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洪都,人文君安。
莒南西周屬項國,東周屬莒國,秦隋屬瑯琊郡莒縣。
莒文化承龍山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為山東三大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壹大批歷史名人,如楊、王晶、孫唐、莊堯、莊季蘭等。至今國內仍有王靖石雕群、孫唐紀念館、孫臏寫書修身養性的孫臏洞等歷史文化遺跡。
莒南是光榮的溫床。抗戰時期,這裏曾是全省政治軍事指揮中心和文化中心,有山東“小延安”之稱。
1941年3月,八路軍三大主力之壹的115師進駐莒南四年。
1945年8月,山東省* * *在莒南大店鎮宣告成立。
山東省新華書店和山東省第壹個團支部先後在這裏成立。濱海區委機關報《山東畫報》和《濱海農村》先後在這裏創刊。大眾日報社、山東省文聯、康新生分社、省實驗劇團、山東藥房等新聞文化衛生機構長期進駐莒南。
* * *、羅榮桓、陳毅、許、谷牧、朱瑞、李煜、蕭華、陳光等* * *、元帥和二百多名將軍都曾在莒南工作和戰鬥過。
20世紀50年代,湧現出* * *主席親自批示的高家柳溝、王家房前、李家寨三個全國先進典型,特別是“龔宇移山改造中國,李家寨是好榜樣”的光輝批示,壹度作為全國農業戰線“爭地改造山河”的口號響徹全國。
臨港腹地,活力莒南。
莒南地處青島港、嵐山港、日照港、連雲港腹地,距嵐山港僅10公裏,距日照港、連雲港50公裏。
延石鐵路、蘭濟公路、日東高速、同三高速、日棗高速、沈暢高速公路穿縣而過,將莒南與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等經濟發達地區連接起來。
依托臨海臨港優勢,抓住省委魯南經濟帶規劃建設和市委、市委發展臨港經濟的戰略部署,實施縣域經濟開發區與臨港工業區“雙區聯動”,大力建設臨港經濟主體功能區。
規劃27平方公裏的莒南經濟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補充,組團推進,共同發展,形成了“壹核”、“壹脈”、“三心”、“四線”、“六區”的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共開工建設1000萬元以上項目79個,總投資621億元,其中竣工投產項目57個,完成投資51.8億元。
臨港工業區規劃總面積328平方公裏,規劃培育現代物流、鋼鐵、石化、機械制造四大產業,通過鐵路支線、疏港大道、物流貨運中心、產業配套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臨港物流、半島制造業轉移、重化工業加工的重要配套基地。
以臨港招商為重點,大力開展“招商年”活動,實施“渡江入浙、走向廣東”和“接軌半島”戰略,新引進建設項目7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6個,項目總投資、單個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花生、栗子、肉類、磨具、草柳編織、石雕六大出口產業。
其中磨具年產量654.38+0.5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2%,出口量占全國的43%。大店鎮成為中國磨具第壹鎮。
花生出口分別占全國的33%和全省的41%,實現了花生總產量全省第壹,產量、加工能力、出口創匯全國第三。“中國花生年會暨2007中國花生博覽會”在莒南舉行。
莒南特色工業名縣。
莒南是特色農業之鄉。
莒南縣屬於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這裏以花生之鄉、柳編之鄉、板栗之鄉、茶葉之鄉、石雕藝術之鄉聞名中外。
發展“基地”農業。
重點建設花生、茶葉、黃煙、柳條、蠶桑、板栗、瓜菜、草莓、水果、畜禽十大優質農產品基地。花生種植面積突破50萬畝,我縣被列為全國“花生高產示範縣”。
發展“加工”農業。
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2家,市級36家。
發展外向型農業。
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總面積23萬多畝,標準化生產基地32萬多畝。20萬畝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被評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5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被命名為“全市標準化畜禽養殖示範小區(場)”。
發展“品牌”農業。
繼續推進“壹鄉壹業壹村壹品”,打造特色品牌。我縣綠茶曾26次在全國和省級農博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
發展“生態”農業。
實施了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國家沿海防護林重點生態工程、沼氣國債工程、蜀河堤防整治工程、鬥山灌區東幹渠工程和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水利工程7000多項,開發整理土地28萬畝,新增耕地4萬多畝,建成戶用沼氣池5100個。
莒南是壹個新的工業基地。
大力實施“工業興縣”主體戰略,實施總投資6543.8+08億元的新海科技、總投資5億元的富豐生物科技、總投資4654.38+00萬元的宏泰化學氨基乙酸、總投資3.2億元的碧海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生產線、總投資3.2億元的新沂重機數控車床等壹批大項目,建成了富豐、新海科技、新沂
扶風集團已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生物發酵綜合實力居國內同行業第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谷氨酸生產商,也是亞洲第二大黃原膠生產商。
