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東莞石龍中山路非遺傳承保護百年老字號。

東莞石龍中山路非遺傳承保護百年老字號。

石龍中山路非遺傳承保護百年老字號。

春節過後,中山路的年味褪去,兩側的特色騎樓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保存完好但略顯滄桑的老建築隱約透露著它的悠久歷史。這條老街只有短短千余米的距離,卻隱藏著四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物質遺產”)。仿佛伸手推開那扇門,就能回到百年前的繁華。

文:萬佩珊、張小敏攝影:萬佩珊

鼓的制作

三代傳承,守護手指事業

在新昌鼓店,壹抹陽光灑在青石地板上,木質招牌上描繪著“新昌老店”幾個古老的紅色大字,再加上兩邊各種圓形的鼓。整座房子透露著時光的痕跡。不過,如果妳想移動這裏的壹小塊青石,也要向石龍相關部門申請。

中山路全長1.4 km,新昌鼓店位於中山路中段。從遠處看,這家商店並不起眼。門上沒有醒目的招牌,小鼓店裏卻有很多“不簡單”。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石龍鼓店在東莞非常有名。當時中山路上有四家店鋪,分別是齊昌、新昌、金昌和心香。但以四家鼓店為首的石龍鼓店相繼倒閉,石龍幾乎沒有鼓店。

改革開放後,新昌、金昌重新開放,葉仁和從65438年到0983年在金昌跟隨嶽父學習打鼓技藝。90年代後,因為新昌鼓店親戚移民,決定合並兩家鼓店。新昌鼓店,品牌名稱最老,至今仍在使用,也是東莞唯壹壹家手工制作的鼓店。

新昌鼓傳了三代,到現在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從第二代到第三代並不是壹帆風順的。原本在石龍港務局工作的葉仁和並不打算做鼓。因為和鼓店老板姚廣的女兒談戀愛,葉仁和經常在休息和放假的時候主動去鼓店幫忙。傳統手工藝人只能把自己的手藝傳下去,也就是只傳給有血緣關系的人。漸漸地,姚廣覺得葉仁和勤奮好學,喜歡這個未來的女婿,於是決定把自己的獨門絕技傳授給他。葉仁和用兩年時間掌握了別人需要學習幾年的技能。後來我七十多歲的公公說,他做了壹輩子鼓手,現在已經無能為力了。他希望新昌鼓店傳給女婿,葉仁和考慮了壹會兒才同意下來。

遠近聞名,制作工藝精湛。

走進新昌鼓店,總會被大大小小的鼓包圍。不管是大鼓還是小鼓,每壹道工序都有很多講究,每壹種鼓的制作都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木材做鼓桶。如果祭祀鼓以東江冷杉為主,木質較硬,西江冷杉稍軟。當地龍舟鼓的鼓筒是用幾塊杉木板做成的。最後用竹條固定鼓筒,再裝上鼓囊,可以起到呼應的作用,鼓滾動時發出的聲音更加清脆動聽。

除了鼓,還需要做好鼓皮,這是最難的壹道工序,壹不小心就會撕破牛皮。新鮮牛皮拿回來後,要經過脫毛、刮油、細化、切割、風幹等多個環節。從鮮牛皮到鼓皮往往需要壹兩年的時間。牛皮表面的毛都要刮掉。如果是小腿等皮膚比較厚的地方,需要多次開采。牛和公牛牛皮的厚度也不同。牛皮風幹變硬後,會很難加工。

每當有客人來新昌鼓店定做鼓,葉仁和都會先問客人用途,然後根據用途選擇鼓的材質。同壹張牛皮不同部位產生的鼓皮質量會不壹樣,聲音效果也會不壹樣,比如屁股的皮,聲音會比較沈悶。獅子鼓、龍船鼓的聲音靈活生動,需要用大面積的新鮮牛皮制作。好的鼓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因為鼓的好壞跟材料和構造有很大關系。制作鼓的最後壹步是上色,然後刷上店號“新昌鼓”,掛上掛鉤,壹個完整的新昌鼓就完成了。

每年年底,端午節前幾個月,新昌鼓店是最忙的時候。因為店裏只有壹個鼓手,葉仁和經常天不亮就起來幹活。雖然是店老板,但葉仁和他壹年四季從不晚起半分鐘。他加班是常事。如果妳看過淩晨四點的中山路,妳壹定聽過新昌鼓店的敲鼓聲。

