒錢。我該何去何從?”尤靈大師給了他八塊半美元,並告訴他,“妳可以去任何妳想去的地方,總之,用完這八塊半美元就停下來;沒有用完就不要停。當時的八塊半相當於現在的八十五塊,不算多。
法海壹路上不敢花錢。他從湖南到江蘇乞討食物,後來路過鎮江,在那裏他看到了長江上壹個有山的島嶼。法海想參觀這座山,他揮了揮手,叫來船夫,問他想要多少錢。船工不多也不少,但是八塊半!當法海到達那座山時,他發現那座山不高也不安靜,於是他留了下來。後來在山上發現壹個山洞,裏面有幾盆金子,於是把山的名字改成了“金山”,用金子建了壹座廟,依然專心禪。
從那時候到現在,金山的道教風格特別好,祖上輩出。這是中國著名的白蛇傳,記載了法海住持的故事。他還是個沙彌,但已經是先鋒了。
微山老人有壹句名言:“老僧打坐,可耗萬兩黃金。”這是給法海的。法海認為他的家庭沒有資格得到他的支持,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麽?
因為如果人能坐著不動,靜止的極光就可以到達。還說“壹個人若靜坐片刻,勝於恒沙建七塔”,所以萬兩黃金也會消失。所以我們打坐的人不要小看打坐。佛教徒要成佛,就要打坐;妳要努力,不怕腿疼腰疼,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古人說“不患徹骨寒,何以得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