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無論是軍事還是治國都無可挑剔,那麽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第壹,順德求物。周武王是壹位英明的國王。他繼位後,周公被任命為輔相。無論軍事、政治大事還是棘手問題,周武王都征求他的意見。在打擊商紂王王朝的問題上,周公主張“順德謀事”。壹方面,以德治國可以使經濟和軍事快速發展;另壹方面要以優秀的德行贏得各諸侯國的支持。
此外,周公還建議禮賢下士對前來避難的外族部落人才和商人才以禮相待。果然,不僅使周繁榮昌盛,而且因為公道正派,處處以德服人,贏得了各諸侯國的支持。聖賢和仁人誌士也聽說了周武王的名聲,紛紛前來投票。當時,周武王身邊人才濟濟。
第二,毀商建周。在繼位的第二年,周公協助他在舉行會師演習,以了解周的國際號召力和軍事實力。當時,800多名州長積極響應,許多州長不斷勸說周武王攻擊殘酷無情的商紂王。然而,周公見大王子們姍姍來遲,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於是果斷建議周武王班師回朝。接下來的壹年,商紂王更加殘酷和專制,這吸引了世界。於是周公認為時機成熟,就和周武王壹起出兵攻打商周都城唱歌,逼得紂王自焚而死。商朝就這樣被周朝取代了。
第三,輔佐成王。周朝的第二年,周武王病死了。周成王很年輕,但周朝並不穩定。周公擔心有人造反,就堅決地把王乘抱在懷裏,代理國家大事。當時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皇位,於是四處造謠,說周公要奪權,不利於成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周公主動找到排名第三的召公和姜太公,向他們說明困難,取得他們的諒解。管叔和蔡叔未能制定計劃,他們與商人勾結發動叛亂。周公率兵出征,不僅平定了叛亂,還平定了東方諸國,進壹步鞏固了周朝的統治。
第四,建國。平定叛亂後,姜太公建議殺死商州所有被俘的頑固分子。但周公認為,要以德服人。於是,他把頑固不化的商周人遷到洛邑,派軍隊去那裏監管這些犯人。開天辟地後,由於土地面積大增,為了便於管理,周公還實行封國立國的政策,把姬姓和開國大臣的後代分封為諸侯,並賜以國璽,使他們在國璽中建立家園,同時達到天下共主的目的。
第五,建制設置。早在商紂王王朝,皇位的繼承不僅可以傳到世代相傳,還可以從兄弟傳到兄弟。但這種繼承制度也有弊端,因為無論傳給子女還是弟弟,都會引起他人不滿,導致王室紛爭,國力衰弱。鑒於種種弊端,周公制定了長子繼承制,讓其他兄弟沒有了爭奪皇位的借口。
第六,完善禮樂。為了長期鞏固王權,周公還制定了壹系列的法規和道德規範,進壹步劃定人的身份,同時建立了尊卑等規範,嚴格按照等級制度約束諸侯與百姓。如果有人在衣著、房間、禮儀上不禮貌,就相當於擅闖民宅,可以被指責。不同層次的人也關註舞曲,欣賞不同層次的舞曲。同時,對波段數也有要求。任何樂隊數量與其身份不符的人都將受到懲罰。
七、歸王。周公代替周成王攝政六年。由於他的努力,周朝慢慢從建設之初的不穩定局面轉危為安,步入正軌。看到周成王長大了,周公毫不猶豫地把王位還給周成王。因為周公壹心為公,壹直宣傳德治,在周成王還在位的時候,壹點也不搪塞,所以得到了後人的肯定。其中,孔子最推崇周公的仁。因為他經常研究周公的文獻,所以周公多次出現在他的夢裏。孔子曾感嘆過“我太弱,久久不能夢見周公”這句話。
後人假借周公之名寫《周公》等書。其實孔子說夢見周公,說明他和周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的理論和周公的主張是壹脈相承的,也是對周公人為政的極大肯定。後人不理解,把周公當成“先知”,靠他來預測未來。說起來,這件事也挺可笑的。然而,雖然荒誕,卻因為周公有過豐功偉績,有過善心,被孔子廣為流傳。所以,才讓後人對他如此迷信。(參考史料:《周本紀史記》《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