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古人所謂的“天人合壹”

古人所謂的“天人合壹”

“天人合壹”是易學和傳統文化中的壹個重要概念。多年來,學術界對此議論紛紛。在壹定範圍內,它已經被視為易學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理解這壹概念的本義對易學和傳統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但是,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含義,不能依賴於我們當代學者對它的理解,而應該求助於古人自己的言論。看看這個概念在古代人的觀念裏到底是什麽意思。要理解“天人合壹”的含義,關鍵是要理解“天人合壹”中“天”的含義。

我從《四庫全書》中找到了200多條明確寫著“天人合壹”的材料。發現“天人合壹”中的“天”包含以下內容:1,天能與人發生感應關系;2.天賜人吉兇;3.天是人敬畏和侍奉的對象;4.天是支配人的存在,尤其是王朝的命運(天命之日);5.天是賦予人仁義禮智之性的存在。今天很多人把“天”理解為自然,所以認為“天人合壹”就是“天人合壹”的內容,但是都沒有找到。

我現在公布這些材料。供關心它的人研究討論。需要註意的是:1,這些材料只是粗略點了點,沒有細看也不想細看。因為研究者古文水平相當,我不需要細究;2、省略了壹些。省略的是那些重復的,或者觀點明確的,不需要重復的。好在《四庫全書》現在已經不是壹本難求的書了。如果妳不相信這些信息,妳可以自己去查。

還有壹點要註意的是,最早使用“天人合壹”的概念,現在能找到的出處是張載的《正夢》。但與張載同時代的程頤卻不以為然。他說:“天人無分,不必合言。”。(“雙向遺書?按我自己的理解,張的“壹”和程的“無二”都是指天人相合,或者說是同道,仁義禮智的人性是上天賦予的。在他們的作品中,這個給人以善良本性的日子,也是人必須尊重事物的日子,是可以與人感同身受的日子,是可以給人帶來吉兇的日子。

再往前追溯,這個想法的發明者可以歸功於董仲舒。董仲舒的名言是:“天道亦有喜怒哀樂,與人相合。以此類推,天人合壹。”(“春秋故事?”在董仲舒看來,天是有喜怒哀樂的壹天。當然也是主宰世界,能與人感應,能給人吉兇的壹天。

在董仲舒看來,“天人合壹”的“壹”就是“壹種”。因為在董仲舒那個時代,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現,人們知道了事物可以不接觸而被感應。比如磁鐵可以吸鐵,弦可以振動等等。認為誘導的發生是由氣介導的。同時,人們還發現氣介導的誘導是有條件的。例如,磁鐵可以吸收鐵,但不能吸收銅;琴弦的* * *振動也是龔賢和龔賢的* * *振動,尚賢和尚賢的* * *振動。就像牛明牛英和A?vagho?a馬英壹樣。於是得出結論,只有同類事物才能相互誘導。為了論證天人可以感應,董仲舒首先需要論證天人是壹類的。這是天人合壹的現實背景。

董仲舒論證天人相似的方法叫做“天人關系”。即人是天的復制品,“復制”。比如天是圓的,所以人的頭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腳也是方的。人為什麽有兩只眼睛?因為天上有日月;人為什麽會有四肢?因為天上有四季;人為什麽會有情緒?因為多雲轉晴。天上有360天,人的骨頭有360個關節。諸如此類。當類似的觀念發展到宋代,就有了明確的“天人合壹”論。周敦頤的《太極圖》和邵雍的《先天圖》都是天人合壹思想的代表作。那裏還說,仁義禮智的人性是上天賦予的,世界的秩序是天道的復制。

此後,天人合壹的思想成為解讀《周易》的基本理念,《周易》中增加了“天人合壹”的觀念。天人合壹也成為解讀其他古代經典的基本理念。在其他經典的解讀中,天人合壹的觀念也有所增加。時至今日,人與自然的和諧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所有古代思想的核心,被賦予了人與自然和諧、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前所未有的意義。

周易在歷史上與自然科學有過種種糾葛。而天文學,數學,物理學“氣質”的分支,和醫學,生物學,古代化學,壹直糾纏不清。然而,就我所見,大部分材料都應該受到批評。在官方的天文年歷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用所謂“易數”來掩蓋歷法數據真實來源的情況,也有用所謂“易理”來否定日月視運動天文觀測數據的情況。但沒有借助《周易》推動壹項科學成果的誕生或某壹種科學的發展的案例。近二十年來,對所謂“科學之變”的研究取得了“豐富多彩”的成果,但並沒有發現這項研究能夠提供壹個確定的依據,證明中國古代某壹項科學成就和壹門新學科或分支的誕生是因為《周易》的介入。或許,在《科學易》的研究者看來,中國古代的這些成就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們從《周易》、《河圖》、《羅書》、《太極圖》中發現的,都是外國人發明的成果。比如二元,比如相對性,互補性原理等等。在壹些“科學易”的研究者看來,科學發現的壹切,早就在《易經》裏了。科學尚未發現的,已經在《周易》中,只等我們去發現。所以,有人宣稱中國靠《周易》就能稱霸世界;依靠周易,將使21世紀成為中國的世紀。

《易》學的壹個成果是,《周易》中的算命也變成了壹門學問:預測。於是,算命就被堂而皇之地混進了科學殿堂。而盛傳“黨中央肯定他”的所謂“易學大師”邵偉華,其實只是壹個算命先生,他的代表作叫做《周易與預言》。可以說,《科學易》的研究並沒有取得任何科學發展的成果,卻為算命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學術保障。

在《科學易》的研究者中,有人認為可以用《周易》來預測地震。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研究卻毫無進展。壹些“理科易”研究者聲稱中醫必須懂周易。十幾年過去了,不知道有沒有中醫借助周易有了新的成就。我不懂地震學,也不是中醫。但我對周易略知壹二,我知道周易沒有這樣的功能,我也深信這樣的所謂研究不會有什麽實際作用。

在1999之前,“周易熱”和“科學易”的研究是與偽氣功和特異功能熱的發展同步的。壹些有特異功能或偽氣功的大師,都自稱是易學大師。壹些所謂的易學大師也自稱或被稱為特殊功能或氣功大師。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在這壹歷史背景下,楊振寧教授發表了演講。他說,不,不是那樣的。《周易》沒有科學成就,《周易》也不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動力,甚至起著阻礙的作用。這對於長期沈迷於“周易熱”和“理科易”氛圍的人來說,無疑是壹個石破天驚的事件。於是引來了迅速而激烈的反對。甚至有人鄙夷地說,楊教授缺乏易學的基本常識。楊教授是物理學家,很有可能缺乏常識,學起來很輕松。但很多自稱易學專家的人,幾乎年年月月日日都在講天人合壹,但他們是否搞清楚了天人合壹到底是什麽意思,令人懷疑。所以他們既缺乏易學的常識,也缺乏楊教授對科學與周易關系的清醒認識,更缺乏壹個學者處理科學問題的誠意。

《周易》到底是促進了還是阻礙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這是值得商榷的。但楊教授的演講,對於近20年來的“周易熱”,無疑是壹種鼓舞人心的聲音。他呼籲更多的人去思考和反思:周易與科學的關系是什麽?周易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天人合壹的含義是什麽,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再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周易》和我們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