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多野史在談到蔣介石出生地時,都說蔣介石姓鄭,人稱“鄭三發子”,尤其是唐朝先生的《金陵之春》,影響很大。這本書有更詳細的敘述:
清光緒十八年(1892),徐州地區發生大饑荒,千裏光地,寸草不生。為了生存,鄭農夫和他的妻子各帶了壹個孩子逃跑。蔣介石的母親帶著六歲的“三發子”來到開封乞討。後來經人介紹,她為壹個姓姜的鹽商做了庸人,連房子都填了,壹起回到了浙江奉化溪口鎮。
唐人在談到這些來源時說:“1949年冬,蔣介石的壹個真正的侍衛官退守香港...他用八股文簽寫下了壹些關於蔣介石的資料,其中有5頁記錄了抗戰時期蔣介石大哥鄭紹發奉蔣之命在重慶觀戰的過程……”
蔣介石有個哥哥去重慶找過他。
臺灣作家張忠錄出版的《蔣介石家族》壹書說:
1941這壹年,是抗日戰爭艱苦的壹年。蔣介石被國家大事弄得不知所措。這時,重慶校場門口附近的河南同鄉會裏,來了壹個叫鄭少發的老人。他對每個人大喊他是“蔣介石的兄弟”...從他的背影來看,他很像蔣介石。他的姿態和動作在許多地方也很像蔣介石。而且,他為人正直誠實,不像那些愛吹牛騙人的人。許多人確信他是蔣介石的兄弟。
蕭魯陽道:“還有壹個知道內情的軍統特務少將沈醉。”沈醉在《我所知的戴笠》中寫道:
當時重慶很多人聽到壹條新聞:蔣介石的親弟弟鄭紹發從河南到重慶找蔣介石,戴笠處理了蔣介石不認親弟弟的醜聞。在蔣介石隨母親去蔣家當拖油瓶之前,他母親的大兒子還留在河南賈政。幾十年後,他大哥想通了這壹點,想在重慶見見這個當了委員會主席的弟弟,談談骨肉之情。蔣介石拒絕承認壹個姓不同的老鄉巴佬是他的親哥哥...
“沈醉寫道,他多次去見這位老人,老人總是哭訴委屈,說蔣介石不承認,讓他趕緊回家。”唐金培說:“從那以後,鄭紹發被軟禁在童軍會館、磁器口繅絲廠、息烽四年。抗戰勝利後,他被送了回來。
兩封信見證了蔣介石和法正之間的互動。
王小華說,有壹份檔案,即鄭紹發寫給蔣介石的兩封采訪信,以他的姓氏姜世離保存著。壹封是1946 65438+二月,南京河南會館發的;壹封信是在1948年5月(當時鄭紹發64歲)。兩封信都有政府雇員的登記和簽名,收據都有編號。
兩封信內容相同的是:原籍河南許昌淩溝鎮,光緒二十五年(1899)與蔣在開封共事。幾十年沒見了。第壹封信寫完第二封後,江曾派秘書長吳鼎昌召見。
時隔兩年多,第壹封信署名“人民”,第二封信署名步兵少校鄭紹發。這大概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有說服力的結論了。
隨著母親逃離開封,鄭三發變成了壹個拖油瓶。
據史學家李庚武等人考證,法正(鄭紹發)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許昌縣嶺溝鎮後鄭莊(今許昌縣河街鄉南岸村)人。父親鄭福安,母親王采玉,哥哥鄭大發早年去世,弟弟小名三發子,生於光緒十三年(1887)九月。
鄭發生之前,傳說光緒十七年(1891),許昌發生旱災,莊稼基本絕收。秋天,法正壹家決定出去乞討食物。因為鄭福安體弱多病,就呆在家裏守門戶。王帶著兩個兒子到當時的省會開封謀生。他們走後不久,鄭福安就去世了。
開封市有壹家伊泰鹽業公司,老板是浙江奉化鹽商姜。壹次偶然的機會,成了姜老板家的保姆。當時,蔣老板有個大兒子叫蔣錫侯,他和以及弟弟三發子是好夥伴。在壹家到達壹年多後,老板姜的原配妻子去世,不久便嫁給了。由於法正不如弟弟聰明,在家裏受到冷落,光緒二十壹年(1895)春節後離開蔣家謀生。法正當過學徒和巡警,後來在部隊從壹名士兵逐漸晉升為副班長、班長、特務頭子、旗長、排長、副官、連長。1921年,部隊被馮玉祥縮編,法正被解除武裝,重返戰場。
