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絕對不自私的人?我們不敢說沒有,但至少身邊很少有這樣的人,大多數人都不自私。唯壹的區別就是自私的程度。也許妳也很自私。
其實自私是人類尋求生存的壹種本能。沒什麽好奇怪的,為什麽要知道人性自私的壹面呢?
妳可以用“自私”來解讀別人的行為,這樣妳就不會為別人的行為感到遺憾。
我百思不得其解,能以“平常心”看待。
自私是人類的壹種本能,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以此為中心點形成的。根據不同的性格、教育和生活經歷,自私在行為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壹個是“善”的形式。自私以“善”的形式表現出來,利人利己。比如普通人上班,壹方面是給老板打工,間接服務消費者,另壹方面是掙錢,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滿足生存需要。但是,也有壹些人只求利人,不求利己。比如有些傳教士在壹片不毛之地,只是為了幫助壹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的生活不僅不愉快,甚至自虐。在只為自己著想的世人眼裏,這樣的人真的很讓人敬佩。
另壹種形式是“惡”的形式。這種形式的自私只求私利而不利他人。如果只是利己而不傷人,那麽這種自私就不是“惡”。有些人的自私是損人利己,真的是“惡”!
這種行為,如搶劫、詐騙、誣陷、背叛,更嚴重的是殺人放火,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對於普通人來說,會危及生命的事情壹般不會遇到,但是妳會時不時遇到自私的行為。妳不必在意這個。而是妳應該有這樣的想法:我該如何處理這些自私的行為來創造雙方和諧的關系或者得到他的協助與合作?
真的這樣做是很卑微的,滿足對方的私心是對的。
這裏所說的“滿足”並不是無限的滿足。如果妳這樣做,會害了妳,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
(1)從消極的角度來說,如果妳不剝奪對方的利益,不管他是否真的需要這些利益,如果妳剝奪了,他就會拼命饒妳。
(2)從積極的角度,給對方好處,只要他願意接受,那麽他壹定會聽妳的。所以很多皇帝會用重金拉攏手下,大老板會給下屬發獎金,能扛鼎的勇士也願意為了錢為無奈的主子賣命。除了錢,地位也是壹種利益,所以“升官入宮”也能收買人心,因為妳滿足了丁的私心!
但是,在滿足對方私欲的時候,妳要註意兩點。
(1)妳不可能壹次完全讓對方滿意。妳可以從少到多,而不是從多到少,否則對方不會欣賞妳,反而會反感妳。
(2)要時不時充實妳的資源,讓對方覺得妳還有很多“好處”,這樣他們才會為了那些“好處”和妳保持良好的關系。壹旦“好處”沒有了,他們很可能會離開妳。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感嘆,因為這是人性的必然。妳看,誰會在乎那些沒落的貴族、失勢的政客、落魄的“有錢人”呢?另外,妳不能忽視人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自私”,那就是每個人都喜歡被尊重,如果妳尊重他,那麽壹切都好說!
多看看人性的自私,然後在壹定程度上滿足別人的自私,這樣妳才能處理好!
