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挖尾巴拜山的故事在中國北方也有類似的版本,那就是“禿尾巴老李”的故事。作者家裏有壹本老繪本,講的是“禿尾巴老李”的故事。不幸的是,由於儲存不善,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缺頁了。好在詳細的故事可以從古籍中檢索到。清代袁枚的《伍茲語》中有這樣的記載:
3月,山東省文登縣畢的妻子在洗衣服時,看到樹上有雞蛋那麽大的李子。心有異,以為晚春無梅,吃吃吃,非比尋常。從那以後,我就懷孕了。四月,我生了壹只小龍,兩尺長,落地就飛走了。早上來喝它媽媽的奶。父親惡刀壹個接壹個,斬斷了它的尾巴,小龍從此...
幾年後,他母親去世,葬在村裏。壹天晚上,雷電交加,好像有什麽東西在黑暗中打轉。第二天,棺材下葬了,它長成了壹個大墳墓。幾年後,他父親去世,鄰居也葬在壹起。傍晚閃電再次來襲。第二天,他看到父親的棺材被拖出了山洞,如果不準他合葬。後來村民稱之為“禿尾龍母墓”,祈求風調雨順。
袁枚描述的禿尾龍的故事,很像“掘尾拜山”。比如有母親哺乳、切尾、母親安葬、母親祭祀等情節。不同的是,挖尾拜山的傳說從先秦就開始流傳,而“禿尾老李”則是到了清代才開始流傳。相比傳播面積,“禿尾龍老李”的傳播面積更大。除了山東,東北三省也有關於禿尾龍老李的傳說。據說這與當年山東人的關東之行有關。所以禿尾龍老李的故事也有了新的劇情發展。比如《黑龍江之戰》講的是禿尾龍老李趕走害人的小白龍坐鎮黑龍江的故事;“母祭”演變成了鎮守黑龍江的禿尾龍老李。因為生意的原因,他每年只有壹點時間回家給母親掃墓。因為時間緊,電閃雷鳴,狂風暴雨...
表面上是指挖龍拜山時,會傳雲雨,暗指是非之人搬弄是非。在珠三角地區,“挖尾拜山”可以看作是每年三四月份的壹種天氣現象的別稱:明明陽光明媚,碧藍碧藍,但轉眼間,天空就漆黑如墨,然後狂風怒號,暴雨傾盆而下。因為時間清楚,老年人看到這種現象,就會聯想到挖尾巴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