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當妳這麽想的時候,妳就成了他們中的壹員。“重男輕女”這個詞壹直是婚姻或生育觀念中的舉重汙名,所以我能理解這些人對這個詞的敏感。
但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觀念都被糾正了。雖然仍有少數婆婆仍奉行這種觀點,但即使表面不說,在背後或心底仍有可追溯的陰影。但到底什麽是“重男輕女”?真的是封建社會男權的延續嗎?還是我們對傳統生育觀念的刻板印象?
在我個人看來,現在的婆婆大多是50後、60後,長大後又恰逢改革開放。這部分人長期受到新時代新女性文化的影響,大部分也接受過現代教育。她們年輕的時候,大多在工作中照顧孩子,是新時代女性真正的榜樣。
而且當時城裏的父母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只養壹個孩子。根據生物學,男女比例是半混合的,所以不存在“重男輕女”的說法。恐怕有些只是社會給每個人貼上的標簽。妳有壹個男孩,妳該怎麽辦?妳有壹個女孩,妳該怎麽辦。菲菲給我講了她前段時間的心路歷程。她說她也是對“重男輕女”這幾個字極度敏感的人之壹。
因為出生在小縣城,她親眼目睹父母為生下弟弟支付巨額罰款。而且她從小就壹直覺得父母有意無意的偏袒弟弟,所以壹直痛恨“重男輕女”的事情,發誓長大生了孩子以後,壹定要做壹個公平公正的父母,絕不刻意偏袒任何人。
後來,菲菲結婚了。壹開始婆婆不像別人壹樣“生”,但偶爾聊天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說壹句“以後有孩子也沒關系。”
因為小時候的經歷,菲菲對這種事情特別敏感。在她心裏,她會想,“如果真的沒關系,為什麽要說這種話?有意徇私,就說沒關系。”不過,在剛結婚的壓力下,菲菲也不好發作。
後來我老公的妹妹懷孕了,生了個男孩,婆婆在家裏對菲菲說:“妳知道他們為什麽生男孩嗎?因為秘方是我教他們的,如果我想生男孩,我會選擇XX月XX時,這樣概率會大壹些……”
菲菲聽到婆婆給自己講了這樣壹個話題。有壹段時間,她不知道是先害羞,還是生丈夫的氣。她心裏氣自己“老不要臉,妳能行”,“重男輕女”被戴在婆婆身上。如果她不是這種人,為什麽婆婆會研究這種封建迷信?加深菲菲觀念的導火索是,結婚五年,菲菲沒有懷孕。為了這件事,婆婆跟菲菲說生孩子的次數開始變得頻繁。
相反,菲菲內心卻覺得很幸福,有時甚至會想:這壹切都是因果報應。越是想抱孫子,越是生不出來。這樣壹想,我心裏就釋然了,開心了,分娩的壓力減輕了,但是菲菲反而懷孕了。
全家人知道這件事都很高興。聽到這話的婆婆開始在家裏嘟囔“太好了,終於有孫子了!”“菲菲壹聽到這句話,立馬炸了鍋。”妳為什麽這麽確定是孫子還是孫女?”婆婆聽到這句話,不知道該怎麽回答。菲菲還在暗自慶幸自己贏了,給了婆婆壹個下馬威。
有時候婆婆的朋友來家裏看望菲菲,中年婦女看到孕婦,難免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孩子的性別。不知道是為了讓婆婆開心,還是什麽。壹進門,我就對菲菲說:“哎呀,妳媳婦長得醜,長得醜,肯定是個男孩。”
當有人說她肚子裏的寶寶是個男孩時,婆婆高興得合不攏嘴。“真的,真的?”壹直在反復問朋友,然後看到菲菲臉色大變,然後補充了壹句“孫子孫女,男孩女孩都不在乎。”
懷孕4個多月的時候,菲菲知道婆婆有親戚在醫院,於是有意無意試探老公,問他想不想知道寶寶的性別,找這個親戚幫忙。其實菲菲只是想看看婆婆的反應。如果她真的不在乎性別,她根本不會讓菲菲去查寶寶的性別。
但她老公回來後告訴她:“我媽說了,妳想幹嘛就幹嘛,無所謂男女。”菲菲暗暗冷笑道。又是這句話。她越說不在乎,她越在乎。菲菲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找了個朋友,搞清楚了寶寶的性別:女孩。在知道性別的那壹刻,菲菲有壹種日本人的感覺,感覺這次贏了婆婆。
但是婆婆知道後,很淡定的告訴菲菲,女孩子要多照顧她們,麻煩的事情都在後面了。然而,菲菲仍然是壹副緊張的樣子。“什麽,男生不闖禍,女生就闖禍了?”
