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期被用來算命,也被稱為占星術。那是因為天上有“金木火、水、土”五大行星,人也有“金木火、水、土”的屬性。我們古代先賢認為,天地(所謂三界)是有相互感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星,或者說代表自己的星。在出生的那壹刻,每個人都受到天上五大行星的影響和照顧,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我們說的“生日”是指出生日期,“生日”包括年、月、日、時。為什麽生日和生日有區別?生日是記住每年慶祝和紀念的日子。生日指的是這個人出生的那壹年,那月,那壹天,那壹時刻,以及哪些“明星”在影響和關心著他。以出生日期計算這個人的命運,實際上是確定哪些星星影響和照顧他的命運,這也叫“職業”,所以算命也叫“占星術”
天道由日月星辰組成,各有分工和等級,所謂十二宮和二十八宿。是太陽發光發熱,上升下降,壹般稱為太陽。是月亮,又稱太陰,只發光不發熱,由圓變短,再由盈變虧。星星壹點壹點地散落在夜空中,在天空中閃閃發光。恒星之間有壹個很大的空間,有許多昏暗的光線,那就是“陳”,現代天文學上稱為“星雲”和“黑洞”。
目前,由於工業煙塵和城市燈光的嚴重汙染,在晴朗的夜晚觀看燦爛的星空已經成為壹種奢侈。只能花大價錢去旅遊,爬黃山,爬青藏高原,遠離繁華的煙火區。小時候坐在小板凳上,仰望著黑沈沈的天空,聽奶奶給我講為什麽牛郎織女要分在銀河的兩邊,還指著南蓮花星座的故事,說“壹只珍貴的鴨子戴著壹朵蓮花”。回想起來,那真是壹件美好的事情。現在說到明星,年輕人可能不太理解——哪裏來那麽多明星?要知道,過去,尤其是古代,晴朗的夜空,真的是星羅棋布,燦爛滿天,尤其是銀河,是壹條條的光帶,密密麻麻的壹排排星星。
古人認為,中國九州之地,對應著單形的分布,稱為“分割線”。唐代王波的《王騰亭序》開頭寫道:“張羽舊郡,洪都新居;星星分成翅膀,地面與魯恒相連。這種“分星翼”是指張羽屬於古楚地,分為“翼和翼”兩大星。所謂“分割線”,是指對地方屬於哪些明星或明星團體的照顧。古人還認為,如果天上的星星或群星發生了變化,控制的地方也會發生變化。比如星蝕,說明這個地方有麻煩;如果恒星長期被雲層覆蓋,可能是該地區會發生洪水。古人的這種經驗確實有“科學”的道理。妳認為如果有雲長時間覆蓋在那裏就不會下雨嗎?
壹切眾生也對應星星,每顆星星代表地上的壹個人。強星明亮,弱星暗淡閃爍。即使星星掉了,也說明這個人“生病”了或者快死了,或者已經死了。所以《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和司馬總是在晚上觀察天象。他們除了觀察夜空,測算未來天氣(比如赤壁大戰前,諸葛亮推算過幾天會有東風),還會偷偷尋找代表對手的星星,窺視其變化,從而以弱勝強,贏得戰鬥。
太陽、月亮和星星組成了壹個大天空。古人認為天分“九重”,所以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成語。每壹層天空都是由星星組成,從東到西繞著地球轉。註意,這個說法也是蠻有道理的。那時候古人只知道“天是圓的”,不知道地球就在腳下,也不知道地球會自轉,只看到天在轉。
第壹個叫“宗東”,只有氣流沒有恒星,壹天繞地球壹圈。這壹天常常又黑又刮風,壹瞬間,風、雨、閃電在壹天中發生。這種沈重的天空,可能就是現代的“大氣”,各種飛行器靠空氣和風帆支撐。
第二顆叫“子午星”,壹天28顆,7000年轉壹次。這個厚重的天空就像是現代天文理論的“近地軌道”層。它以第壹宇宙速度發射火箭,攜帶衛星和飛船脫離大氣層和電離層,在這壹層繞地球飛行,就像我們的神舟飛船壹樣。
第三個叫“補星”,也叫土星的天空,28年轉壹次。從這壹層開始,我們遠離地球,是現代天文理論的太陽系層。要達到這種程度,妳得以第二宇宙速度發射火箭,就像老外的勇氣號火星探測器壹樣,沖出地球引力範圍,不是地球衛星,而是進入太陽系行星行列。
第四個叫“木星”,又稱木星日,每十二年轉壹次。
第五顆叫“熒光星”,也叫火星日,每兩年轉壹次。
第六重稱為“太陽輪”,每年轉動壹次。
第七個叫“太白”,也叫金星日,也是壹年壹轉。
第八重被稱為“陳星”,也被稱為水星日,也是壹年壹轉。
第九重叫做“月輪”,壹個月轉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