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誌
縣名:饒平縣拼音:饒平縣
經緯度:位於東經116 35′~ 17 11′,北緯23° 28′~ 24° 14′。
郵政編碼:515700。代碼:445122。區號:0768
方言:主要是潮州話,其中北部山區講客家話。
縣政府所在地: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河南大道
饒平縣靖州鎮: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
紀念碑和歷史:
永福寺
饒平縣靖州鎮永福寺始建於宋代(960-1279),1991至2001搬遷重建,由住持史光輝籌集的3500萬元巨款盤活。1993由縣宗教局註冊開通。墨寶氣勢恢宏,殿堂齊全,金碧輝煌,是潮汕大寺之壹,也是三百門港區的壹大旅遊景點。
該寺始建於宋代,是用對岸海山島龍符寺的香火修建的。原位於瀛洲島(今荊州鎮)西南,是壹室兩廳,只有400平米左右。清乾隆年間(1736-1795),村民集資擴建至約1500平方米,分前後兩排:前座、正殿、後花園、兩側走廊、前座供神、正殿供釋迦牟尼佛、兩側阿難、十八羅漢。還有地藏館、觀音閣、僧舍。
光緒年間(1875—1908)重修。清末,兩棲道場在抗戰時期舉辦過兩次。1937年,該寺還作為饒平縣第五區的中心小學,佛教經歷依舊。從1950開始繼續是小學,後來改為蘆洲鎮中心小學。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寺廟完全被改造成了學校建築。
文革結束1976,極左政策也結束了,壹切都恢復了。荊州老人多次邀請靈山寺史光輝大師主持重建。經各級領導部門同意,上報省宗教局,於3月27日1991批準重修古寺。
歷經十年,奠基於1991年9月至2001年6月,寺廟工程大部分完工。
這座叢林式的大型寺廟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虎頭山南麓,格外壯觀,引人註目。它坐北朝南,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成為潮汕最大的寺院之壹,為潮州三百門港區增加了壹個大型旅遊點,促進了當地兩個文明建設。
獅子廟(石佛寺)
饒平縣西鄉鎮青山(石陂)獅子廟以天然石佛和觀音菩薩像聞名。始於南宋(1127—1279),65438年至0994年由釋清緒(字妙)方丈在壹個山坡上修建。到2003年夏天,基本完工,面朝山,面朝海,氣勢磅礴。荊州鎮進入市區的公路從山門前經過,拜佛出行非常方便。
相傳南宋末年,壹位北方高僧在此遊蕩,看到海邊的綠洲,突然與蘆葦結緣,做了壹尊石像為聖,唱著無聊,修行去了。村民稱之為“石佛寺”。元朝(1271—1368)年間,海潮洶湧,泥浪沿青山岸邊翻滾,毀佛,唯遺傳。
時代變了。1956,青山填海,滄海桑田。1990年,本縣千東鎮周憲鄉定慧經寺住持石定慧(1912—1992)路過此地,忽聞鐘鼓之聲,卻在盡頭找到了該寺。久而久之,村民們突然在離地僅三寸的地方挖出了天然石佛和觀音像,妙不可言。大眾驚訝,於是我要求。1994年3月,在村民的要求下,石清的許倪來到這裏宣傳這座寺廟。
該寺坐東向西,占地15畝,四周為長方形圍墻,長200米,寬150米。寺廟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有大山門、大雄寶殿、五座觀音寺建築和石佛殿。
這座傳說中的古剎,與附近的古剎壹樣,重建了壹座新的雄偉的永福寺,成為瀘州番禺兩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備受矚目。
普光寺
普光寺,位於饒平縣周舟鎮西部地區的濯港,西南面向東北,與石壁山的雷音寺遙遙相對,燈火互照。創建於民國二年(1913),由石定輝於1984年發起。寺廟分為三堂八室兩巷,建築精美,約有壹畝房。主體結構外有圍欄,形成壹個寬闊的院子。
