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姜尚琪宇,建立齊國,高青地歸齊。約公元前800年,常棣人入侵,在吉水以北建立了壹個國家,稱之為都城,或稱常棣居住地(今槁城西北1公裏處有壹遺址)。
春秋初,時至今日,槁城城北仍為社稷之地。公元前685年至643年,齊桓公將現在的槁城和鄒平的元城壹帶辟為園林,改稱高遠,所以就設在鄒平的元城店。槁城及其南部是高遠地,槁城北部是帝城地。公元前607年,齊王做了父親,打敗了長帝,高青收復了土地。戰國時期,高青地屬於齊國。
秦朝時,建立狄縣(今槁城地區)。高青東部劃歸臨淄縣,現屬慶城、黑裏寨西部的冀北縣。
黔城縣位於西漢,老城在今槁城(今老城)以北25公裏。也位於黔城縣(在湯芳鎮季孫東南1.5公裏處有壹處遺址)。戚跡:黔城在齊城西北150裏,南北兩城,相距20多裏。壹個市歸縣管,壹個市歸太守縣管。這兩個市是黔城縣和黔城縣。也在東鄒縣(今花溝鎮壹帶)。公元前201年(漢高祖第六年),劉邦封丙乾為高灣侯,後為高灣郡。公元前125年(西漢元朔四年),漢武帝封燕王為楊侯。漢高祖封婁敬為建新侯,後封建新縣(今木裏鎮楊壹帶)。當時高青屬於高灣,被太陽包圍。之後是棣縣、北洋縣、高灣縣,均屬黔城縣。當時帝城在今高城西北,陽城(今高城遺址)在帝城東南,與帝城隔水(吉水)相望。高青西主要由東鄒縣、建新縣組成,全部劃歸黔城縣。最西部是鄒平縣,屬於晉安縣。王莽新政時期,帝城更加聲名遠揚,繁榮昌盛。
東漢初,復狄縣,高灣縣改為縣。《水經註》載:高遠有東西兩城,西為兵前後郭。因此,地址就在今天的鄒平縣元城。公元60年(韓永平三年),黔城縣改稱黔城國,次年改稱黔城縣。公元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四年),張寒立其子劉伉為千騎王,千騎郡稱千騎國。公元95年(漢永元七年),錢郭城改名為樂安國。公元108年,棣縣更名為縣,樂安州遷至。稱帝後改為樂安縣,黔城縣、林佶縣、高遠縣隸屬樂安縣。楊、建新、東鄒被廢,高青隸屬、黔城、三縣。慶城的西部是鄒亮縣,屬於晉安。
三國魏時,高青分屬林佶郡、黔城郡、高遠郡,隸屬樂安郡,樂安郡統治高遠,也就是現在的鄒平花園城。慶城以西是鄒平縣,屬濟南。樂安和濟南都劃歸青州。
西晉時期的黔城縣。高青東部是林佶和高遠縣,屬於樂安國。西沿小清河的青城、花溝、黑裏寨屬鄒平縣,劃歸濟南縣。
十六國時期,先後屬後趙、顏倩、前秦、後燕、南燕之地,仍為林佶、高遠、鄒平郡之地,分樂安郡、晉安郡。南北朝時,宋縣將縣遷至縣西的鎮(今黑裏寨劉鎮)。黔城縣移民安置與廣饒縣遷建。原林佶市改名為昌樂,華僑定居昌樂縣(今河北薊縣、衡水、棗強三縣為古代昌樂地,昌樂人遷居至此時,曾用昌樂之名,定居縣城)。在今天的高青和博興之間,華僑居住在陽新縣。這時,高青縣位於昌樂縣、陽新縣和林佶縣。林佶縣屬於平原縣,華僑陽新縣屬於華僑樂陵縣,孝宗皇帝劉軍古代被陽城華僑安置在渤海縣,屬於華僑冀州,兩地分屬清、冀州。樂安縣已遷至廣饒的黔城。北魏時,設昌樂郡,郡治在昌樂城。高青地為昌樂和林佶縣,昌樂縣隸屬昌樂縣,劃歸青州。林佶縣隸屬東平縣,東平縣劃歸周琦。北朝東魏時,高青屬青州。北朝,昌樂縣廢,遷老城,改齊縣,隸青州。
隋朝統壹後,高青原在昌樂、鄒平縣,屬齊縣,劃歸青州。公元598年(隋開帝十八年),昌樂縣改稱惠城縣,縣治在今博興南谷源村。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會城縣改為高遠縣,縣治遷至長樂市,即現在的槁城。仍屬祁縣,劃歸青州。高遠之後,鄒平縣。
在唐代,高青是高遠和鄒平縣的土地。公元707年(唐景隆元年),析高遠置濟陽縣,治縣於鄒平縣舊口。公元802年(唐元和十五年),並入高遠縣。唐朝時,清平鎮位於現在的青城鎮,屬鄒平縣。
五代時,高遠、鄒平屬子洲。
宋代,高遠、鄒平縣隸屬子洲,劃歸JD.COM東路。1050年(宋景德二年),宣化軍在高遠設立,統領高遠郡。公元1070年(宋西寧三年),設縣令、軍使。
金,廢棄宣化軍,高青仍屬高遠和鄒平縣,隸屬子洲和山東東路。據《山東通誌》載:公元1233年(金天行二年),創立於慶城縣,尋廢;1235年(元太宗七年),恢復慶城縣。民國二十四年1233年(金天行二年),慶城縣建立,屬濟南道,後廢棄;公元1235年(元太宗七年),臨猗、寧晉兩地遷至濟南路。
元朝時,高遠縣小清河以南的大部分村落劃歸新城(今桓臺)和鄒平縣。高遠初屬子洲,公元1265年被廢。改為益都路總局,劃歸山東東西路宣傳慰安所。慶城郡初調濟南路,屬中原陵州,元年調河間路。公元1287年(元二十四年),班揚路、高遠縣西、慶城縣東、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天鎮在內的區域為班揚路新城、普臺縣。
1369年(明洪武二年),慶城縣並入鄒平縣、祁東縣,慶城改名為清池店。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恢復慶城縣,屬濟南府;高遠縣改為青州府。這兩個縣都屬於山東外交部。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高青屬青州府,三州四縣,東南為高遠縣。西南是鄒平縣,屬濟南府。西北的慶城縣,東北的普臺縣,都屬於武定府。
中國領導的民主政權是在抗日戰爭中逐步形成的。1940年,高遠、慶城兩縣隸屬清河署。
1943年,高遠、慶城兩縣隸屬清河行署。
山東省政府成立於1945年8月,下設膠東、魯中、魯南、渤海、濱海五個行署,21委。高遠、慶城兩縣隸屬清河委員會,劃歸渤海行署。
1948年4月,高遠、清城合並為高青縣,起初分屬三個專署,後歸清河專署,劃歸渤海行署。
1950年3月,高青、祁東合並,稱祁東縣,劃歸惠民署。
1958 165438+10月,啟東分封博興、鄒平兩縣,全部劃歸淄博的機構。
1961年10月,高青縣,轉惠民社。
7月1978,10,回民區革委會改為回民區行政公署,隸屬於它。
1991年,屬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