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縣南接建港村,北接中原區郭昶村。因為在村子的東邊有壹個流言
廟,所以村名為八卦廟村,村以廟為名,只是傳說不同。
據二七區後宅鄉記載:傳說
2000年前,黃河北岸來了壹位算命先生。由於他計算準確,人們俗稱他為八卦先生。95歲那年,有壹天他笑著突然去世,人們當場用泥土把他埋了。年復壹年,他身上的泥巴脫落,又多了壹層泥巴。為了防曬避雨,人們用木頭建了壹座廟,不斷有人來這裏祈求平安,稱這座廟為八卦廟。當然,寺廟裏八卦掌先生的泥身也被稱為“八卦神”。唐武德年間(618-626),人們長期捐款捐物紀念八卦神,將寺廟建成磚木亭,稱為“八卦亭”。亭子高八尺,寬九尺,青瓦為頂,八根八角柱,四角各掛壹個銅鐘,隨風飄動,叮當作響,聽起來美極了!
唐朝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宗李世民訪豫時,朝廷在八卦廟周圍修建了壹座宮殿,坐北朝南,包括正殿、東殿、西殿、西殿和後殿,原有的八卦亭被圍了起來。李世民只在這裏呆了壹個晚上,第二天就走了。臨行前,他站在宮殿的正門,笑著說:“宮亭合壹,妙不可言。”我用筆寫下了“八卦廟”三個大字。回京後,他撥款在寺內種植松柏300余株,雕刻四天王、老奶奶、菩薩等塑像,供百姓焚香祭拜,祈求神靈保佑平安。院內有壹口鑄鐵鐘,壹人多高,喇叭口直徑壹米多。碰撞的聲音在方圓都能聽到,院子裏的兩個鐵鈴鐺不時發出共鳴,很好聽。歷經朝代更替,戰火硝煙,日曬風吹,年久失修,面目全非,但松柏猶存。
清乾隆十二年(1746)七月,社會捐銀重修八卦廟。寺廟看起來和以前壹樣,它以亭臺樓閣和巧妙的群體而聞名。清乾隆十三年被《鄭州年譜》譽為“鄭州八景”之壹。當時以八卦廟為軸心居住的小張莊、小朱莊、嚴家門、劉家門、陳嘉、宋佳玲逐漸發展成為壹個有機整體,統稱為八卦廟村(乾隆十二年七月重修八卦廟石碑為證)。民國初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拆除了廟裏的聖胎,改建成小學。寺廟大殿和石碑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民國初年改造的八卦廟,壹直是鄉村小學的校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會堂和許多石碑遭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