該寺始建於1913年,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結果,盜賊如雨後春筍,到處都有人在挨餓。當時當地的長輩很好心,集資建了這個綜合醫院,意圖是給茶和粥,抑制饑餓,提供救濟。1984期間,惠介紹了該寺,招募了各山長老、十佳信眾、海外僑胞,特別得到了旅居香港的尹大師的幫助,信眾少女石華四處奔走,爭取有關部門支持重建該寺。
踏入院門,便會看到滿院花木,郁郁蔥蔥,紅玫瑰,香玉蘭花,讓人忘了這裏是靠近城市塵埃,卻是適合修行的幽靜勝地。穿過花木,寺內有左、中、右三個門。中間正門上方的石碑上刻著“普光寺”四個楷書大字。大殿中間是大雄寶殿。在寺廟裏,釋迦牟尼的雕像大約有兩米高。兩側有釋迦牟尼、葉佳菩薩、舒陀菩薩、羅箭菩薩等塑像,均由蘇州著名藝術家雕刻而成,金碧輝煌,塑像莊嚴肅穆。如今寺廟煥然壹新,是佛教的好去處。
佛寺
佛寺位於饒平縣靈州鎮東部。前面是小鎮的中央大道,東邊是綠樹成蔭的嶺東花園。東環路西,有荊州鎮景區龍井甘泉。它是石於二年(1901)所建,1987年由石弘慈重修,2000年由佛教重修,為單劍殿式結構,占地壹畝多。院前壹座花園,種有名花異草,建有梵文亭。環境幽雅。1998獲批開通。
這座寺廟原本是慈濟慈善堂。亂世、荒年,發茶粥埋葬饑民,為社會做好事。民國十四年(1925),石壹楓大師造後座。1987年,釋弘慈大師(1920—1999)再次主張對寺廟進行修繕,並在來自香港的釋定隱大師的幫助下,將寺廟頂部翻轉,重新雕刻了佛像金身和柱子。2000年,繼任方丈施道儒主張重建,獲得港林炎?海內外善信者林改寺為四位壹體,建築約800平方米,木雕結構。山門正面有壹塊石碑,上面刻著“佛寺”四個字,背面刻著“覺醒堂”四個字。門樓正面有石影、刻字、繪畫。門樓內,石影雕觀音菩薩在東,大趨勢菩薩在西。有壹對木制豎縫。西走廊形似東西向大廳,東大廳是壹扇通往東火巷的圓門。西廳是供遊客參觀的地方,包括達摩祖師的石雕和對聯。天井正面兩欄對聯。大殿正中,有石柱木對聯。第三如來身高1.72米,彌勒菩薩、韋陀菩薩、羅箭、地藏菩薩、大豐創始人、十八羅漢都脫過砂金。院中供奉著壹尊白玉喬達摩悉達多,是方丈釋定根所贈。它莊嚴而逼真。二樓中廳,西三生木雕金身,是蘇州名家藝術精品雕塑,莊嚴肅穆。院中留有壹口青銅編鐘,上面鑄有“佛寺”四個字,同時鑄有“根弘方丈籌款,忠信恭敬”。另壹面,鑄有杏子和月亮。明代的香爐。
荊州鎮概況
荊州鎮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三百門港西側,東經116° 80 ',北緯23° 37 ',總面積42.6平方公裏。轄8個街道辦事處,5個村民委員會,5個農場,總人口55837人。
瀘州鎮盛產牡蠣(俗稱“大牡蠣”),被譽為“大牡蠣之鄉”。該鎮出產的大牡蠣肥美可口,深受人們喜愛,暢銷粵東各大城市及港臺地區。這個鎮的主要海鮮是對蝦、青蟹、珍珠蚌、貝殼、石斑魚、鱸魚、鰱魚和金鯧魚。是粵東、閩南水生貝類的主要分布中心。
荊州鎮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總長10.5公裏,灘塗水面5萬畝,淡水養殖面積26285畝。位於鎮東南部的成饒威廉,有10239畝魚蝦蟹池塘和10000個網箱。隨著吸潮功能的完善,可以增加6000-7000個網箱。蘆洲鎮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現有三個工業區,服務設施齊全。全鎮現有企業993家,主要以服裝、紙塑、電子、食品、工藝蠟燭為主。
可開發合作項目:壹是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的水產品資源優勢,發展水產品加工業;二是可以利用成饒盟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發展“三高”海水養殖業;三是可以利用該鎮作為粵東、閩南水生貝類主要集散地的優勢,聯合開發市場交易、產品冷凍、辦公管理等設施齊全的綜合性水生貝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