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多為木制(或塑料制品),計數板排列在長方形木框內,上有壹串數量相等的計數珠,其中壹根橫梁將計數珠分為上下兩部分,計數珠貫穿直柱,俗稱“齒輪”,壹般為9檔、11檔或13檔。文件中間有壹個橫梁,橫梁上放了1個珠子,這個珠子是5;梁下5珠,每珠1。
擴展信息“數學瘋狂”王永國和珠算博物館
數珠貫入列稱為文件。壹般來說文件都是奇數,有9檔,11檔,13檔等格式。在這個“珠算博物館”裏,有壹個標新立異,有38檔。而且在數珠上方的橫梁上,依次刻著數字單位:萬、千、百、十、二、錢、分、厘米、毫、絲、突。“這是壹個精確計算的算盤,非常難得。”王永國說。
除了算盤,所有與數字有關的舊物品都在王永國的收藏中。
“這是我的第壹個商業數字收藏,是壹本1954的賬本。”王永國拿出幾頁寫著奇怪符號的發黃紙,說是在逛古書攤時發現的,藏在幾本明代小說的夾層裏。
“當時我看不懂這些符號是什麽意思,但我知道這裏面有東西。”王永國買下了所有這些小說,因為他對數字的敏感和他收集它們的經驗。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解密之路。
為了弄清奇怪符號的含義,王永國走訪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新華書店和二手市場,查閱了相關古籍。
同時,他還寫信給相關學者征求意見。如果壹封信沒有回復,那就兩封。如果壹個人解決不了,那就再找壹個...現在,他的辦公桌上還堆著壹摞摞的火車票和六七張借書證。
兩年後,他終於明白,這些數字是中國的商業數字。
這是我的‘鎮館之寶’!”王永國小心翼翼地從玻璃櫃中拿出壹枚刻有“〧”的印章,自豪地說,經考證,這枚印章是漢代的銅權,是2000年前後中國商業人物的實物。王永國說,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采用了楚國發明的壹套數字,並以青銅權為標準。漢代的印章,是秦制的,就是證據。
這個印章不容易得到。2001,潘家園舊貨市場,攤主看到王永國很喜歡這枚印章,就故意擡高了價格。三四次空手而歸後,王永國雇了壹個當地的朋友做中間人,請他吃飯,送煙送酒,對方賣給他。
王永國介紹,“〡〢、〢、〣、〤、〥、〦、〧、〨、ぃ、ぃ”是世界上唯壹的古今數字,現在我們記賬都在用。
在古代商業、金融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們被用於計數和演算,特別是在垂直的帳簿中。由於其形象鮮明,即使是不識字的人,從官僚到商人和黎巴嫩人民,也能輕松掌握並熟練書寫。
王永國收藏了從明清到民國的數十種婚禮儀式書籍、商業賬本、官方契約、民間契約、契約,都使用了商業人物。
根據王永國的研究,在民間,中國的商號在江南被稱為“蘇州數字”,在四川被稱為“四川碼字”。用於記賬時,稱為帳碼字、衣碼字、菜碼字、藥碼字、肉碼字、碼頭或倉儲業等。
“商業人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雖然現在已經幾乎消失了,但還是需要作為文化遺產來研究。我收集這些老物件,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種傳統文化。”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每當聽到村莊拆遷的消息,王永國總會在第壹時間趕去收集相關的老物件。
百度百科-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