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木、火、土、金,對應的顏色是藍、紅、黃、白、黑。五行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像各個朝代的更替。
朝代的五行學說首先是鄒衍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觀點,即木圖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說。鄒衍認為朝代的交替是相互保證的,也就是說下壹個朝代的建立是因為他克制了上壹個朝代。從這個角度來看,出現了於菟、夏目、殷金、周火之說,取代周朝的秦代自然屬於水德,還是黑,水抑火。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秦朝的長袍是黑色的,秦人還是黑色的。
按照這個理論,漢朝取代秦朝,應該屬於土德,仍然是黃色的,所以龍袍的顏色應該是黃色的,但實際上漢初的龍袍是黑色的,這也是為什麽在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直接脫離了秦朝,以為漢朝直接取代了周朝,所以漢初劉邦定的漢朝之德就是要水靈,仍然是黑色的。這種觀點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所改變。漢武帝認為直接撇掉秦朝不合適,就把漢朝改為土德、黃尚,取以土代水之意。
這種五行相克說壹直到西漢末年才改變,或許是因為太血腥太暴力了,於是劉向父子提出了五行相克說。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朝代的更替不是因為相互牽制,而是上壹個朝代運氣用光了,所以誕生了新的朝代。相應的,歷代的德也被修正,如於菟、夏津、殷水、周目。這壹理論在最初提出時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直到王莽的《新朝》。
因為王莽名義上接受了禪讓,為了給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尋找壹個支撐點,王莽采用了劉翔父子五行學說。在劉翔的理論中,秦朝也是被冷落的。韓直接繼承的周朝,用木生火,所以漢朝屬於火德。取代漢朝的新王朝是火生的,火土黃。東漢光武帝劉秀也承認五行相生的理論。他還認為漢朝屬於火德,還是紅色,所以後漢皇帝的長袍壹般都是黑紅色。
三國時期,在五行學說的影響下,魏蜀吳認為自己是漢朝的正統,所以魏蜀吳認定自己屬於土德。金是土生金,屬於金德。這種王朝美德的延續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是混亂的。為了給自己國家的建立找到壹個正統的支撐點,各國互相攀附關系,互相立德。當然,壹些少數民族政權也不熱衷於這壹塊。比如先秦沒有給自己定壹個德,所以先秦五行是不道德的。
到隋朝時,由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王朝直接更替和五行共存的混亂,隋文帝直接把自己和周朝聯系起來,決定在周朝的基礎上建立隋朝。所以木是火,是火德,還是紅的。此後,五行相生說被跟進,隨後的唐朝自認為是土德和黃尚。
唐朝以後,五代十國太小了,所以沒有自己判斷。後梁屬於金德,還是白的,後唐自認為是唐朝的延續,所以屬於土德,還是黃的。後金屬金德、上白,後漢屬水德、黑,後周屬馬德、。
直到陳橋、趙匡胤發生兵變,宋朝建立。因為趙匡胤是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在宋朝的,根據木火論,宋朝認定自己是火德,還是紅色的,所以我們看到宋朝很多皇帝的龍袍都是紅色的。
隨後的元朝決定歸金德,仍為白色。這裏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火不是土生土長的嗎?元朝怎麽可能屬於金德?這是因為北宋被金滅,所以金決定自己屬於土德,而元滅金,所以元朝屬於金德,得到的是土生金。
直到元代,五行共存說才被大家接受。直到明朝建立,由於元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朱元璋並不認為明朝的建立取代了元朝,恢復了漢族的正統。所以他拿出五行共存論,認為明朝是火德,而且還是紅色的,所以明朝皇帝的龍袍裏有紅色的龍袍。
後來清朝亂了。畢竟是少數政權,對傳統的五行學說不太在意,所以沒有明確確定自己的德行。從此,尚德重色王朝的理論就中斷了。當然,後世也有人認為清朝屬於水德。根據五行學說,中華民國屬於穆德和尚青,所以才會有晴空萬裏。而且這個朝代是火德,所以全國都是紅旗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