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起源是什麽?
光緒十九年(1893年8月17),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堂旁的“頤和山居”。後來,他因眼疾而失明。他的父親華清河是無錫市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道長,擅長道樂。華4歲喪母,由姑姑撫養長大。8歲隨父在雷尊堂當道士。開始在私塾學了三年,然後跟父親學了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經會玩多種樂器,經常參加告白、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被譽為無錫道樂專家。25歲父親去世,他就成了雷尊堂的道士。後來,因為交友不慎和不良習慣,他在34歲時雙目失明。為了生計,他背著二胡,走上街頭,寫歌,說唱新聞,成為街頭藝人。40歲時,她搬去和她的遺孀住在壹起。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碗場茶館前的圍場唱歌。他敢於開門見山,抨擊社會黑暗,用通俗的說唱形式吸引觀眾。二八事變後,他創作並演唱了《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敵》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了《義勇軍進行曲》。在反對日貨的運動中,他用激昂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他的許多新聞唱響了群眾的心,贏得了普通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我都在街上走來走去,用手拉二胡,邊走邊彈,音色動人。享譽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日軍侵占無錫後,阿炳和崔迪壹起在家鄉避難。不久去了上海,在昆曲班仙尼社當鋼琴師,彈過三弦,在電影《七重天》裏演過盲人。此時他的《聽歌》是壹首豪邁而動情的二胡獨奏曲,傾註了他不甘被征服民族的愛國熱情。28年,他回到西城,重操舊業。他每天早上去茶館搜集各種消息,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前唱歌;晚上在街上拉二胡,彈他的《寒冷的春風》。他的鋼琴技巧高超。他可以把琵琶放在頭上彈奏。他還能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氣、大笑、打狗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禁止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患肺病,臥病在床吐血。從那以後,他不再在街上賣藝,靠在家修理胡琴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