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劉勇介紹。

劉勇介紹。

柳永是有名的“劉羅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關於他的故事廣為流傳。同時代的影視劇作家也深知人民群眾對清廉的渴望,所以柳永成為清朝“上鏡率”最高的大臣之壹(另外兩位是小沈陽和紀曉嵐)。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小沈陽這個大貪官成了死敵,並把這件事告訴了法官。小沈陽在他面前總是顯得笨拙,而且他常常弄巧成拙,試圖去揣摩別人。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有點無奈。這個人物寄托了中國人民太多的理想和願望。他是智慧和正義的化身。甚至他的羅鍋兒不僅讓人覺得醜,還成為了他的標誌性特征。其實銀幕上的柳永和歷史上的柳永並不完全重合,從形象到事跡都有很多地方來自劇作家的想象。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清朝選官選官的標準。

在封建社會,選官向來以“身、言、文、判”為首要條件。所謂身體,也就是身材,需要有端正的五官和好看的長相,否則很難樹立官威。所謂言,即言明語清,否則會妨礙事情的處理。所謂書,就是字要寫得工整漂亮,有利於上級看他寫的報告。所謂判斷力,就是思維敏捷,判斷清晰,否則會糟蹋事業。

在這四個標準中,“身體”排在第壹位,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展望相關,所以不能不強調壹下。

科班出身的柳永,必須具備“言傳身教”這四個方面的素質,才能順利過關。所以,幾乎可以肯定,柳永不會是“陷阱”。早在1996年,先生就曾在《京華晚報》上專門撰文《劉湧綽號考》指出了這壹點。

還有壹個旁證,可以從側面說明某些問題。按照當時的制度,舉人要考三科不及格的人,也要“挑”壹科。這個科目不考文章,只看。標準是“同天官,同體同神”二字,用字形表示體型和外貌。“通”指的是方臉,“田”指的是方臉,“貫”指的是頭大身直的人,“孫”指的是身直、身高適中、肥胖的人。以上四個字是好字,符合的可能會被選中;“體”是指身體不直,“A”是指手指大,身體小,“氣”是指肩膀高聳,“有”是指手指小,身體大。這四個字是爛字,碰壹個就落選。可見清代的選官對候選人的外貌非常重視,所以柳永即使長得不帥,也沒有身體殘疾。

當然,“劉”的稱號也是有原因的。據史書記載,嘉慶皇帝曾稱柳永為“矮胖子劉”,可見他確有駝背。但是,柳永當時已經80歲了,難免會彎腰駝背,這是可以理解的。認為柳永年輕時是“羅國”是不準確的。

可見,從形象上看,歷史上的柳永與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柳永並不壹致。那麽,從做官的角度來說,歷史上的柳永是不是像劇作家們描寫的那樣清廉能幹,不畏強權,真的能把小沈陽這個貪官玩弄於股掌之間,在乾隆皇帝面前從容不迫,遊刃有余呢?

柳永出生於山東諸城的劉氏家族。這個家族在當時是名門望族,很多人都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柳永的曾祖父劉碧賢是順治年間的壹位秀才,他的祖父劉卓(qǐ)是康熙朝的名臣,他的父親劉統勛是壹代名臣。他是東葛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剛毅。乾隆皇帝說他“居安思危,韌性自然,深得古臣之譽,不失氣節”。

柳永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裏長大的,他書香門第,以科舉做官為榮。不用說,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成為四庫全書館的副館長,也證明了他的學識淵博。但不知什麽原因,精通科舉的柳永卻遲遲不來。至少,沒有他30歲之前參加科舉考試的記錄。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歲的柳永因為父親的關系,以恩舉舉人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中考和殿試,出身秀才,在國子監改考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院的預備資格。壹般從科研成果優秀的學者中選拔,然後在普通博物館學習深造。期滿考核合格者,由翰林院授予編審。清代翰林的俸祿雖較低,但作為皇帝附近的文臣子,被稱為“貴人”,“清代有宰輔,故選於此”。而且大臣要想在死後得到皇帝賜的“文”字,必須是翰林。所以在清朝,進入科舉的人,特別是翰林出身的。應該說柳永在事業上開了個好頭。