與此同時,1904年,法正去了開封符江,可惜房子空了,連過去的仆人都不見了。經詢問得知,蔣家壹家在他離開後不久就回到了浙江奉化。鄰居說,他哥哥改名蔣,跟著母親到了奉化。還有壹種說法是,蔣老板只是把三毛拿走了,把他媽留在開封。兩個月後,他母親因病去世。從那以後,法正再也沒有見過他的母親和哥哥。
法正四次南下尋找他的兄弟蔣介石。
回到許昌老家後,法正以務農為生。1933元宵節那天,法正帶著兒子鄭雙喜去許昌看燈會。在許昌特委衙門前,他發現大門口掛著兩幅畫像。壹個是國父孫中山,壹個長得很像自己,雖然不知道名字。鄭問警衛,警衛告訴他,這個人是蔣介石,是目前最高領導主席。他問衛兵江是哪裏人。門衛回答說他是浙江奉化人。
為什麽他長得這麽像我,而且是奉化人?他是跟著媽媽去奉化的弟弟嗎?從那時起,法正就有了去南京認親的想法。
先生在《江生平新探》壹書中,詳細記錄了的四次尋親。
1933年秋,法正乘火車到達浦口後,剛下火車,吳廷生寫給蔣介石的信就被憲兵發現了。憲兵隊堅持認為法正的訂婚是假的,但經過審訊,他沒有任何結果,沒收了他的旅費,並把它放在壹輛向北行駛的悶罐車裏,讓他回河南。
1941年,法正第二次涉水來到重慶尋親。到渝後,來到大陽溝的豫協,由高子舉、姚、李孝庭等人幫助寫了壹份謁見蔣介石的申請書。過了壹段時間,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親自帶到他家,送他回許昌,帶了壹大筆五千日元。法正拒絕了。
之後,宋美齡會見了法正。勸他回河南去,但法正拒絕了。
見、戴不能說服回去,蔣介石在高子舉等人的意見書上批了壹個“戴笠處理”四個字。蔣介石既不承認是真的,也不說是假的。怎麽處理就看戴笠了。詭計多端的戴笠權衡再三,把軟禁在白府。
1944春節剛過,重慶以“國民政府內政部”的名義給法正壹家寄去500元錢,並要求許昌縣政府通知其家人遷居重慶。之後,法正的妻子魏氏帶著她14歲的女兒雲曦去了四川。為了尋找蔣介石的親屬,法正在重慶住了三年。他對妻子和女兒的到來欣喜若狂。隨後,軍統局總務處主任沈醉奉戴笠之命,為Xi雲安這個土裏土氣的農村姑娘安排了壹個家庭教師,壹下子變成了壹個穿旗袍黑皮鞋的“公主”。
壹天,鄭酒後失言,向外界透露了被關押在歌樂山中美合作處的秘密,引起姜大怒。戴笠立即下令將他和他的妻女轉移到SACO的另壹所監獄——貴州息烽集中營。在獄中,結識了“瘋子”韓子東(《紅巖》華的原型)和“小蘿蔔頭”宋振中。1946年,尋親失敗的法正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了老家。
從1946到12,男去南京尋親,未果。第二年夏天,回到了河南,鄭壹家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盛情款待。
1948年5月,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中,法正再次去南京尋親。像前三次壹樣,蔣介石消失了。八月中旬,失望的法正回到了許昌。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蔣介石逃往臺灣省。1973年2月20日,法正在家中去世,享年89歲,尋親的願望破滅。
1987年5月,時任桂陽市委副書記、CPPCC董事長的韓子東(1947成功越獄後在法正的幫助下),帶著女兒和“小蘿蔔頭”的兩個哥哥再次來到許昌,看望法正(已故)壹家,並與法正的兒子鄭雙喜、女兒雲曦(如圖,韓子東在中間)合影
據說在90年代,壹位擅長畫梅花的河南畫家被邀請到臺北訪問。蔣緯國見到他時,明確表示“我們是河南老鄉”。
也證明了蔣介石是從《易經》中的蔔筮(第二陰:石間,非終日,甄姬)取其名,這顯然不是巧合,蔣介石心裏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