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地處蘇北腹地,地理坐標在東經之間;118 20 ' ~ 118 45 ',緯度33° 23 ' ~ 33° 58 ';東臨淮安市淮陰區,南臨洪澤湖,北接沭陽縣,西接宿城、宿豫區,西南接泗洪縣。全縣總面積1418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998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70.38%;水域面積420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9.62%。可耕地有70603公頃。泗陽縣沒有丘陵,屬於河漫灘。總體地形西高東低,地面相對標高多在12m-17m之間。京杭大運河東西長50公裏,成為天然的“分水嶺”。運河以南,北高南低,所有河流都流入洪澤湖,屬於淮河水系;運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分屬伊、蜀水系。縣內有30多條河流,總長近700公裏。泗陽縣的土壤有三種類型:潮土、沙土和黃棕壤。潮土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約占總面積的80%。土壤質量差,中低產田面積大。目前,全縣楊樹活立木蓄積量達到500萬立方米,年木材加工能力超過654.38+0萬立方米,年生長量654.38+0萬立方米,速生楊樹覆蓋率42%。泗陽擁有65萬畝純天然生態水面,年產甲魚、蟹、蝦等綠色水產品65438+萬噸。優質無公害農產品暢銷江浙滬等大中城市。泗陽棉種場是全省唯壹的國家級棉花良種繁育基地,泗陽棉花享譽大江南北。泗陽,歷史悠久,變遷復雜,周設,秦定。從西周建立猶太國到現在已經三千多年了。陵縣位於秦朝,西漢時更名為葛優縣。泗陽縣建立於丁原元年(公元前116);丁原四年(公元前113),泗水在泗陽、陵縣、蔚縣建立,都城設在陵城(今中興鎮陵城村)。漢代以後戰亂頻繁,泗陽之名多變。三國時期叫未央,定都宿豫,唐朝改宿遷。元十四年(1277)改稱桃源縣,明至清共700余年,民國三年(1914),因與湖南省桃源縣相近。民國二十八年(1939)春,日軍陷入斯,縣城被毀。民國二十九年(1940),泗陽縣抗日民主政權成立。為適應戰爭形勢,泗陽及周邊壹些縣設立了泗蜀、槐泗、泗陽、運河特區四個縣級民主政權。民國33年(1944),運河特區撤銷;民國37年(1948),淮泗被割為泗陽;民國38年(1949),泗蜀、泗陽合並,基本恢復了原來的泗陽。縣政府設在中興鎮,隸屬淮陰特區(今淮安市)。1996,劃歸新成立的宿遷市。
記得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