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講七大奇跡的構成
作為這節課開始的第壹講,我主要講以下三個方面:
1.好的布局在七絕寫作中的重要性;
2.二十五種常用的規劃布局的方法;
3.例題分析方法壹:今人追思過去,借物並合。
成分是什麽?我們在《漢語大詞典》中給出的解釋是“詩文版面的規律”。在我們的詩歌寫作中,首先要確定壹個表現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來規劃和安排它的內容和結構。壹首詩,開頭寫什麽,中間寫什麽,結尾寫什麽,這就是妳的“布局”。但是“策劃文章的布局”和作文不壹樣,只寫每個部分寫的東西是不夠的。妳還要理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前後的邏輯,讓它顯得合理而審慎。
作文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壹首合格的詩,至少要求內容布局合理,表達思路清晰,基本邏輯自洽。反之,內容東拼西湊、邏輯矛盾、條條框框淩亂的作品,即使語言華麗、情感深刻、寓意深刻,終究還是不是入門作品。
我這裏說的是“策劃文章布局的方法”,重點是兩個方面:壹是內容布局,即先寫什麽,再寫什麽;二是關系處理,即這種內容布局呈現出什麽樣的邏輯關系和微妙之處。
好的布局是創作優秀四行作品的關鍵。七大奇觀篇幅短,需要警示,有亮點。沈祖芬說,七大奇跡需要“嚴格選擇它想表達的東西,提取最典型的片段來表達”。其實這種表達內容的選擇和分配,以及表達的關系和方式,都涉及到布局和立意的匠心。所以,利用好的版面,有助於讓七大奇跡寫出亮點,擺脫平庸、庸俗的套路。
比如楊萬裏的《聽雨》:
去年回船,待在鄢陵,雨打雨篷,聽得見光。
昨夜茅草檐下起雨來,夢叫天幕聲。
無非是詩人昨夜待在草堂,聽了壹夜雨聲打在草堂檐上,所以寫了這首詩。壹首四行詩,如果如實寫出來,肯定會平淡無奇,沒有任何亮點。作者在寫作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在“策劃版面”上。這首詩在內容布局和關系處理上非常巧妙,挖掘出了日常瑣事中的詭異。
看他的開頭,並不是急著寫昨夜聽屋檐下的雨聲,而是從往年聽船上的雨聲。“去年歸船,留在鄢陵,雨打雨篷聽光。”往年詩人乘船回家,路過鄢陵,在鄢陵過夜,天開始下雨。這小雨敲打著天幕,響了壹夜,詩人聽著雨聲,聽到了黎明。
最後兩句切入了昨夜屋檐聽雨的事。“昨夜茅草檐下雨,夢裏叫打雨篷聲。”詩人昨夜待在草堂,聽著敲打屋檐的聲音,在睡夢中陷入恍惚,誤以為自己還在鄢陵的船上,聽著雨點敲打雨篷的聲音。
看這首七絕詩,內容布局相當巧妙。先寫往年船上雨水打篷的聲音,再寫昨夜雨水打屋檐的聲音。前兩句離題很遠,第三句又切換回來,意境豐富,開合變化豐富。處理關系也有匠心。作者把往年在船上聽雨和昨夜在樹檐上聽雨聯系起來,自然有了交匯點。這個交匯點就是,人睡著的時候,這兩種雨聽起來很熟悉。夢裏似曾相識的雨聲把過去和昨夜的情形聯系了起來。
然後,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往年在船上聽雨聲,第三句寫的是昨夜在屋檐上聽雨聲。這就是內容布局的不同;第四句話壹出,兩種情況通過夢裏相似的雨結合在壹起。這樣,全詩的內容布局不是松散的、支離破碎的,而是有壹個交匯點,將全詩中兩種完全不同的意境統壹起來。作者用這種別出心裁的小品布局和巧妙處理關系,使“聽雨”的意境如夢似幻,也在生活情境中寫出了似曾相識的微妙感覺,堪稱佳作。
有人會覺得七絕的篇幅這麽短,那麽排列和變化的空間會很有限,不像古風和七律那麽復雜多變。當然,就單句而言,由於篇幅和字數的限制,章法的變化確實比七律和長古風簡單很多。但是,這只是單壹的首相,並不意味著四大奇觀體裁的創作在構圖上缺乏探索空間和回旋余地。