婆婆聽後,避免和菲菲正面沖突,壹家人也不再討論寶寶的性別。全家人只是滿心歡喜地期待著這個小東西的到來。但是菲菲心裏的結並沒有解開,每天還是覺得婆婆有話要說。
很快,到了要生孩子的時候,“見紅”、“陣痛”、“破水”之類的事情接踵而至。菲菲每天都在抱怨丈夫不能理解她的悲傷,但這個時候,她除了擔心自己,也開始擔心自己還未出生的女兒,因為她現在面對的,可能以後女兒也會經歷。這個時候她希望自己生個男孩,這樣以後就有寶寶了。
菲菲也明白婆婆知道是女孩是什麽意思。總的來說是因為心裏愛孫女,不想讓她以後也受同樣的苦。
菲菲走出產房,看到了同樣憂心忡忡的媽媽和婆婆。她也覺得自己之前對他們的誤解都是來自內心的矛盾。費告訴我,她現在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婆婆討論生二胎的問題,生壹男壹女,因為性別已經不是她心裏的疙瘩了。
在這個時代,因為男女之爭,只要網上有話題,就會很吵。對於生過女孩的人來說,特別害怕別人說“再生個男孩,造個好字”。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放開心態,不僅是婆婆和陌生人之間,更要敞開心扉,不要惡意揣測別人的意圖。
成為母親後,我更能理解。生了壹個男孩又想生壹個女孩,生了壹個女孩又想生壹個男孩,這很正常。我覺得菲菲小時候的經歷不全是父母重男輕女,也是對年幼子女的壹種愛。畢竟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妳不能僅僅因為關心年輕就直接定義“重男輕女”或者“重女輕男”。我相信父母的愛是平等的,不會因為性別而隨便改變。
菲菲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如果婆婆說出來,就成了別有用心。話中有話,最終會被婆媳關系妖魔化。在古代,可能真的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我猜可能是因為在當時的農耕社會,男性意味著強勞力,而女性可以承擔相對較輕的工作,所以大家都希望有個男孩來承擔這些農活。
現在生了個男孩,我相信更多的是女人的憐憫,出於壹種同理心,不想讓女兒在承受社會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分娩的痛苦。女性地位解放後,男女之爭壹直爭論不休。大部分懷孕的女孩在生孩子之前都要經歷這樣的掙紮,這既是對新生兒的期待,也是壹種擔心。
如果生了兒子,父母要擔心兒子將來肩負起養家糊口的使命,如果生了女兒,害怕女兒在成長的道路上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其實和性別無關。我們身上還有很多社會標簽,婆媳,女兒,兒子。每個名詞似乎都被賦予了壹種責任和義務。妳就是這樣的身份,也應該做這樣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沒有徹底了解或者感同身受之前,不要這麽果斷的下結論。
該溝通的時候溝通,婆媳之間沒有恩怨。如果菲菲在懷孕初期能和婆婆好好聊聊,可能就不會有那麽多後來暗自懊惱的事情了。打破世俗的標簽和眼光,菲菲和婆婆不是平級親屬,而是親戚。她的婆婆不僅是她的婆婆,還是她老公的媽媽,女兒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