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戶籍制度並不完善,由於社會治安不佳,經常會有壹些無名無人認領的屍體。這些屍體無人認領後,可能會被村民扔到荒野裏。時間長了,屍體周圍會長出雜草,所以也叫荒墳。中國民間有壹句關於荒墳的俗語:“寧待荒墳,不夜宿古廟”,翻譯過來就是:我寧願睡在荒墳的野外,也不願在廟裏過夜。估計大家都理解不了。這是否告訴我們,在寺廟裏過夜比睡在貧瘠的墳墓旁更可怕?
古往今來,寺廟壹直是人們願望的載體,但也有壹些寺廟因戰亂而中斷。時間長了,缺乏管理和清潔,毒蟲密布。沒有人會再去那裏,它們已經成了破敗的寺廟。布滿灰塵的寺廟,破碎的佛像,滿目瘡痍的場景,掛在房梁上隨風飄蕩的破布,都讓人背後冒汗,更何況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在古代,去北京參加考試的學生不得不在廢棄的寺廟裏過夜,因為客棧都滿了。然而,學者們經常被破廟的可怕景象所驚嚇,他們對寺廟中佛像的恐懼嚴重影響了他們在科舉考試中的表現。
眾所周知,寺廟是供奉神靈的地方,寺廟建設的選址有很大的講究。壹般會建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以保證神靈不會受到世俗的打擾,所以寺廟壹般都是人跡罕至的,但是經常有強盜光顧。壹個人待在破廟裏,周圍沒有聲音,氣氛令人窒息。如果這時候有幾個面相兇狠的劫匪跳出來,估計沒幾個人能頂住這種壓力。
雖然廢棄的墳墓給人的第壹印象是令人恐懼的,但是廢棄的墳墓周圍的視野壹般都比較開闊,周圍的情況可以壹目了然。相對於破廟帶來的強大心理壓力,野外露營是坦蕩的。
有了這樣的對比,就不難發現“夜宿古寺,不如野墳。”這句諺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
傳統文化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古人的智慧也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所以多了解歷史對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也會有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