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部的莊有功有神童的美譽。他的家就在嶽震總局旁邊。有壹次他玩風箏,正好掉到將軍府的內院,莊有恭直接去要回來。所有的朝臣都覺得他年輕,對他不理不睬,沒有阻止他入內。
莊有功
莊有功,1713—1767,廣東省廣州市番禺縣人,現廣州黃埔人。乾隆四年,1739,清代廣東第壹秀才。
歷任翰林院編修、學士、鐘誠、光祿寺秘書、兵部右侍郎、刑部尚書、大學士助理、兩江總督、少保親王、江浙、湖北、福建巡撫。1767年7月病逝於福建,享年55歲。
莊有恭壹生以“勤政愛民,清正自勵”為為官之道,深受百姓推崇。莊有恭是不可多得的治水人才,他在江浙治水方面的成就為人稱道。
人物介紹
莊有功年輕聰明。他十三歲通讀五經,被授予宗仁府教職,為龔升。乾隆三年(1738)順利通過順天鄉試。第二年成為乾隆四年(1739)狀元。
據《清帝高宗》記載,乾隆皇帝曾於1739年農歷四月初四,閱過宮廷考試中考官提交的卷子,稱贊考官:“這次妳拿的卷子不習慣飄,妳草擬的是第壹名,很能接受。”後來他命大學士解卷,發現這壹科狀元是廣東番禺的莊有恭。
乾隆皇帝既驚訝又驚喜,因為在乾隆皇帝的印象中,廣東屬於“偏遠省份”。自清朝開始考研以來,壹直沒有廣東籍的狀元,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莊有恭成為清代第壹位來自廣東的秀才。
乾隆四年,莊有恭被任命為翰林院執筆,進了南書房,給南書房走了壹遭。康熙年間設立南書房時,主要選拔品學兼優的翰林學士。清初走南書房並不是壹個合法的官職,而是壹個差使,主要是和皇帝討論學習古籍和學術文化,教授王侯經學等等。
表面上看,康熙帝設立南書房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漢文化,但實際上也是為了加強皇權,選拔優秀的漢族知識分子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