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晚清四大名日記(2)

晚清四大名日記(2)

晚清四大著名日記

近年來,包括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各大圖書館都與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歷年來收藏的清末民國時期的手稿和日記,讓讀者看到以前被束之高閣的珍本手稿,有利於學術研究。這是壹個三方互利的問題,值得學術上的贊賞。另壹方面,也有壹些單位把公款購買的日記本當成壹家人的專屬,對別人保密。這是壹個鮮明的對比。歷史學家傅斯年曾經有壹個關於田野考古工作的絕妙理論。他在給歷史語言研究所同事吳金鼎的信中這樣說:

《琴臺報》沒寫完,怎麽能丟下呢?彭山報告還沒寫,怎麽能半途而廢呢?壹般來說,做田野考古,也壹定要做室內考古。不然袁熙媛只挖不寫,他和黃鼠狼有什麽區別?這也是研究所的工作計劃,絕不能中斷。(傅斯年的遺產薩格勒布,第三卷,頁1487-1488,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2011)

?挖和不寫有什麽區別?真的是對狹隘卑微心態的痛擊,以此類推,有啟蒙意義。如果壹些用公款收藏日記手稿的單位,無力自行研究,長時間未見成果,又不允許他人借閱整理出版,這無疑是壹種在小圈子裏把學術儀器當私有財產的行為。這和守財奴占有金元寶不同,不知道如何流通才能造福世人。

筆者在閱讀國內外公開出版的民國公眾人物日記的同時,也關註了十幾年來國內很多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偶爾出現的民國日記。雖然零星的日記不時可見,但最重要的無疑是國民黨高級官員王伯群的日記。有80篇用毛筆書寫的手稿(其中有壹卷《廣西建民團與教育》),最早出現在2013年春上海朵雲軒拍賣公司舉辦的“雙嶼山亭王伯群特別珍藏”中。(1885-1944)早年加入中國革命黨,深受孫中山器重,後出任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交通部長,與馬等人共同創辦大夏大學,歷任董事長、校長。曾在國民黨政府擔任要職,參與中央決策。他的日記裏壹定有很多政治秘密。

預習第壹天,筆者花了半天時間快速瀏覽了這80篇日記手稿,只覺得民國史上的顯赫人物實在太多了。1931年65438+2月9日,國民黨政府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會上討論了幾個問題,其中壹個問題是日本侵略者挑起的。9月18日?事變,東北淪陷,國難將至,如何應對風起雲湧的全國學生請願運動。根據這壹天的“王伯群日記”,國民黨老爺們是怎麽想的?學生在外交問題上逐漸作弊,情況嚴重且不正常。要不要試著處理壹下?,戴,?都說年輕人瘋了,整個教育問題值得關註?但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學生使用武力。蔡元培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特別教育委員會主席。蔡元培是教育界的領軍人物,曾受到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王世傑的稱贊?龔建(蔡元培的字是作者)看似和諧大方,但實際上,他是黨內第壹人。(《王世傑日記》第二卷,1940年3月5日,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蔡元培平時主持正義,正氣凜然,所以對學運的所有參與者采取調和的態度是很自然的。

王伯群在他65438年2月9日的日記中表達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獨特看法:

這件事的癥結在於上海各大學的師資力量。因為大學教員很少加入國民黨,上海辦黨的大多是年輕人,壹旦出了黨,知識分子階層就不回來了。但知識階層是不會帶著才華和能力回歸國民黨的,所以會另謀出路,或者對國民黨的措施得失再觀望。這場學生運動,大部分大學都在旁觀,沒有人願意主動承擔責任。力挽狂瀾者,必咎其職。

雖然王的觀點可能不正確,但他確實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作為國民黨政府的重要人物,王伯群的日記確實不同尋常。筆者在半天的快速瀏覽中,看到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絲毫不遜於《居正日記》和《國民黨元老謝誌日記》。

