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山海拔559.9米,面積約0.5平方公裏。原屬吉安市吉水縣。1987年5月劃歸吉安市(現吉州區)管轄,1994年10月由農村改為城鎮。2001年劃歸新設立的清苑區管轄。
天宇山位於吉安市東北部,距吉安市中心12公裏。這裏的天宇鎮是青原區的“北大門”,新老105國道、新井岡山大橋、京九鐵路、贛江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該鎮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小平原和山地交錯,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低丘。
我們登上天宇山,從吉水縣周嶺林場開車上山。那年中秋節前夕,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壹到那裏,就聞到壹股淡淡的香味,讓人神清氣爽。據悉,周嶺林場原屬吉安地區清源山林業所,於1981年冬劃歸吉水縣管理。這周圍的山都是茂密的人工杉木林。杉木山與山相連,坡與坡相連,溝與溝相連。杉木看起來像折疊的綠色雨傘。雖然很醜,但都是綠色的,給人壹種傲天的偉大感。挺拔的杉木樹,最大的直徑有30多厘米,壹棵有壹立方米多。
從周陵林場開車上山,有壹條林道,車距林場5公裏左右,來到壹個叫風車關的地方,在兩座山之間,徐來壹陣涼風,感覺涼涼的。風車嘴,名副其實!
離開風車,驅車穿過壹片樹林,到達天宇山主峰的消防通道。在這裏下車,開始徒步旅行。這裏的山很陡,沒有正規的路,不爬到壹個頂峰就會覺得有點累。但看到壹起爬山的登山者,他們都精神飽滿,鼓起勇氣繼續前行。
經過1多個小時的攀登,我們終於到達了天宇山頂。山頂有壹座古廟,名曰“天牢觀”。相傳建於隋唐,文革中被毀。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附近農民重修了寺廟,寺廟正門寫著“天宇名山”四個字。主要供奉玉帝和觀音菩薩。當時寺裏沒有僧尼,附近的村民負責那裏的建設和管理。
這座寺廟是什麽時候建造的?我問過廟裏的人,沒人說得清楚。查了資料,說是隋唐時期修建的。據寺裏的人說,每年農歷二月二,二月六四三八+09,是土地父女觀音的生日。方圓百裏好男信女成群結隊爬山拜神,場面壯觀。廟前有兩塊石碑,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很模糊,無法考證。據寺裏的壹位管理人員說,這是壹座著名的道教名山。早在明朝洪武五年(1372),山上就有廟,現在山後有墓碑作證。
在天宇山西麓,有壹個景點叫“銅鼓滴水”。有壹塊巖石,18米高,瀑布常年飛濺,發出銅鼓般的聲音。巖石下是壹個直徑約3米的水池。潭下,潭溪連綿,藤蔓縈繞,形成古銅壺滴水的格局。清代詩人吳昀遊覽了壹些地方,寫了壹首題為《觀玉山瀑》的詩,贊美道:“欲知瀑側,聲自樹出。白水難盡,青山洗不盡。殿滿陰,巖老。誰吹笛子?可以把老龍叫回來。”人們視此潭為龍穴,景象非凡。
這裏的巖石上還有壹個水池,像壹個尼姑仰躺在懸崖口,頭上有壹股山泉,叫“觀音枕水”。旁邊有壹塊巖石,叫白子巖,長2米,寬1米。看起來像是刀劈斧劈,上面覆蓋著自然生長的深色“字”。用水壹噴,字體大小不壹,若隱若現,除了“人”和“姓名”兩個字外,所有的字都模糊了。根據民間傳說,這塊巖石上有100個字。如果有人能全部讀完,巖石前的池水裏會漂浮著壹個金盆作為獎勵。相傳,從前有個和尚,認了99個字,卻壹個字也認不出來,只好失望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