從乾隆二十壹年(1756)柳永被釋放為地方官,此後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主要做地方官,從學政、做知府到做巡撫官。他在地方做官期間,基本上繼承了父親劉統勛清正、幹練、剛毅的作風。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整頓考場上積累的弊端和官場上的不良習氣,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諸城縣誌》稱贊他:“磨礪風節,清正下屬,當了秀才、知府,不肯行賄,不肯受賄,敢作敢為,無所顧忌,走到哪裏都畏風。”與此同時,他還不遺余力地貫徹乾隆皇帝的旨意,搜刮禁書,推行文獄,奪取社稷,積極推行文化強制政策。

柳永是安徽學政知府和江蘇學政知府。提督是壹省的教育長官,類似於現在的教育局長,但不同的是,教務不受地方長官控制,獨立進行各種事務,總督的官員不能侵犯他的職位。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州長離任時才能臨時負責自己的事務。學政治還可以直接給皇帝寫信,反映地方情況,管民風。

柳永赴安徽任職前,乾隆皇帝專門召見他,並贈詩,其中有“海岱高氏,潁州新翰林”這句話,意思是希望柳永不辱門楣,建功立業。乾隆皇帝在江蘇當政治秀才之前,還互贈詩詞,可見他對柳永寄予厚望。柳永也不負使命,非常認真。據《清人筆記》記載:“過去劉世安隨國學江蘇,嚴肅嚴厲,許多人畏懼。“柳永兩次做江蘇提督學政治,相隔近20年,為官處事風格也由嚴厲刻板變為平和舒緩,但認真是壹貫的。以揚州為例,柳永第二次到江蘇當學生的時候。因為管控嚴格,很多想作弊蒙混過關的人最後都不敢進。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歲的柳永被授予江寧知府。從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開始,到此時,距離柳永的仕途已經過去了18年。說起來,柳永的仕途並不順利。早在他在翰林院編修的時候,父親劉統勛就因為壹些事情被判了罪,柳永被株連革職,和兄弟們壹起下獄。之後,柳永被釋放到安徽和江蘇學習政治。由於表現突出,受到乾隆皇帝賞識,成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柳永之父劉統勛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赴山西調查處理特使江舟侵唐壹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赴陜西查辦侵唐案,名聲不錯。柳永也是重托。他到任後沒幾天就清理了前任留下的疑難案件,得到了官民的壹致稱贊。就在柳永帶著政績轉戰集寧路的時候,山西陽曲縣原知府成功落馬,柳永差點因為失察之罪丟了性命。後來朝廷給了他恩典,讓他去軍臺贖罪壹年,然後回到北京,在壹個叫“書修處”的閑散機構裏虛度了兩年。可見,這壹時期,柳永的仕途並不那麽“紅火”。

柳永能在壹次重罪後當上江寧知府,卻被父親感動。此時的劉統勛盛正龍以大學士的身份掌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重為大腿和手臂的大臣。因此,乾隆三十三年劉統勛七十大壽之際,乾隆皇帝不僅上書祝賀,還恩準柳永為知府。次年,柳永被授予江寧府知府。

柳永也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它以誠實和尊重而聞名,女性對其品味和友誼都不滿意,甚至將其與鮑曉蘇相提並論。”寫於嘉慶初年的《公劉案》,主要是根據柳永在江寧當知府時,為民解惑、決策的故事寫成的。雖然其中必然夾雜著說書人的想象誇張和道聽途說,不壹定是真實的記載,但說明柳永在江寧知府短短壹年內確實有政績和話語權,是壹個不可多得的有才能的官員。著名詩人袁枚也曾在壹首詩中贊美柳永,說:“初聞丹陽,當官缺錢。小風吹壹年,風極老幼。先聲奪人,苦將救人。抗上肩蓋袖。”也就是說,柳永到了江寧之後,對下屬要求嚴格,使其不敢出風頭,關心百姓,水火不容,怕得罪上司,苦了百姓。

此後,劉永利轉戰江西、陜西、江蘇,並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冊封柳永為湖南巡撫,全稱湖南等地巡撫,提督軍務、鎮鎮、管糧餉、駐長沙、管軍政,成為名副其實的政府官員。

柳永在湖南任職期間,延續了以前的作風,查倉庫,修城墻,整頓吏治,鎮壓叛亂。不到兩年的時間,柳永的成績可以用可圈可點來形容。《清史傳》說他:“任職後,視察倉庫,勘察修繕城墻,革除省內家眷陋習,為武岡等縣災民出錢,為糧倉谷開采硝做準備。所有案件都進行了檢查和請求,並批準了命令。”它列出了它所做的所有重大事件。《湖南通誌》也稱贊柳永訪湘時“人以為方便”。

