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大坪鎮的文化

大坪鎮的文化

花燈舞,俗稱“打燈籠”,是大坪的傳統舞蹈,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是興寧大坪最早、流傳最廣的舞蹈藝術瑰寶。在盛行時期,許多鄉村社區有自己的燈組。花燈舞的紅白燈籠以竹子為材料,長約2米,用紅色或白色的布包裹,並飾以其他顏色、線條和裝飾物。馬的中間有壹個洞,可以容納壹個人的腰圍。表演者把馬圍在腰上,用布條把它套在肩上。腰部以下的部分藏在馬體內。在馬的兩側,掛著壹塊帆布,腿上套著靴子,看起來像是在騎馬。花燈舞主要由花燈小姐(花旦)、二郎官(出身)、撐波傘的小醜(醜)、馬車夫(未完成)、侍女(青)、手持花燈的老人組成。有紙馬、波傘、花車、鯉魚、公雞、花扇、絲巾等道具,還有鑼鼓、揚琴。花燈舞由“十二月古文(打轉)、唱歌、補罐子”四個板塊組成。整個節目有說有唱有跳,曲調是獨特的花燈調。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壹種歡樂、祥和、抒情的格局。嶺東方言的歌曲和語言,通俗易懂,從正月到十二月引用傳唱,被稱為“十二月古文”,歌頌和祈求壹年四季平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反映了農民年復壹年為土地而辛勤勞動和奮鬥的創業精神。《拆漢字之歌》的表演,歌頌了橫橫人民日夜勞作的狀況。“補缸”體現了恒恒人外出謀生、謀求發展的創業雄心。花燈舞的四個環節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表現形式活潑迷人,是大坪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藝術。

相傳馬興順燈舞起源於東漢末年,是潯亨先民為紀念、弘揚和傳承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壹種具有獨特表演藝術形式的民間傳承舞蹈。1905期間,由大坪平漢村的梅羅白張帶領的學生和農民,最早從民間傳說中取材,編舞了壹段花燈舞:“天上玉帝視察百姓疾苦,公主騎著花車,四個侍衛騎著兩匹戰馬,公主的兩個侍女,還有壹個看管公主雨傘的波傘小醜,當他們到達地球時,當地的長老們晚上會舉著燈籠來帶路。”

大坪鎮是興寧的壹個山區鎮。因為花燈舞對人們有發財的吉兆,所以它是每年元宵節期間最繁忙的表演。隨著歲月的遷移,這種藝術發展到了周邊地區;大坪花燈從解放後基本沒有停止過表演,除了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十幾年。1958年冬,大坪花燈舞參加汕頭(當時梅州屬汕頭)文藝匯演,獲壹等獎。近年來,花燈舞經過挖掘整理重新登上舞臺,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