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媽祖生平簡介
媽祖是福建莆田名門九牧林的後裔。他是南唐清源軍梅州縣(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人。媽祖的祖父福臨住在福建。父親林(只有尹),宋初,被任命為監察首都。在她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已經生了五個女兒和壹個兒子,希望能再生壹個兒子,所以早早地就燒香為我們的兒子祈禱。
在女嬰出生的前壹天晚上,鄰居們看到流星從西北方的天空變成了壹道紅光,耀眼奪目,把島上的巖石染成了紅色。
所以父母覺得這個女嬰壹定不是遊手好閑的女孩,對她特別寵愛。因為她從出生到第二個月都沒有哭過,所以被取名為莫林,她的父母也叫她莫林娘。
莫林小時候比其他姐妹都聰明。當她八歲的時候,她受到了老師的啟發。她不僅能憑記憶朗讀,而且能理解單詞的意思。長大後,她決心壹輩子做好事,幫助別人,堅決不嫁。她的父母遵從她的意願。
她致力於慈善和公益事業。她壹直研究醫學,為人治病,教人防病消災。人們都稱贊她。她性情平和,樂於助人。只要能幫村民解決問題,她都願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趨吉避兇。人們願意和她討論,在遇到困難時向她求助。
莫林在海邊長大,也知道天文學和氣象學,並熟悉水。湄洲島和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很多礁石。在這片海域失事的漁船和商船經常被莫林救起,所以人們說她可以“坐地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先通知船夫能不能開船,所以據說她能“預測怪”,叫她“女神”、“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九日),莫林去世,時年28歲。在這壹天,湄洲島上的人們有傳說,他們看到壹朵彩雲冉冉在梅山升起。從那以後,水手們還說,莫林在海上穿紅色的衣服去幫助那些遇險和呼救的人是很常見的。因此,媽祖神靈逐漸普遍地被供奉在海船上,祈求航行安全順利。
媽祖壹生奔走於海中,扶貧濟困,在驚濤駭浪中拯救了許多漁船和商船;她堅決不嫁慈悲,壹心行善,濟世。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也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梅州媽祖廟,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廟的祖廟。全年來媽祖廟進香的海內外香客達百萬人次。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媽祖升天,島上民眾都會舉行各種活動祭拜媽祖,同時海內外媽祖信眾也紛紛前來朝拜。整個湄洲島人山人海,被譽為“東方麥加”。
第二,媽祖升天,成為中華民族的海上保護神。
道教封號:輔兜、孝、純靈、福記、護國、護民、妙齡、昭應、普濟、天妃、弘仁。
由於墨娘生前對人民仁慈,升天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之女神,並設廟祭祀。
後來她在海上反復出現,所有過海的人都為她祈禱。她被尊稱為“通靈女神”,寺廟遍布海澱。
媽祖信仰自產生以來已經歷了1000多年。作為壹種民間信仰,其延續時間之長、傳播範圍之廣、影響之深,是其他民間崇拜所沒有的。
歷代帝王對媽祖的崇拜和贊美,促使媽祖從壹個民間神變成了官方的航海守護神,神格越來越高,流傳越來越廣。
從溥儀地區到五湖四海,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無人神可替代的地步。
而說到媽祖的啟示,則始於1122(北宋宣和四年)魯出使朝鮮之時。廟建在河口,(惠宗)就給了順濟寺。"後來媽祖加封的理由是"春之霧與饑","天助燒匪"(《湄洲島誌》卷二)。
從1156(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到清朝,歷代皇帝冊封36次,爵位由2字改為64字。爵位由“夫人”、“公主”、“天妃”(明朝永樂年間)設立,1648(清康熙二十三年)被封為“天後”。並列入國家祭祀儀式,為春秋祭。所以民間對媽祖的信仰越來越固定,“海神”的地位也越來越穩固。