綠潤公司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板栗產品加工總量、品種、效益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目前,莒南縣正著力實施產業振興規劃,以創新產業園為載體,著力培育以新藝機械、碧海機械為龍頭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打造全國最大的牛奶袋機械、數控車床、鎳鐵合金、不銹鋼生產基地。
莒南是壹個文化旅遊勝地。
堅持把旅遊業培育為主導產業,積極融入全省紅色旅遊線和黃金海岸線,圍繞“齊魯洪都、古鎮莊園、天佛聖地、山水莒南”的品牌定位,開發精品旅遊產品。
總投資3.9億元、壹期投資654.38+0.5億元的天馬島旅遊開發項目已正式投產,總投資4.6億元的省舊址二期工程和大店古鎮莊園開發已開工建設。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AAAA”景區1個,“AAA”景區2個,“AA”景區1個,創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我縣被列為全省十大休閑旅遊度假區、重點紅色旅遊線路、縣域旅遊品牌。
莒南是現代物流名縣。
“拆三尺櫃臺,立自選貨架”和實施“十萬”工程,形成了以連鎖經營為紐帶,鄉鎮有超市,村有連鎖店的現代農村流通網絡。我縣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的經驗,被省委領導和全國供銷總社譽為“莒南模式、臨沂經驗、山東現象、全國推廣”,被全國譽為“供銷合作社與新農村建設”。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已建成56個農村社區;年內建成新村33個,覆蓋人口111,覆蓋人口123000人。
被國內外媒體譽為“中國農村的又壹次重大變革”的“大村制”農村社區建設,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全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現場會上,我縣做了典型經驗介紹。
宜居城市,文明莒南。
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雙城共創”的實施,有力促進了縣城文明和人居環境的提升,進壹步展示了和諧發展的新形象。
縣城舊城改造有序進行,溫泉小區、陽光小區、福泉小區38棟在建樓房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按照“八縱九橫”的道路框架,提升城區主幹道。
吉隆河城區段改造的實施,初步形成了“壹江碧水,兩岸綠色”的城市景觀新帶。
在縣城汙水處理廠建成運營的基礎上,6萬噸級新區汙水處理廠建成投產,6萬噸級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城市功能進壹步完善。
莒南被授予“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市級文明城市”、“生態市建設先進縣”等稱號。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基本實現村村通油、通公交、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通遠程教育網、通沼氣。
全縣基本實現農村醫療和城鄉低保全覆蓋,1,8671戶,2548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新農合人均補助水平提高到80元,參合率達到98.3%。
全縣每年新增各類人員就業再就業6000余人,每年輸出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余人。
深入推進“平安莒南”建設,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有力維護了政治穩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該縣法院成為全省唯壹被授予“全國優秀法院”榮譽稱號的基層法院。
創業熱土,君安的效率。
抓服務,提速增效。
以“創先爭優、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為主題,在全縣開展“效能建設年”,進壹步解決影響和阻礙發展的突出問題。
在全市率先設立縣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在全省推廣“壹站式服務、壹站式辦公”的經驗。
建成了高標準的“專業熱線”直播間,開通了“馬上就辦”投訴熱線和投訴電子信箱,形成了快速聯動、聯合查處糾正的投訴受理機制。
抓隊伍強基礎,夯實基礎。
實施了以“六帶六會八會”為主要內容的“縣鄉村結合”工程和“弘揚李家寨精神爭創‘好榜樣’支部”活動,全縣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形成了跨越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
把握大氣,攪濁清氣。
在全縣大力倡導“解放思想不止步,堅持發展不動搖,艱苦奮鬥不懈怠,團結拼搏不懈怠”的風氣,進壹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堅定了全縣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廉政溝通制度”等壹系列體制機制,形成黨風廉政、政風清廉、民風和諧的良好局面。
抓工作落實,求效率。
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成立了25個重點工作領導小組,對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60個重點項目實行了縣級領導負責制,加強督查調度,強力推進落實。
進壹步完善縣級和鄉鎮工作績效考核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最大限度地調動工作積極性,形成全縣妳追我趕、爭先恐後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