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觀音為什麽要騎龍?

觀音為什麽要騎龍?

說到觀音山,人們通常會想到《西遊記》中的金毛驢,即化身為麒麟山的賽太歲,這是壹個聲稱可以拯救朱紫國國王免遭災難並占領其王後的怪物。然而這個金毛壇子只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的坐騎之壹。觀音作為漢代最受尊崇的菩薩,據說可以適應信徒的需要,以各種形象顯現,教育和幫助壹切眾生。Hokkekyo說他有33身,《楞嚴經》說他有32身,密宗經典有六觀音、七觀音、八觀音、十五觀音,都對應著觀音“求聲救苦,隨機應變”的慈悲精神。因為觀音的形象不同,坐騎也有變化,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觀音菩薩的飄逸與世俗的情懷。

早期大乘佛經中,佛、菩薩與諸天的坐山或坐地雖有種種不同,但並非真實參照物,通常是對其身材或坐姿的形象化描述,如以金剛之堅為正人,以佛之義為人中之獅,以蓮花之純潔無邪。後來,這種形象化的描述在佛教壁畫和造像中得到了進壹步的鞏固,於是各種佛、菩薩、諸天坐騎應運而生。

從描述其生活經歷和方法的經典來看,觀音從壹開始就與蓮花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觀音菩薩的書,很久以前,韋德國王支持的遊戲如來達到了8.4萬億年。有壹次,韋德王在園中打坐,兩朵蓮花從其左右湧出,各帶壹個男孩,左名叫寶壹,右名叫寶尚。韋德國王和男孩壹起拜訪了如來,兩個男孩照著如來上面提到的“慈悲眾生”的誓言。根據經文中的佛,蓮花中的兩個童子分別是觀音菩薩和大趨勢菩薩,也就是說觀音菩薩是由蓮花轉化而來的。與觀音有關的Hokkekyo和凈土宗經典也把蓮花作為凈土世界的象征。

南北朝時期的觀音造像往往立在蓮花座上,很少有騎馬出現的造型。隋代前後,楊誌凈瓶觀音像,首次將蓮花與獅子聯系起來。在這個造型中,觀音通常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樹枝,站在蓮花上,蓮花的每個角落都有壹只獅子蹲伏臥著。這種蓮花與獅子結合的蓮花獅子座,既能表現觀音的純潔,又能表現其循聲施救的慈悲精神。

唐代觀音造像或站或坐,多為蓮花座上,很少有騎馬出現的造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四觀音文殊普賢圖》中,文殊和普賢分別騎著獅子和白象,觀音站在蓮花上,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這樣看來,山西五臺山北高僧東殿的觀音像是非常值得關註的。這組雕像中,觀音頭戴皇冠坐在獅子背上,獅子四足立在蓮花上。據說這座雕像是唐朝的作品。如果是真的,這個獅子差不多就是最早的觀音山了。

進入宋代後,觀音的造型逐漸褪去唐代的奢華氣息,呈現出壹種親和的生活氣息。觀音的姿態和形象更活潑,半蹲坐著,打或坐都很舒服。與民俗相關的觀音造型,如白衣觀音、魚簍觀音、馬朗觀音、松滋觀音等不同題材、不同地域的觀音形象相繼出現,最終形成了民間所說的三十三觀音形象。三十三觀音不是觀音本身形態的不同,而是場景、姿態、法器的不同。隨著觀音造型的多樣化,觀音的坐騎或坐具也從單壹的蓮花坐具發展成了更為神奇有意義的類別。

在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形象中,有許多或騎或坐的觀音形象出現,每壹個背後都有不同的觀音功效故事。比如魚簍觀音,就是手捧魚簍的觀音。相傳觀音曾化為漁家之妻,以巧練教漁家皈依佛門。壹葉觀音,或稱荷葉觀音或那峨觀音,是壹種靠荷葉漂浮在海面上的觀音。據說和尚道元在南海遇險。他打坐觀音後,看到觀音出現在壹片荷葉邊,暴風雨就停了。阿明提觀音,或稱無畏觀音,是密教所崇拜的觀音形象,騎白獅放火,四臂持摩羯座魚,白色祥瑞鳥,鳳冠鳳冠,雍容華貴,表現出無畏之意。觀音是觀音住在蚌殼裏或乘蚌渡海的形狀。相傳唐文宗吃蛤蜊時,觀音曾出現在蛤蜊中。此外,還有觀音、持蓮觀音、戴葉觀音、臥蓮觀音等。通常是觀音坐在荷葉上或蓮花座上的形象。