幾千年來,莆田保留了許多關於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特殊性。他的禮俗信仰、媽祖言行、性格等逐漸被民眾吸收,形成了許多習俗。媽祖作為民間祈福護海神,自宋、靖遠、明清以來流傳了壹千多年。供奉媽祖的廟宇有中國沿海省市的媽祖廟,如潮汕、莆田、汕頭、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以及除青海、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份。《媽祖宮闕集成》收錄了30個省市(含港澳)500多個縣市的記錄。隨著元明清時期航海和交通的發展,中國人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等。
第三,歷代對媽祖的禦封。
據史料記載,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多次贊美媽祖,稱謂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女”,都列在國家祭奠儀式中。
媽祖壹死,村裏人就感受到了他生前救命的恩情,同年在湄洲島上建了壹座廟。這就是著名的梅州媽祖廟。
祠堂於1023-1032年(聖人在位期間)擴建,越來越宏偉。1403 -1424年(明朝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兩次來到梅嶼主持禦祭儀式,擴建廟宇。
諸葛長慶: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親自主持修建寺廟,體現了皇家的重視。研究中發現,鄭和下西洋受到了媽祖的保佑。鄭和本人精通儒道等知識,非常崇拜媽祖。
到清朝康熙時,已經形成了擁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來的宏偉建築都被廢棄了,現存的原始建築只有規模不大的“莫林父母廟”。
近年來,梅州祖廟進行了大量的修復和建設工作,又投資6543.8+億元新建了媽祖廟,氣勢恢宏,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
現在臺灣省和東南亞的很多媽祖廟都是從莆田梅州的媽祖廟分出的。梅州祠堂是梅州媽祖廟的俗稱和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
梅州媽祖廟位於臺灣省海峽中西部的梅州,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東南40多公裏,從文佳碼頭乘輪渡20分鐘即可到達。在烏丘島以東20海裏(烏丘原屬福建省莆田縣,現屬臺灣省省金門縣市管轄)。
梅州祠堂是世界上2000多座媽祖廟(宮殿)的祠堂。經過幾千年的心靈交流,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逐漸從梅州走向世界,成為跨越國界的國際神。
除了莆田湄洲島上的上媽祖廟,泉州的天後宮、寧波慶安的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的媽祖廟、漳浦的烏石天後宮都是中國天後宮中的名寺。諸葛長青:現在全世界華人的地方都有媽祖廟。偉大的媽祖默默守護著中華兒女。
宋、元、明、清共接收國祭36次,清代鹹豐給予最長的封號為“護國護民,聰明伶俐,響應洪仁普濟真情,示神褒揚,順從慈愛,對安瀾李、秦、仁慈慈愛,傳道引流,慶景陽、Xi誌君、周、保太、真武歲天後神”後來,在通十壹年,媽祖閣成為澳門最古老的建築之壹。
媽祖信仰在臺灣省非常普遍,超過三分之壹的臺灣同胞信仰媽祖。媽祖廟有510,其中臺南有116。他們有許多名字,其中壹些是天妃宮,天後宮和媽祖廟。有的叫天後宮、天後宮、聖母壇;其他的叫文淵堂、朝天宮、雙慈閣、安瀾殿、中興宮厝、汾陽殿、提標閣等。林在福建、臺灣、廣東及東南亞的親戚都稱媽祖為“姑”、“姑”、“天仙”等。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媽祖信眾超過2億人,僅臺灣省就有17萬信眾。
臺灣省較早的媽祖廟,大部分是從湄洲祖廟分離到臺灣的。清嘉慶至清光緒年間(1796 ~ 1908),臺灣省海上貿易繁榮,經濟發展,湧現出許多規模較大的臺南天後宮。近年來,竹南天後宮建有露天媽祖像。截至目前,臺灣省共有565,438+00只大型媽祖廟。在媽祖廟,有振典馬、、副、和四馬,還有、斑鳩馬、、銀通馬和梅州馬。除了真典馬,其他媽祖神像都可以輪流用於年度生日巡禮。尤其在媽祖廟早期,生日時有“遙拜”的儀式,即對莆田湄洲祖廟進行“跪三叩九”的儀式。這壹習俗充分顯示了臺灣省同胞對大陸永恒懷念的深遠意義。
傳說媽祖每次海上救援,都會給遇險的人壹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興化面。食用後不僅驅寒暖身,還能帶來好運。久而久之,興化面被譽為“媽祖平安面”,成為祝福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當親戚朋友來訪,慶祝生日和節日,家庭團聚,他們應該吃“媽媽”
因此,人們來崇拜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