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素有“古洞”之稱,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有墓、歷山寺、《莊子》中的釣魚臺、讀書臺、東漢的《長春圖》。是古代軍事家、思想家、壹代軍人孫臏的故鄉。
縣人民政府駐鄄城鎮,郵政編碼:274600。行政區劃代碼:371726。區號:0530。拼音:鄄城縣。
鄄城縣轄10個鎮和6個鄉:鄄城鎮、洪川鎮、偃師鎮、石集鎮、籍山鎮、洞口鎮、林逋鎮、彭樓鎮、李進石塘鎮、馬殷鄉、鳳凰鄉、大年鄉、富春鄉、嬴政鄉等。
鄄城交通便利,東西、南北有濟東、尚林兩條省道,220國道和濟河、賀蘭、日東高速公路分別穿境而過。京九鐵路貫穿全縣,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縣城距新石鐵路(新亞歐大陸橋)和京九鐵路交匯處菏澤市僅35公裏,距高速公路入口18公裏,距嘉祥機場78公裏,距濟南高速公路245公裏。尚德高速公路貫穿鄄城縣,計劃於2008年建成通車。投資七億元的鄄城黃河公路大橋工程將於今年開工建設。建成後將在北京正南105國道和106國道之間形成壹條南北交通大動脈。
鄄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地區之壹,素有“古窯洞”之稱。根據1982年文物普查時縣內出土的文物,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休息。鄄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太平玉環記》載:“周浦現轄鄄城縣。古昆吾老土,顓頊遺墟。”《呂氏春秋》載:“堯葬古林”,“舜耕於驪山,陶於江邊,釣魚。”古林、歷山和雷澤都在鄄城。夏商時期是兗州的地盤;春秋時期,為衛國之城;戰國時,為齊國之城;秦朝時改為鄄城;西漢初年,位於鄄城縣。東漢獻帝時為兗州所治,三國時兩次為郡國。周浦是隋朝在鄄城建立的。五代十國以後,鄄城壹直是周浦的領土。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鄄城縣撤周浦,1913周浦改為蒲縣。1931年,蒲甘分而治之,在蒲縣河東地區復置鄄城縣。
鄄城抗日縣政府成立於1940年3月,隸屬鄖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平原省菏澤專員公署。1953開頭屬於山東菏澤社,1958年10月屬於山東濟寧社。1959年6月起,先後隸屬山東菏澤代辦處、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菏澤地區行政公署。
6月24日1992,富春鄉萬全莊、大趙莊、離婁、南莊、羅屋莊、魏莊、東趙莊、範莊、東張莊、蘇屯,鳳凰鄉南宋莊、孫店,均屬鄄城鎮管轄。1993 165438+10月16、撤銷石口鄉,設立偃師鎮,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4 65438+2月29日,撤銷石碣鄉,成立石碣鎮。1996 65438+2月29日,嵇山鎮撤銷,成立嵇山鎮(鄭路字[1996]第67號)。2000年3月15日,撤銷李金石塘鄉,設立李金石塘鎮,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鄭路字[2000]27號)。
2000年,鄄城縣轄7鎮18鄉。總人口是715684。各鄉鎮人口:鄄城鎮64986老城鎮34389洪川鎮31601雁石鎮28901石集鎮34215雞山鎮31553李金石塘鎮21036鳳凰鄉36339宋樓鄉66。03746左穎鄉30627大年鄉29597良堂鄉25196各莊鄉23057洞口鄉30249西雙廟鄉24610臨浦鄉33Z25良屯鄉23412富春鄉31672馬寨鄉26647魯旺倉。張之門鄉19370馬殷鄉28367嬴政鄉28892(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準:鄄城縣撤銷臨浦鄉,設立臨浦鎮;撤銷彭樓鄉,設立彭樓鎮。上述兩個鄉設立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6月65438+2月31,鄄城縣轄10個鎮和6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