新昌鼓因其精湛的工藝而久負盛名。不僅廣州、博羅、深圳的人會來買,還有很多香港客戶會在新昌鼓店批發廟鼓、小堂鼓、燈鼓等產品。新昌鼓在香港小有名氣後,也吸引了許多東南亞和北美的華僑,新昌鼓風靡全國。品牌被冒用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讓客人正確識別,新昌鼓店制作的每壹面鼓都會刻上“新昌造”的字樣,並有獨特的標誌和聯系電話,防止他人假冒。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名氣大、質量優的鼓店才會有勇氣在產品上打上自己的logo。“就像現在穿暴露名牌衣服的人,只會穿名牌,不會穿雜牌。”

百年鼓店,面臨傳承問題

在新昌鼓店采訪時,雖然不是傳統旺季,但經常有人來鼓店訂鼓取鼓,恰逢元宵節。壹些鄉鎮和街道在元宵節活動中要帶上幾面新場鼓來“壓陣”。然而,近年來,鼓店的生意並不太好。到了90年代,東莞經濟開始騰飛,當地人手頭也開始有點錢了。節日和喜事需要更多的場景,所以鼓的需求很大,當地市場相當理想。“以當時的價格,壹個10寸的滾筒能賣200多元,現在200元都賣不動了。”這幾年新昌鼓店也做了壹些結合時代潮流的產品,比如新昌鼓鑰匙扣,賣的不錯。但是因為是手工制作,所以鑰匙扣需要做的非常小。越小越難做,很難量產。

比有沒有生意更讓人擔心的是新昌鼓的傳承問題。2010年葉仁和被命名為東莞市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但2017、1年新昌鼓面技藝傳承人因病去世。弟弟葉浩和接手了新昌鼓店的生意,也承擔了傳承新昌鼓制作技藝的重任。葉浩河在壹家鼓店做了20多年的鼓,現在已經50多歲了。新昌鼓店有塊白板。雖然現在才2月,但端午節的打鼓訂單已經壹行行列在白板上了。要解決這些眾多的訂單,只需要葉昊和壹個人。

再過幾年,葉浩河也將達到退休年齡。他對未來有什麽打算?葉浩河說:“不知道,也沒什麽打算。”傳承人葉仁和的兩個女兒都不願意學打鼓,因為打鼓賺不了多少錢,而且很辛苦。葉仁和也說了,不能逼女兒學。采訪時,葉浩河的兒子正在店裏幫忙。當我們以為他在學制鼓技術時,葉浩河介紹說,他兒子現在在安學醫,不過是寒假過來幫忙的。他沒有真正學過架子鼓,以後大概也不會這樣。當我們問葉昊和他的兒子是否對制造鼓感興趣時,他低聲回答道:不太感興趣。葉浩河經常跟兒子說,我們要有責任感去繼承這件事,但同時我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

興林詩琦制作

百年舞獅店,傳了四代。

從中山路拐個彎到太平街,很快就能看到壹家門庭若市的店鋪。店鋪門口堆著大小不壹的紅桶,進來的人總能感受到些許喜慶。門的右側是壹面巨大的鑼,壹個威武的獅頭高高懸掛在天花板上,鮮艷的色彩讓店鋪顯得靈動。這就是百年老店——德和興舞獅麒麟店。郭潤堂是舞獅頭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0年來,他和獅子頭朝夕“相處”,形影不離。郭潤堂介紹,德和興舞獅麒麟店由他的曾祖父創建,始於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這家店經過四代人的傳承,從家庭小作坊逐漸發展到現在的綜合商店,包括制作舞獅頭、麒麟頭、龍船鼓、鑼鼓等。

德和興舞獅麒麟店制作的獅頭由於歷史悠久,質量上乘,不僅東莞本地人光顧,惠州、廣州、深圳等地也有不少人購買,並已遠銷英國、新加坡等地。最近醒獅文化有“北上”的趨勢。郭潤堂說:“年前就有很多四川、湖南的人買獅頭帶回老家,還有新疆的訂單定制獅頭。”但輝煌的背後是看不見的艱辛。郭潤堂的父親50多歲不幸去世,家人認為與獅頭有關,當年年底訂單很多。“我經常加班,很少睡覺,每天都很努力。在壹系列動作下,我的身體突然崩潰了。”郭潤堂的姐姐郭毅說。

