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齊魯糧倉”,農業生產條件良好。常山山藥曾是明清兩代的宮廷貢品。現擁有萬畝優質山藥基地,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山藥之鄉”,也是享譽全國的“三元雜交豬”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盛家食品保鮮廠的山藥酒、山藥月餅等山藥產品已投放市場,解決了山藥的深加工。全鎮山藥種植面積已達8000畝。
範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的殿堂。位於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東南角,西距縣城12km,臨江,古樹參天。這座建築清新、典雅、莊嚴。據常山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宋昭平二年(1065),由彜人縣韓澤發起並主持。它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歷朝歷代,壞了就修,每次修都有石碑作證。回到龔凡廟的南北座,它分為兩個房子,前院是主廳,後院是享受廳。主殿為倚山式建築,灰磚青石,鬥拱飛檐,殿內塑有龔凡像。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種植了1棵銀樹,高達10尺。院內有3棵古槐樹,其中1棵老空,老樹幹上又生出壹棵新槐樹,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們稱之為“懷中抱子”。賞殿雕梁畫棟,竹封修繕,清幽雅致。殿下有兩個牌位,壹個是長白書院,壹個是料理社。龔凡寺於1984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1、1994年由長山鎮政府全面修復。龔凡寺將以新的歷史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成為集歷史、自然、人文景觀於壹體的旅遊勝地。
丁公遺址位於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丁公村和石羊村之間。西南距鄒平縣城約13公裏,東南距齊國古城臨淄約45公裏。時代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該遺址於1981年全區文物普查中發現。1984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省文物局批準為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實驗教學基地,1992年丁公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50米,占地面積近2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大漢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商代和漢代的遺存,其中以龍山文化最為豐富和重要。該遺址涵蓋了5500年至20000年前的時期,持續了大約3500年。出土各類文物標本5000余件,其中在1991中發現壹件文字為11的龍山文化陶器。丁公龍山文化遺址、刻有多種文字的陶片、聚落和墓葬所顯示的社會分層現象,表明這壹時期已進入早期民族階段。保存完好的丁公遺址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代表性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