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武術中“南拳北腿”何時出現,有專家考證應始於清代中後期。北腿是池腿(或彈跳腿),南拳是洪拳。習練武術的人往往把洪熙官視為洪拳的創始人,認為洪拳是在洪熙官之後才流傳到盧阿柴、黃泰、黃麒英、黃飛鴻,才真正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武術流派之壹。然而,很難了解洪熙官的生平事跡。至於他,和胡,都是福建南少林的俗家弟子,所謂最原始的故事材料都不可信,只能聽他們說是因為清兵燒毀了南少林。直到晚清後期,這些人在壹位匿名人士撰寫的《甘龍下江南》中進行了系統細致的傳奇式解讀,才讓原本在民間口頭流傳的洪熙官和方世玉的故事,有了真正的通過戲劇和電影進行二次創作的文學藍圖,從而傳播得更加廣泛——反思壹下,這個過程與三十六人的故事何其相似 如宋江,在宋朝占據梁山,被民間流傳加工,被明初的施耐庵寫進了壹部奇書《水滸傳》?
很多朋友不喜歡港臺電影對壹些文學作品的天馬行空、面目全非的改編,但我不知道為什麽中國的壹些文學經典卻不是。《金瓶梅》脫胎於《水滸傳》,主人公的真實故事化為各種社會情境的畫面,可謂百煉鋼變軟指;魯迅的《故事新編》顛覆和解構了先秦文學中的幾個經典人物和典故,其手法與我們現在所推崇的“後現代主義”如出壹轍;郭沫若所謂的新編歷史劇(如屈原、蔡文姬),用古代的比喻來描述現在,結合現代的思想來塑造古代的人物。即使這種情況是對言情的合理改編,如壹些專家所說,但說到本質,恐怕和港臺片的做法沒什麽區別。
此外,港臺影視劇對經典作品和經典人物的篡改還有壹個獨特的方式,就是將不同作品中自成體系的人物故事巧妙嫁接(甚至創造性地移植經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橋段),拼湊在壹部作品中,從而產生難以想象的奇妙效果。例如,亞視的洪熙官和臺灣的青年英雄方世玉都專註於閆永春和詠春拳創始人洪熙官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實際情況是,歷史上嚴永春的丈夫是梁,她和根本就是陌生人,民間流傳的故事更是風馬牛不相及,怎麽會有恩愛論呢?這真的是壹個錯誤。還有兩集由李連傑主演的《方世玉》,將金庸名著《劍與恨之書》中陳家洛領導的反清組織紅花會移植到電影中。原來,金庸虛構的紅花會莫名其妙地與民間傳說方世玉扯上了關系,而方世玉不僅成了陳家洛的義子,還幫助紅花會擺脫了內訌!故事生動有趣——而金庸本人在創作武俠小說時尤其擅長。在《劍之書》中,維吾爾族“民間聖人”兩代情與紅花會成為朋友。射雕英雄傳和水滸傳有關系。郭靖其實是梁山好漢郭勝的後代。至於金庸和影視劇導演,是有超強的想象力,還是聰明到偷懶,見仁見智。
也許在武俠世界裏,方世玉還沒有洪熙官出名(雖然有“少林方門”承認他是開山祖師,但那只是後輩的傳言,並不屬實。有些人甚至考證說歷史上沒有方世玉!),但在影視行業,他的名氣遠勝於他哥哥。因為相比於洪熙官被傳統言情賦予的成熟穩重的性格,方世玉魯莽、聰慧、堅強的少年英雄形象似乎更受觀眾歡迎,所以早在國內第壹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1928)拍攝的同年,壹部以“打方世玉”為主題的後續作品問世。五六十年代拍了幾十集黃飛鴻系列,之後是關於方世玉的電影,有十幾部。20世紀90年代,在成功詮釋了武術大師黃飛鴻的經典銀幕形象後,著名功夫影星李連傑開始將拍攝《方世玉》作為其公司的開山之作。雖然由演員蕭芳芳扮演的方世玉的快樂母親苗翠花搶了李連傑的很多風頭,但李連傑版的方世玉仍然很精彩,它相當成功地塑造了愛恨分明的聰明頑皮的角色。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動作場面:李連傑和胡慧中在觀看人群的頭頂上高高在上比拼,以示瀟灑身姿,而趙文卓和李連傑則在斷頭臺的低矮夾層裏身手敏捷地搏殺;此外,李和趙在印染車間裏用長棍和短棍互相攻擊——這種高低、長短的巧妙對比,真是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因此,元奎和袁德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武術指導獎是實至名歸。
據有關記載,洪熙官出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他是少林弟子,洪拳的創始人。
早在司馬遷就已經知道“越(嶽)人喜歡互相攻擊”,但是“攻擊”的人也是好戰的。廣東堪稱中國武術第壹故鄉。廣東出了無數著名的義和團,如肇慶人蔡九義,隨洪承疇部隊駐守遼東,任武將。1642年,洪承疇戰敗後,蔡九義憤然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少林武術。經過八年的苦練和主管師傅的悉心教導,蔡九壹於1650年回到肇慶,帶回師傅贈予的《少林拳秘史》壹書,秘密開始收徒,傳授少林武術,以求東山再起。
方世玉的父親酷愛武術,是肇慶壹家大絲綢經營戶。他和蔡九義經常在壹起學習武術,友誼非常深厚。自幼習武,師從蔡九壹,師從、、方美玉、梁,學習少林武術。後來被稱為“少林十虎”。在老師的影響下,天資聰穎的洪熙官不僅刻苦學習,苦練內功,還贏得了師傅的青睞,傳到了少林。短短幾年間,洪熙官不僅領悟了少林功夫的精髓,還練就了深厚的功底。由於對滿清統治的漢人懷有深仇大恨,為了反抗清廷,提高弟子武功,蔡九義帶領熱血少年洪熙官、方世玉等人於1668拜全州南少林寺方丈為師練習南少林武功。悟性很高的洪熙官,融合了南北少林的武功,內外兼修,拳腳並用,練就了少林絕學,剛柔並濟,渾然天成。據近年在福建莆田發現的《南少林門派拳譜》記載,康熙十壹年(公元1672年)得到密報後,朝廷派重兵圍剿泉州少林寺。在劍下,洪熙官、方世玉等人寡不敵眾,眾僧四散,少林寺毀於壹旦。洪熙官、方世玉等人憑借高強的少林武功,躲過清兵和鷹的追捕,偷偷潛回廣東。