事實上,通過閱讀大量的古代經典,我們發現七大奇觀因其篇幅短小,風格靈活,在文章的布局上有著巨大的發展變化空間。這不是針對某壹首四言詩,而是針對它作為壹種體裁的整體變化潛力。寫壹首七絕,雖然作文不是很復雜;但是,如果妳要寫兩句詩,妳就要琢磨,思考兩首詩的布局應該如何變化,每首詩都有自己不同的安排。
李白70多首四言詩,杜牧190多首四言詩,不可能總是反復用幾種文章。自然是詩人在創作中不斷探索作品布局、探索構圖變化空間的方式,使他的七部獨特作品豐富、多變、優美。否則,總是遵循幾個固定的規則和模式是很無聊和重復的。
所以在四大奇觀的創作中,妳接觸、了解和掌握的布局方法越多,妳就越能了解四大奇觀的構圖變化,在應用中就會越得心應手。這和聰明的女人做飯是壹樣的。壹個好的廚師每頓飯都有各種各樣的菜,味道豐富,人們喜歡吃。不然同樣的食物,同樣的味道,兩三天,連胃口都沒有了。
在這裏,我總結了25種常用的策劃文章布局的方法,進壹步分為11類,具體如下:
遊覽太素的古代(唐·李白)
舊園荒蕪柳新,淩歌清唱不盡春。
今天只有西江月給武宮的人拍過照片。
背景
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離親遠遊”,開元十四年(746),漫遊吳越。遊歷越州,寫下《嶽重訪古》這首詩;從越州回蘇州參觀姑蘇臺,寫了這首《蘇州訪古》。
“太素”,即姑蘇臺,在蘇州西南的姑蘇山上。相傳為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所建,夫差在臺上設春宵宮,與侍及宮女長夜飲酒。越國攻打吳國,吳王戰敗,姑蘇臺被燒。“訪古”就是參觀歷史古跡。
句子意義
【舊園荒蕪,柳暗花明,淩歌春不能唱】
“舊園荒臺”指的是舊吳王的園林和荒廢的梯田。“五車二”和現在常說的“五車二”不壹樣。這裏是形容歌聲清晰洪亮。“不可戰勝”意味著無盡的意義,“不可戰勝的春天”意味著這首歌包含了無盡的春天。
【今天只有西江月拍了武宮裏人的照片】
“西江”,長江中下遊地區在唐代常稱為西江。
李白《飲酒問月》詩中有雲:“此月,照古人。”
技術和想法
《唐詩註疏》在評論這首詩時說:“我對古代戀戀不舍,我的文字極其悲傷。”
前兩句“舊園淒涼臺柳新,嶺歌春不能唱”。壹邊立著“老園蒼涼蒼涼”的碑,“老”“蒼涼”四個字都寫在姑蘇臺蒼涼破敗的園亭裏。壹方面,這裏春光明媚,柳樹綠樹成蔭,人們在山中歌唱,在春天歌唱。
《詩變略錄》說:“壹兩句話,但寫今日之景,已暗示吳宮之美不可復見;但妙的是,三四句不是從看不見的地方寫出來的,都寫過去了,美得再也看不見了。”
《唐詩三百首》把這種寫法稱為“天花憑空幻化”,作者從眼前的“舊園瘠臺”中幻化出昔日的“武宮中人”,從極度荒涼的現實中幻化出壹個美妙繁華的虛境,越發顯示出王土霸權的短暫性和虛幻性,而不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深有感觸。
《紅樓夢》裏第壹次甄為壹首好歌作了註解,開始說“陋室空,床滿;枯草枯楊曾經是舞廳”,也是從眼前極度荒涼的現實環境中走出來的壹個非常繁華美麗的虛擬環境(滿是床和舞廳),給讀者很大的視覺沖擊,引起讀者的深思。
神原(宋·陸遊)
壹個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興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青青,曾經是絕色照片。
陸遊晚年遊沈園,邵熙第三年遊沈園(1192),寫了壹篇老派的七律。慶元五年(1199),陸遊七十五歲,又訪沈園,寫沈園詩二首。這是系列詩中的第壹首,是遊神園在1199寫的。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池臺復起】
