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分為《靈樞》和《蘇文》,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也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壹(另外三部是《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壹部綜合性的醫學著作,它在黃學說的基礎上,建立了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疾病、診斷、治療、養生、運氣等學說,從整體的角度論述醫學,呈現自然、生物、心理、運氣。
《黃帝內經》名稱的由來
《韓曙文藝誌·季芳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房間》四種中醫典籍,其中《黃帝內經》被收入《醫經》。所謂“醫經”,就是闡述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預防等醫學理論的著作。
因其重要而被稱為“京”。古人把有壹定規律、壹般都要學習的重要書籍稱為“經”,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樸素的三字經等。
之所以稱之為《內經》,並不是吳坤《蘇文註》和王九大《內經·經綸合》中所說的“五臟陰陽稱之為內”,也不是張介賓《井磊》中所說的“內者為處世之道”,而只是與“外”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