“人性自私”是和諧社會的腐蝕劑。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正確的輿論和思想教育的支持。最近在壹些報紙和論壇上出現了壹種論調:“自私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雖然是老調重彈,但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腐蝕作用。
人要生存,要過得好,要發展,就得尋求自己的利益。尋求個人的合法利益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責任,應該受到尊重,不應該被視為自私。馬克思主義從來只講講座不講效益。它從不否認人們尋求自身正當利益的動機和行為,公開聲明無產階級不僅要解放自己和其他勞動者,而且要解放全人類。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和集體的利益,甚至損人利己,這種心理和行為就是自私的。
自私不是人性,而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在原始公社時期,人們並不自私。當時的生產工具極其簡陋,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個人單靠勞動是無法生存的。人們必須互相照顧,共同勞動,共同占有和分享勞動成果。壹切都是公有的,沒有私有財產,甚至每個人都像是共同體中的壹員,不能獨立。在那裏,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那只能是死路壹條。也就是說,自私給自私的人帶來的不是好處,而是死亡。這樣,誰會自私呢?那時候的人不自私,不是因為“人性本善”,而是因為生活條件。
自私的心理和行為根植於私有制。作為勞動者,人們很容易體會到合作、互助和團結的好處。作為私人業主,他們是分離的,彼此對立的。這種私人業主之間的關系,催生並鼓勵了照顧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當人們把對方當作私人個體時,比如在純粹的商業關系中,他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自私不是出於神秘的“本性”或“人性本惡”,而是私有制社會關系的反映。
人與人之間的許多社會關系都需要相互體諒和關心。例如,在同壹個資本家手下工作的工人有壹種勞動合作和團結的關系,以向雇主爭取共同的權益。在這些關系中,他們會互相照顧,壹致行動。人們因只考慮自己、阻礙合作和破壞團結而受到鄙視。在反抗外來侵略或推翻反動統治的鬥爭中,人們會團結壹致,共同對敵,不會容忍只顧自己不顧大局的自私自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需要在很多方面互相照顧。只有這樣,它才能存在和發展。比如愛情,親情,友情,都是建立在相互關心的基礎上的。在這種關系中,壹般情況下,人們不會只關心自己,而是會互相關心和維護。普通的鄰裏關系也需要互相關心,和睦相處。即使恰好在同壹輛車、同壹艘船、同壹架飛機上,這種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自私行為也會給大家帶來不便,受到大家的譴責。維護公共衛生,保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還要靠大家互相照顧。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和自己的方便,恐怕連這些基本的社會秩序都會崩潰。總之,人在有共同興趣的人際關系中,往往會互相照顧,需要互相照顧。這是人之常情,但這不是出於某種神秘的“自然”,而是人們從幾千年的億萬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同經驗,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絕對自私的人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國家,不關心集體,不關心任何人,甚至不關心父母和孩子。這樣的人脫離了壹切人際關系,斷絕了壹切人情往來,完全失去了“人的本質”,沒有了人的味道。這樣的人能被稱為“人”,能被世人包容嗎?
壹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假設人只是私人個體,只把人際關系歸結為私人個體的相互對立,並提出假設的“經濟人”作為其理論前提。他們所說的經濟人的基本特征就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無論這些經濟學家如何解讀“自己的利益”,如何不斷提煉和豐富(比如從“利益”到“利潤最大化”,再到“效用最大化”,再到“安全”“自尊”再到“利益”的補充),這個人都跳不出以自己為中心的圈子。原因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跳不出私有制是永恒的迷信。他們抓住了人作為私人所有者和商品買賣者的特性,而忽視了人的其他社會身份和社會關系;他們把私有制作為自己論證的前提,而不考慮私有制的起源、條件、局限性和發展前景。這種經濟學雖然可以解釋資本主義私營經濟的壹些現象,但卻無法解釋許多基本的社會關系(如勞動和剝削、權利和義務、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等。)以及這個社會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幾千年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壹場深刻的變革。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僅要有足夠發達的生產力作為基礎,還要有壹定的思想條件,即打破“自私的人性論”,扭轉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的保守觀念,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大力倡導勞動者(包括管理者)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公共財產和共同勞動,克服自私自利。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處於主體地位,人們比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社會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這是培育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經濟基礎。和諧不是抹去利益的差異和矛盾,而是協調不同的利益。和諧的基礎在於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共同利益。有了這個基礎,還需要有關各方互相照顧,講求體諒,互利共贏。如果,雖然有共同利益,但各方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拒絕為共同利益妥協讓步,是不可能和諧的。試想,在任何壹個組織中,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關心自己,不顧他人和整體,能和諧嗎?在壹個國家裏,民族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群體之間,各方面都只顧自己,不顧對方、整體和大局。社會能和諧嗎?總之,如果自私被視為金科玉律,就沒有和諧。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決摒棄“自私的人性論”,不要讓這種腐朽的教條幹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真誠不是沒有回報的,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