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位於贛中東部,撫州南部。位於東經116.01-116.28,東經27.03-27。北緯43度。東至程楠、南豐縣,南至樂安、崇仁縣。西部寧都縣,北部臨川市。因縣沿伊、黃兩河之側,故名宜黃。全縣面積1944.2平方公裏,人口20萬。宜黃東臨武夷山,西臨廬山。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寧陜由東南、西北邊緣和中部、南部組成。山間狹長的小平原屬於贛東南丘陵區。境內水系發達,溪流眾多,分布均勻。該領土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縣政府所在地鳳崗鎮有省重點中學、宜黃縣第壹中學(高中)、宜黃縣第二中學(初中)、民辦中學安石中學、宜黃縣實驗小學等好學校。
歷史上偉大的名字
宜黃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縣以來,人才輩出。北宋地理學史、水利學家侯、明代兵部尚書譚綸、清代禁煙名臣黃覺子,都是宜黃孕育的人才。如今,余、宜黃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吳世樹、鐵路工程專家程小剛等為家鄉增光添彩。
主導特征
宜黃,素有“贛東明珠”之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河流縱橫,特產豐富,潛力巨大。是世界銀行資助的造林項目縣,是贛東南農業發展縣。糧、木、竹、電、礦是宜黃的“四大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
經濟狀況
宜黃大米遠近聞名,每年可提供654.38+0.4億斤優質商品糧。商品材654.38+0.36萬立方米,商品竹654.38+0.5萬;電力十分豐富,已與華東電網聯網,年總發電量4200萬千瓦時。1990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農村初級電氣化縣。分行業看,國有工業、二輕工業、鄉鎮企業、糧油工業、工商等行業發展較快。主要產品有竹筍罐頭、微塑料薄膜、松香水泥、紙袋、絲棉織品、精制米粉、笨醋、納米氧化鈥、農用化肥、電線電纜、冷軋鋼筋、刨花板、木地板、竹地板及各種竹制品。有效灌溉面積191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5.9萬畝。1997年,全縣農業產值3.65億元,比上年增長4.91%。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紅米和大豆。畜牧水產、林果業發展和“山川重建”工程發展迅速。特色畜禽、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興起,毛竹、板栗、雜交稻草制種、白蓮、山地養殖、特色水產等六大特色農業基地初具規模。
旅遊資源
宜黃不僅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如鎢、鐵、銅、水晶、黃金、煤炭、瓷土、石墨、大理石、花崗巖等。,而且地面上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景觀。主要有明代兵部尚書譚綸墓、佛教曹珊寺、媽祖祥大師創立的師公廟、湯陰鎮明溝古街、銀根塔、軍峰山、觀音山水庫等。
65438-0987宜黃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旅遊開發區。宜黃縣是江西省改革開放擴權縣之壹,交通便利,郵電通訊快捷,投資環境優越。六裏堡工業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滾動開發”,鼓勵商人投資辦企業。宜黃縣人民政府將本著“門戶開放、自願互利、優待顧客、共同發展”的原則,為各界朋友真誠合作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攜手共進,共同把宜黃建設成為更加璀璨奪目的“贛東明珠”!
2020年165438+10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宜黃縣榜上有名。
10 2020年6月9日,生態環境部授予宜黃縣第四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65438+2009年3月,宜黃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原中央蘇區)名單。
2018年2月22日,宜黃縣被列入2017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