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黃河奪淮入泗。從今天的宿豫縣出發,流經泗陽,自西北向東南,經洋河、鄭樓、倉集、何琳、程響、中興、蠡口、新源等鎮,蜿蜒於大運河南岸。後來大運河淮安段淤塞,南北水運要走黃河,但風浪險惡,航行不便。康熙二十五年,河長金夫挖“中和”經宿遷、泗陽到達清河,避開黃河180裏險道。從此,三千裏京杭大運河流經“中和”,橫貫泗陽。
千百年來,泥沙堆積使黃河河床越來越高,結束了淤積和廢棄。37公裏長的黃河故道,黃沙漫天,塵土飛揚,以至於“三天不下雨,漫天風沙”,“冬春白,風吹沙吹,春播壹碗種子,秋收半粒糧”。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它逐漸穿上了綠色的衣服,成為泗陽大地上壹道壯觀美麗的風景線。黃河故道清澈如鏡,水草茂盛,兩岸紫穗槐、沙柳等灌木叢生,野花野草叢生。整個林帶簡單自然,沒有任何裝飾的痕跡,讓人感覺很美,很靜,很野。遊客漫步其中,聽著鳥兒在枝頭歌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就像進入了壹個巨大的天然氧吧,不禁讓人感覺遠離了塵世的喧囂,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尤其是在今天很多地方的森林已經被破壞的情況下,參觀這個新的林帶就更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