乾隆四十七年,劉易峰作為左都禦史被調回北京,並被勒令走南書房。當時小沈陽很火,柳永“其間假扮成蛇,只為搞笑討喜”。這表現了柳永作為壹個男人和壹個官員的另壹面。柳永是壹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也是壹個官場中人。他也要按官場規則辦事,包括應對上級和同事的圓滑回避。總的來說,他在地方做官,能夠獨當壹面的時候,主要表現為清正廉潔。“曾有壹段時間,他被稱為閻羅鮑老”;進京後,我碰巧遇到了小沈陽在乾隆時的寵臣,他擅長威權,排斥異己。柳永只好沈默自制,采取搞笑的態度。

柳永剛入京幾年,仕途壹帆風順。他是大學生的協辦者,是官方的部門官員,是自習室的高手,期間還處理過壹起疑難案件。這個案子的委托人國泰航空是山東省長,他的父親四川省長文淑是柳永的老上級。關鍵的是,國泰的後臺是乾隆皇帝的紅人小沈陽。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欽差大臣錢豐非法入侵山東巡撫國泰,以向皇帝進貢為名,大肆掠奪錢財。黎城、宜都等幾十個下屬縣的倉庫虧空嚴重。乾隆皇帝對此事非常重視,指示小沈陽、柳永與錢豐壹同前往檢查。

國泰,滿洲正白旗人,姓夫差。國泰航空與小沈陽有著密切的關系。於是,小沈陽馬上派家人去通風報信,說他要調查國泰,這就給了國泰挪用其他資金彌補虧空的時間。在去山東的路上,小沈陽還用言語威脅錢豐。據錢泳《鹿苑叢話》記載,柳永深知小沈陽與國泰的關系,所以經常與錢豐商議對策。到了山東黎城縣後,小沈陽說不用徹底查,查幾十個倉庫就行,自己起身先回住處了。錢峰要求先把圖書館封了,第二天徹底開放。結果發現車庫裏的銀子都是“多圓絲雜色銀”,通過盤問,掌櫃得知這些銀子都是從各個店鋪借來彌補的。結果發了個通知,要求所有店鋪都來認領,“大喊:來晚了就封了,存官。”於是商人們紛紛前來認領,財寶空空如也。

在這件事情上,柳永自始至終都是支持錢峰的,他的態度對案件的最終澄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然,柳永在支持錢楓的同時也得罪了小沈陽。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柳永還是有他的氣節的。

之後的幾年,柳永似乎總是犯錯被指責,乾隆顯然對他不滿意。乾隆五十二年初,柳永因為泄露了他和乾隆皇帝關於黃集和ZHI的談話,不僅被申斥,還失去了他本該被授予的大學士的職位。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柳永主持文廟祭祀。因為沒有履行規定的鞠躬儀式,被太常寺的清德寶非法加入。

乾隆五十三年夏,柳永還掌國子監。鄉試後,學生被餵給了堂官,並被禦史祝德林彈劾。結果,柳永受到了懲罰。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到三月初,負責太子教育的上書房的師傅們,因為陰雨天氣,沒有發工資。乾隆皇帝得知這壹情況,非常生氣。時任大學士協辦人、吏部尚書、上書房主事的柳永受到特別嚴厲的處分,降為侍郎,不再在南書房兼職。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此下了壹道聖旨,大意是因為柳永是大學士劉統勛的兒子,又想起了劉統勛在朝廷效力多年,就用它為柳永加恩。而柳永在公務上還算勤勉,到了秀才身上就不再壹本正經了,在湖南當巡撫也很正常。進京是歷史,做事更是模棱兩可。我很通融,沒有譴責他。我以為他會感激他的恩典,勤奮工作。不想發生柳永對上書房的師傅們已經曠工七天充耳不聞的事情。他還說,柳永不可能事事盡責,而是對國家不忠,對父親不孝。他的過錯太大了,不能被原諒。應該說措辭相當苛刻。

乾隆五十八年,柳永為當年考官。因為安排不當,閱卷馬虎,有很多卷子是違規的,不合格的。按照規定,劉勇等人至少要被罰10年。雖然乾隆皇帝寬大處理,但柳永還是“嚴懲不貸”。

