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茅山道教歷史悠久。相傳,早在5000年前,曲曲山(今茅山鎮陳余村)伏龍地就有高辛時代修行人的展覽。先秦時期,燕國人郭汜在陳余寺修行。秦朝時,李明在古煉丹院(今甘源觀)修行;東晉時,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樸峰修行,寫了壹本書。東晉興寧二年(364),楊、、徐等編著《上清大洞真經》,創立了獨具江南特色的茅山上清派。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著名道士,隱居茅山四十余年,是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人。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獲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和“第壹福地第八洞”的美譽。唐宋時期,茅山道教達到頂峰,道教建築300余座,宮、廟、宮等建築5000余座,道教徒數千人,被稱為“三宮五廟七十二茅庵”。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使茅山道觀遭到嚴重破壞。茅山道觀的修復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1982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壹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寺廟。俗話說“要想好運,就去福地——茅山”。小九萬福宮(丁公)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歷來是遊客進山燒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