“畫角”是壹種繪有五顏六色飾物的古代軍事樂器,在城頭可用來報時,聲音淒涼。《不復舊塘臺》取材於陸遊1192年遊沈陽園時所作的壹首七律詩。題目中有這樣壹句話“花園四十年三易其主,園中池塘梯田變化很大。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經是絕色照片】
“驚”是根據《三國演義》曹植《洛神賦》中“驚”的句子來描寫美人身體的輕盈。後人用“洪凈”來指代體態輕盈的美女。成語“驚鴻壹瞥”就是形容美女匆匆壹瞥的驚人景象。
考慮
陸遊後兩句的立意,有借鑒晏殊《清平樂》的痕跡。晏殊的《清平樂》寫道:
夕陽獨倚西樓,遠山正對簾鉤。人不知何處,綠浪依舊向東流。
當然,顏姝的立意借鑒了崔護的那句“人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在春風”。而陸遊從顏姝的“人不知何處去,綠浪依舊向東流”中翻出這壹變化,說明後人創作詩歌,是對前人經典的繼承和翻新。
陸遊這首詩最感人的是最後壹句描寫了唐宛有壹次在沈園遊泳,在水邊拍照的情景。是在“拍了壹張照片我很驚訝”這幾個字裏摘錄的,極其驚艷動人。然而,這驚人的壹幕只是壹種虛幻的美。
我們來分析壹下這兩篇四行文的布局。李白《蘇臺訪古》的前兩句“舊園荒蕪,淩閣清唱劇《楊留信》春不能唱”,是寫在今天的現實面前的;最後兩句“今日只有西江月,曾照吳宮中人”,是以“西江月”為藍本,回到過去吳宮的虛擬場景。
陸遊《沈園》中,前兩句“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舊池臺復興”,都是今日沈園的真實景象;最後兩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絕色照片”,以《橋下春波》為藍本,回到絕色照片的場景。
所以,這種規劃文章布局的方法,概括起來就是“今人追古,借物並合”,屬於“今人看今人”的方法之壹。這種布局有兩個特點:1。把過去放在現在之前。先寫今天的現實,再回到過去的虛擬現實。2.肯定有組合。光寫今天的現實和過去的虛擬現實是不夠的。如果兩者沒有關系,那麽“今天”和“過去”就無法聯系起來。所以,我們要把現在和過去與不可改變的東西結合起來。
在李白的詩中,詩人借助亙古不變的月光,將今昔融為壹體,從而突出了今昔的跌宕起伏,其中蘊含著無盡的嘆息。
在陸遊的詩中,詩人借助不斷的春波,融貫古今,將今天的“畫角哀”、“舊池臺不復生”的景象與過去“驚鴻壹照”的驚人景象對照,悲慟欲絕。
以上是“回望當下,結合事物”的布局方法的特點。李白的作品屬於鄉愁詩,陸遊的作品屬於鄉愁詩。可以看出,這種策劃文章版面的方法適合這兩類題材的寫作。
當然,這兩首歌的內容布局也有差異。相比較而言,兩人筆下的過去的想象世界是很美好的,但卻是短暫的,虛幻的。寫今天的現實,李白的作品既有荒涼的壹面,也有美麗的壹面,意圖是把荒涼的壹面和美麗的壹面對比起來。在陸遊的作品中,只有壹些悲傷悲切的場面。“夕陽”漸褪,“畫角”聲悲涼,“池臺”已今非昔比。圖像充滿了悲傷。
類似的例子
楚城(宋·陸遊)
江上荒城悲猿鳥,屈原廟隔江相望。
在過去的1500年裏,只有海灘的聲音似乎像舊時光。
這裏的“程春”是指秭歸。前兩句“江上荒城悲,曲淵寺隔江”,描寫的是當今的現實,荒城、淒厲的猿鳥、曲淵寺,整體意境感覺蒼涼悲涼。第三句“壹千五百年間發生的事情”,追溯往事,以為屈原投江後,壹千五百年間世界滄桑,國家興衰。第四句,“唯有沙灘聲似舊日”,唯有河水拍打沙灘的聲音與屈原在世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