1673年,在清兵的追捕下,洪熙官東躲西藏,繼續在大佛寺練習少林功夫。同年3月,平南王尚可喜上書朝廷,請求退位;八月,康熙命平西王吳三桂、京南王耿仲晶撤出三藩;6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吳三桂起義,爆發“三藩之亂”。這壹次,吳三桂秘密聯系尚誌新參與叛亂,並派間諜進入佛山發展地下武裝。雨要來了,廣州的詭異氣氛可想而知。洪熙官趁亂招募仁人誌士,建立地下武裝。
為實現蔡九義大師扶明滅“清廷”的遺願,洪熙官等人不僅聚集大佛寺,還在西禪寺(今西華路上的廣州府四中)設立城外據點,由方世玉兄弟負責。方家是絲綢生意的大老板,方家兄弟只是利用在西郊打工的“西方仔”(紡織工人)來招攬人才。然而,該條目不被允許。而是多次與黑幫式的“機房男孩”鬥智鬥勇,暴露無遺。最終,他們被特工處發現了。在逮捕過程中,許多人當場被殺,方世玉等人逃回肇慶。
此時,被清兵四處追殺的洪熙官也潛回肇慶。洪熙官和方世玉共同商議,反清基地應設在肇慶鼎湖山青雲寺。他們暗中收弟子少林武功,廣納賢才,與英國人聚在壹起謀大事。不料被漢奸出賣,清兵包圍了青雲寺,打算壹網打盡,殺光他們。
洪熙官憑借他在少林武術中的獨特技巧,揮拳出擊,殺出重圍。從此,他隱姓埋名,遊歷山野,吸收數百種武術的精華,進而掌握少林武術,自創洪拳,四處遊歷,秘密傳授。時至今日,洪拳自成體系,拳法激烈多變,招式渾厚有力,在全國武術愛好者中影響廣泛。傳說洪熙官活到了93歲(道光初年),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用丹鳳眼拳刺死了壹個女孩。除了精拳和拳法,他又擅長少林棍。
黃飛鴻,本名黃希祥,字大雲,南海西樵蘆洲村人。清道光於24年7月9日出生於佛山。他超過7英尺長(65,438+0.83米)。他是嶺南武術的壹代宗師,也是濟世救人的名醫。其父是晚清“廣東十虎”之壹(不是廣東十虎,而是王、黃、蘇黑虎、、周泰、譚、、李、陳鐵之、梁坤)。洪飛五歲隨父學武,65,438+02歲時,跟隨父親在街頭巷尾,壹家壹家,勵精圖治。後來鐵橋三(粵東十虎之壹)的得意弟子林福成,把鐵拳、飛重等絕技傳授給他,在宋會那無聊的地方學得無影無蹤,武功日臻完善。後來,黃飛鴻跟他父親在廣樂山開了壹家博物館,收他為徒。黃麒英去世了,黃飛鴻繼承他父親的衣缽成為了壹代宗師。他是當時武林南派最年輕的武學教練。壹生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聘為軍事進攻教頭。相傳他壹生獨門絕技有雙飛墩、女刀、羅漢袍、無影腳、鐵拳、單雙虎爪、工字胡夫拳、羅漢錢鏢、四象龍棍、姚家耙等。因其出色的虎形勢,在武林中享有“虎狂”的雅號。此外,黃飛鴻還擅長舞獅,被譽為廣州的獅王。
1924年8月,廣州商業集團總經理陳濂波在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之機,在廣州發動武裝暴動,放火掠奪。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幾十年來苦心經營的包,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壹的壹張照片,也毀於戰火。黃飛鴻無法承受這個沈重的打擊,所以他變得沮喪並生病了。他於去年冬天去世,享年77歲。黃飛鴻的身後是沮喪和貧困。幸好弟子鄧秀瓊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下。在林世榮和鄧秀瓊的幫助下,莫桂蘭和黃飛鴻的兩個兒子搬到香港,建立了壹個博物館,傳授黃飛鴻的遺產。1983死於香港。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梁坤(鐵橋三世)等。,甚至開玩笑說出了壹個“廣東十大傑出青年”,把各個時代的武俠人物混在壹起...但是,在歷史和社會意義上,那些戲謔的人物和歷史上真實的人呢?
首先,以黃飛鴻為例。生於清末,卒於1925。他死後,幾乎沒有錢可葬。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成名,都是因為大量港劇題材的傳播,並不代表黃飛鴻本人是壹個多麽傑出的人物。當然,不能否認他作為武術家的傑出,但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來看,他並沒有作為壹個對社會和大眾有多大貢獻的人而存在,所以不能說他“傑出”。
其他人,如方世玉和梁坤,甚至存在於虛構的小說中。真實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他們的人,也沒有什麽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流傳到今天,所以他們不可能是“傑出人物”。我們只從壹些記載中知道方世玉是乾隆年間的肇慶人。與新會人胡、滑縣人壹起拜少林禪師為師,從事反清復明事業,後被朝廷殺害。洪熙官死裏逃生,在廣州的壹座寺廟裏度過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