秘密藏在王家人手中的日記,終於在2013年從海外出現在上海朵雲軒拍賣公司的拍賣行,起拍價30萬元,引起各方關註。拍賣當天,筆者籌集了壹筆資金做了壹個狂野的夢,希望能在拍賣會上找到壹條漏網之魚。後來有傳言說,上海某大學系主任籌集了幾百萬美元,上了拍賣會,企圖收藏起來用於校史研究。沒想到,當今中國有錢人太多,最後被壹個不知名的藏家以近兩百萬元(含傭金)的價格拿下。估計這日記?壹進侯門,深似海。我不知道何時才能重見天日。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日記有四種,即嶽頭堂日記、翁同龢日記、相七樓日記和陸日記。如果要選民國四大日記,根據我個人十幾年的閱讀經驗,這四本日記應該是竺可楨日記、顧頡剛日記、金毓夫靜室日記、吳宓日記(未完待續)。《竺可楨日記》無疑是首選,無人能及。這篇日記的重要地位將在下面討論。《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共十二卷。作為古史派的代表人物,他幾乎壹生都在鉆研知識,交往的人都是學術界的知名人物。更重要的是,顧頡剛的日記文筆嚴謹,內容精彩。金毓夫《靜室日記》共十卷(遼沈書店1993出版),字數550萬字。作為國學大師黃侃的得意弟子,他學識淵博,文字功底極佳。除了研究歷史,他的日記還記述了東北政局的許多秘密。當時有人叫金宇富?遼東文人之冠?、?東北讀書種子?,是名副其實的。相當重要的是,顧頡剛日記和靜室日記的編排做得很好,標點錯誤很少。和《竺可楨的日記》壹樣,可以說是壹本具有標桿意義的高質量刊物。《吳宓日記》續寫20卷,700多萬字。吳宓早年留學美國,進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主要研究西方文學史。回國後,他與朋友創辦了《薛恒》雜誌,並對國學研究產生了興趣。後擔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導師交往密切。到了晚年,他仍然對世界的生活持有獨特的看法,不改初衷。吳宓日記的重要性在學術界已經有所論述,此處無需贅述。

看來其他幾本日記也很有可能入選:比如《胡適的日記》,八卷本,380多萬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出版。民國初年,有人摘抄胡適早期的留學日記,以《蒼暉室劄記》的名義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在《如何寫夜壹》壹文中,魯迅首先指出了公開發售並風靡壹時的《月塘日記》的種種弊端,並說了壹點調侃的話。我聽說胡適之先生後來寫了日記,並把它傳給了別人。按照文學進化論,肯定好很多。我希望他提前把它們壹個接壹個地印出來。?(《魯迅全集》第四卷,第2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總之,胡適早期的日記內容豐富,有壹種開啟時代的新鮮感,他自己也覺得可以公之於眾,代代相傳。

但縱觀胡適的整個日記,雖然內容豐富,關於人和事以及學術研究筆記的不在少數,但不言而喻,很多內容在他的文集和書信中反復出現。讀《胡適的日記》,遠不如讀朱、顧、金、的日記,能帶來壹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壹種前所未有的快感和震撼。比如,顧頡剛的日記,詳細記錄了個人的學術理想、人生抱負以及壹生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過程,詳細記錄了學術人物的各種派別和復雜恩怨(甚至連別人對顧的各種攻擊和否定都記錄得滿滿的),包括他個人內心隱秘世界裏的情感波瀾。壹切都是坦誠公開的。如牟潤孫罵顧?太有野心了,想當學者,政治家?(見顧頡剛日記第三卷第182頁)。顧頡剛至少在日記裏表現出他是壹個有氣質的人。而胡適則是完全不同的壹類人物。他寫作時有所保留。雖然他偶爾也會像火山爆發壹樣流露真情,但這樣的例子很少。與顧頡剛相比,他真實的內心世界相當收斂,很少在日記中流露。

從1947到1949,是壹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胡適主要是對朱的研究感興趣。作為壹個歷史學家,他對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重大歷史變革,並沒有在日記中留下多少有價值的記錄,只記得蔣介石托人督促他擔任國民政府要職,甚至邀請他競選總統。胡適的日記(1947-1949)壹般是壹些條目的簡單記錄或報紙文章的節選。很多天,他連壹個字都沒記住,也沒看到他對時局劇變的內心感受,充分說明這個城市極其深刻,就像魯迅晚年的壹句評語。每次《新青年》出版,都會召開編輯會議,商定下壹期。當時最引起我註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如果把軍事戰略比作壹個倉庫,獨秀先生的思路是在外面豎起壹面旗幟,上面寫著:?裏面有武器,小心點!?但門是開著的,裏面有幾把槍和刀,壹目了然,不用提防。石老師的想法是把門關緊,在門上貼個小紙條:?裏面沒有武器,請不要懷疑。?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是有些人,至少像我這樣的人,有時候要側著身子想想。半農是恥辱,不是兵工廠嗎?壹個人,所以我欽佩胡琛,但我接近半農民。?(《魯迅全集》第六卷第7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