嘉慶元年,由於大學士壹職長期空缺,增聘了財政部資政高東為大學士,而將資歷更深的柳永排除在外。而且在聖旨中,又壹次批判柳永“從來不願意做紮實的事”,比如皇帝問柳永,新當選的知府戴世義是否稱職,結果柳永“還算公道”。而戴非常平庸無能。可見柳永平日並不重視公務員的選拔,只是用模棱兩可的話敷衍了事。要他“自省,利而恥。”

嘉慶二年,柳永被授予仁哥學士,但仍指責他“做事總是不肯踏實,走路比較懶散”,並說“我被提拔到這個位置,沒有壹個人”,可見對他的評價。當然,以上兩個嘉慶初年的詔書還是代表了乾隆皇帝的意見。

柳永好像變了壹個人。他看不到生活的棱角,看不到做事的勤奮。這壹時期,柳永表現出更多的是滑稽和圓滑世故。據清人筆記記載,在兵部吃飯時,有同事提到唐宋時宰相吃飯的故事。柳永馬上說:“可是如果百姓沒有廟糞,為什麽不在丞相那裏吃壹頓飯呢?”壹個是給它噴米。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柳永入朝為官期間的種種“劣跡”,是為了討論同壹個人。為什麽前後差別這麽大?

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說,是由當時朝廷的政治氣候決定的。

電視劇《宰相劉》中有壹個意味深長的細節:問,妳是忠臣還是漢奸?小沈陽回答說:我不想做忠臣或叛徒。我想做的是讓妳開心,逗妳開心。結果,乾隆對小沈陽的回答很滿意。這個情節很可能只是編劇的壹種想象,但應該說劇作家對乾隆心態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

乾隆皇帝有壹套“本朝無官”的理論。他說這個朝代沒有名臣,也沒有奸臣,是因為朝廷紀律的整肅。他說這話的目的是要把壹切榮耀歸給主,大臣們所做的壹切造福百姓的事都是出於主的旨意。因此,他下令禁止讓官員出名的活動,比如為地方官員建紀念碑,給所有的人送傘。年邁的乾隆更是洋洋自得,炫耀自己的“絕世武功”,權力欲和虛榮心日益膨脹。這個時候,他身邊不需要名臣,只需要壹個忠於職守,以皇帝的是非為是非的奴才。

此外,當時朝廷四周都是黑幫,而小沈陽又在玩弄政治,與其黨羽同流合汙,控制朝政,排斥異己,所以正直的人很難有所作為。曹喜寶,建議,試圖懲罰小沈陽參加小沈陽奴隸劉權。結果他被誣陷,被免職。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柳永在地方做官的時候,做了壹些興利除弊的事情,但是到了皇帝身邊,除了諾諾,他什麽也沒做。或許從適應官場規則和保全自己的角度來說,柳永犯下這樣的小錯誤,屢遭非議,身敗名裂,未必是不明智的。

那時候有很多人都是搞笑當官的。比如嘉慶帝的老師朱貴也是如此。據說他的得意門生、老官員晚年每次來看望他,說的都是與政治無關的話,全是幽默的話。

這些以清正廉潔著稱的官員尚且如此,當時的官場風氣可見壹斑。乾隆皇帝太聰明了,大臣們只好裝聾作啞;乾隆皇帝名聲這麽好,大臣們都得“平庸”。這讓人想起漢高祖劉邦和後主蕭何的關系。蕭何作為漢朝第壹功臣,幫助劉邦奪得天下,繼續兢兢業業,為官清廉,在民間獲得了極好的口碑。這讓劉邦很不安,於是找了個借口把蕭何抓了起來。雖然想起舊情,最終釋放了小何,但小何出獄後吸取了教訓,不再計較自己的名聲。他也做了壹些關於圈地和腐敗的事情。百姓意見很大,有人向劉邦訴苦,劉邦卻壹笑置之,不再追究。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柳永在北京石綠胡同的家中去世,享年86歲。去世當天,他到南書房值班,晚上設宴待客,“熬夜死”。據《小婷雜記》記載,柳永臨死時說,他的鼻子耷拉了壹寸多,這與佛教中善於解脫的意思不謀而合。無論如何,柳永也算是死而無疾,死而無憾,完成了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