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叔叔)稱姐姐的孩子為侄子/侄女,女人(阿姨)稱姐姐的孩子為阿姨/侄女。而中國周朝的“甥”指的是堂兄妹。吳語區、晉語區等方言區也稱女兒的孩子為侄子、侄女,相當於其他地區稱呼的孫子、孫女。但這是方言同音異義造成的,本質上是不正確的。
派生的諺語
1,侄子舔媽媽,舔叔叔,舔的跟豆腐壹樣;我媽媽的侄子就像壹顆釘子。“我叔叔照顧我侄子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妳需要我侄子的幫助,妳可能得不到幫助,甚至遍體鱗傷。
2.“侄子更像叔叔”是指侄子和叔叔在性格、行為、習慣或外貌上相似。
3.“外甥打燈籠——老規矩(據舅舅說)”,諧音歇後語。
擴展數據:
侄兒,或稱侄子,是壹種親屬稱謂,指哥哥或弟弟的子女。男甥稱為甥或侄,女甥稱為甥;我是男的,對方叫我叔叔或者舅舅,我是女的,對方叫我阿姨。在現代,除非隨母姓,否則侄子必須和自己同姓。
本來“侄兒”和“侄兒”是有嚴格區別的,但是到了清朝和民國,“侄兒”是正字,“侄兒”是異體字。在中國大陸,簡體漢字現在用“侄子”完全代替了“外甥”。
據紅艷齋對徐佳版《石頭記》的重新評價:“賈璉,大姑父賈赦的兒子,嫁給了王熙鳳,他侄女的學名,從小被撫養成人。”清朝用“內侄”和“外甥女”來區分“男方親生兄弟所生的子女”和“男方妻子的兄弟所生的子女”。
漢朝以前,女人稱兄弟的孩子為外甥,男人稱兄弟的孩子為聽話的兒子和女兒。
在中國文化中,謙虛的時候可以叫自己“小外甥”或者“傻外甥”;對於沒有親屬關系的晚輩,可以稱之為“好侄”或“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