在觀音騎行的造型中,最廣為人知的形象或場景是觀音渡海,即觀音菩薩獨自或與他人分座出現在碧藍的海面上,象征著觀音在人間苦海中渡過無量眾生的場景。這種造型常被放在寺廟正殿供奉的佛像後面,成為拜佛後崇拜和敬仰的對象。觀音菩薩像,宋代佚名畫家所作的獅子像,可能是觀音渡海更早的造型。畫面中,觀音頭戴皇冠,雙肩下垂,衣衫飛揚,坐在蓮花臺上,蓮花臺放在獅子背上。獅子四肢著蓮花站在水面上。這種蓮花獅子座的觀音造型對應的是隋唐時期的壹些造像。

進入元代後,觀音渡海的造型更加普遍,座次也豐富多樣,龍、鳳尾魚、蓮瓣、荷葉等都有出現。山西新絳縣傅生寺元代觀音菩薩過海彩塑,山西平遙雙林寺千手觀音彩塑,湖北武漢歸元寺觀音過海彩塑都是飛龍。四川省新津縣坎農基保存的明代渡海觀音像,由畫家仇英和畫家吳根繪制,矗立在鰲魚背上,四周是藍色的大海。在現代,用鰲魚作為觀音海的坐騎造型相當流行。常州天寧寺的渡海觀音,九華山花園寺的渡海觀音,都是赤腳站在鰲魚頭上。山西平遙雙林寺天王殿的明代泥塑騎著壹朵紅蓮,安徽省博物館的丁畫的《觀音三十二相》的觀音也騎著壹朵蓮花,山西五臺山元照寺的觀音騎著壹片荷葉,菩薩坐在基座上,基座上放著壹片圓形的荷葉。

除了龍、章魚、蓮瓣、荷葉之外,明清時期更受歡迎的是觀音。山西平遙雙林寺明代泥塑渡海觀音,坐在蓮花座上,被放在壹只獅形獸背上,頸上系著壹口金鈴,正好符合《西遊記》中描述的金毛壇子。關於妳的形象,民間有狗、獅、龍、馬等不同的傳說。“簋”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人顧編的玉器中,但這部書是唐代改編的,所以最晚可以說“簋”字出現在唐代。本版玉片卷二十三解字雲:“聲吼,似狗”。宋《類篇》(卷二十八)解雲:“汝,許後切,北獸之名,狀如狗而吃人”。好像唐宋以前的人說的是壹種出沒北方的狗形食人獸。明清時期,關羽二字被視為觀音山。除了《西遊記》記載的金毛關羽之外,明代許的《封神演義》也把關羽視為觀音山,壹個仁道人物——金光仙。至於妳的具體形象,當時有不同的說法。阿明人陳繼儒在《說燕》中說是壹種奇異的動物,形狀像兔子,耳朵很長,身材只有壹英尺左右。他的尿會使他的肉腐爛,這常常嚇壞了獅虎。阿清王朝的袁枚在《續玉》中記載,他由僵屍幻化而成,有神通,能吐煙火,能與龍搏鬥,所以被佛祖收為坐騎。清代董璇大師在《異事物語》中說,他住在東海,能吃冰片,勇猛異常,身長壹兩尺,似馬,有鱗。還有壹個傳說是成是龍王的兒子,俗稱望天吼。他有觀賞的習慣,常被放在華表柱的頂端,對著天空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放飛人心的吉祥神獸。與上述不同意見相對應的是,明清寺廟觀音騎的造型也存在諸多差異。山西長治觀音寺明代騎觀音泥塑,將觀音塑造成壹個金鈴獅頭的珍奇動物。四川新津坎農基的明代觀音騎泥塑特別奇特,頭上有獨角獸,犀牛似的龍,大象,獅尾虎爪,集於壹身。明代四川平武洪基的觀音渡海泥塑,是壹個龍頭馬身的麒麟。與上述獅身、象身相比,顯得更加輕盈靈動,更能傳達觀音的慈悲。

從早期的蓮花、獅子,到形態各異的金毛,觀音山隨著觀音信仰的深入,不斷加工改造。無論如何變化,它始終是觀音整體造型的壹部分,從不同角度詮釋了觀音的菩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