德和興舞獅麒麟店面積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壹樓是店面,大大小小幾十個獅子頭、獨角獸頭掛在四周高空,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兩側還堆疊著各種風格的鑼鼓,傳統與現代交織,光彩奪目,熠熠生輝。人們走在商店裏,但停留在慶祝的中心。二樓和三樓有三個獨立的空間,承接各種制作獅頭的工序。

憑良心經營,憑自己的功勞。

“憑良心經營,憑實力立足”壹直是德盛的信念,每壹個看似簡單實則艱難的制作過程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汗水和智慧。

郭潤堂介紹,制作醒獅頭主要有六道工序:第壹步紮廓,也叫紮框,即用砂紙將竹簽紮成獅子頭的輪廓;第二步,貼紙,將紗布紙貼在獅子頭的輪廓上,反復粘貼。需要壹層壹層的粘貼,直到整個獅頭原型出現,非常有耐心。第三步,晾幹,即將貼有紗布紙的獅子頭晾幹,但不要在陽光下暴曬;第四步,貼花,也叫彩寫,就是把紙和貼花丟在幹燥的輪廓上,用各種亮片、彩紙和手工描繪,畫出整個獅頭、眼睛、鼻子等;第五步,繪畫;第六步,粘貼裝飾物,如獅子頭的眉毛、嘴巴、鼻子、舌頭等;最後穿上獅子背。在這些步驟中,最關鍵的是綁框,用竹簽綁出壹個獅子頭的輪廓。郭潤堂介紹,造骨架很難,不僅要結實,還要美觀。所以要選擇柔軟度特別好的竹子,這壹步壹般都是他自己來做。

商店的二樓有壹個上色車間,看起來像是五顏六色的染色油漆。

郭潤堂介紹,獅子頭的圖案不是隨意畫的,每種顏色和圖案都有深厚的地方文化。每種不同的圖案都能賦予獅子不同的個性和內涵,讓獅子頭“個性化”。紅刀紋代表關羽的忠誠,黃劍紋代表劉備的仁義,黑矛紋代表張飛的勇猛。仁、忠、勇的各種形象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和紋飾表現出來。最後,為了顯示南獅的偉大,需要用緞布、五顏六色的絨毛等飾物來裝飾獅子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還要在獅子的前額中間安裝壹面鏡子。

嘗試創新,妳必須把它傳承下去。

近幾年獅頭生產市場開始走下坡路,德和興醒獅麒麟店基本是微利經營。德和邢星獅麒麟店也嘗試過鏈接互聯網,把自己的產品帶到更多的地方,但壹方面網上的質量差,價格低,另壹方面又沒有年輕的新鮮血液註入德和邢星獅麒麟店,讓其升級之路布滿荊棘。“我打字很慢,壹分鐘只有30個字。偶爾面對電腦還可以,但是長時間面對就難了。”50歲的郭毅說,她是聯合經營德和興醒獅麒麟店的幾個兄弟姐妹中年齡最小的。

在梁金泉的車間裏,有壹股濃烈的油漆味,大大小小的油漆桶堆在地上。“我們的工作環境比較差,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很難胖起來。”梁金泉無奈地說。收入低,工作辛苦,往往讓很多對傳統木屐感興趣的年輕人只有“三分鐘熱度”。“他們來看壹看,覺得太難了。他們最多幾天不會學。不管能不能傳承下去,只要我能做到,我都會繼續做下去。”

壹雙好木屐能帶來無限的快樂。在人生的重要時刻,記錄著命運的轉折,承載著對未來的期待和人生的悲歡離合。

中山路上的德和興舞獅店、新昌鼓樓、石龍紅漆傳統木屐,雖然分屬不同行業,但都有著相似的經歷——曾經輝煌,走向沒落。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和同類替代品的興起是他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對於未來,他們更像是“走”,這似乎是壹種選擇,但更像是唯壹的選擇。德和興舞獅店受益於龐大的家族,看好手藝的傳承,新昌鼓店和石龍紅漆傳統木屐相對悲觀。

在中山路這條街上,我們采訪了不同年齡段的路人。老壹輩的人對這些地方遺產大多略有耳聞,其中有些可以算作珍寶。但年輕壹代中只有少數人聽說過它,但他們對它的特點和文化壹無所知。為了保存這種傳統文化,梁金泉、郭潤堂、葉仁和經常出入各種班級,頻繁出現在重大非遺活動中,教學生們畫木屐、如何打鼓、獅子頭背後的含義是什麽。這些非遺傳承人還在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制作手工制品。過年過節,醒獅采綠花,處處木屐聲、鼓聲,伴隨著壹代又壹代東莞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