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建水縣實現GDP 89.6億元。
建水於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開放縣,1994年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古時候叫布頭,也叫巴甸。
唐朝南詔時期,修建會理酈城,中文翻譯為“建水”,隸屬通海都督府。
宋代大理國屬秀山縣阿拜部。
元代設建水郡,明代稱臨安郡。
清乾隆年間,水州重建為建水縣。
西漢屬張克縣五段郡。
東漢屬五代郡、張克郡、益州。
三國時的蜀漢屬宜州市吳淞縣、建寧縣。
西晉屬寧州興谷縣五道郡。
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
北朝屬南寧。
隋是南寧府管轄下的東部土地總行政區。
唐初屬劍南省戎州;唐元和年間(806 ~ 820),南詔在建水部(譯為中文)下建會理城,隸屬通海都督府。
大理國前期,這裏建立了壹個水郡,是八店侯官封賜的封地,後歸秀山郡的壹個瓦部。
元初建水戶千戶,屬阿嬌戶。至元十三年,改稱建水郡,隸臨安道(治海)。
明洪武十五年(1382),臨安道改為臨安府,府遷至建水州,並設臨安安微指揮使部(滇南軍事指揮機關),擴地重修磚城,故建水城,又稱臨安城。
清初,臨安府和林園鎮的總兵都設在這裏,建水府隸屬臨安府。
清雍正八年七月(1730),臨安府屬易東道。
乾隆三十壹年(1766)10月,臨安府屬沂南路。
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水州重建為建水郡,仍屬臨安府。
光緒十三年(1887)10,臨安府屬臨安開光道。
民國元年(1912)10,臨安府所在的建水縣被撤銷,臨安府首長也管理建水縣的行政事務。
民國二年(1913),撤銷臨安府,建水復縣,改稱臨安縣;將建水縣北部劃界,設立曲江管委會,隸屬縣級行政機關,為自治道。
民國三年(1914)1,因與浙江省臨安縣重名,恢復建水縣舊名。
民國七年(1918),撤銷曲江行政委員會,由建水縣曲江縣助管理,縣助由省委任。
民國十壹年(1922)劃曲江縣,增曲溪縣,縣* * *設新街(1929,165438+10月批準)。
民國十八年(1929),建水、曲溪兩縣在廢道後直接歸省管轄。
31年(1942),建水、曲溪兩縣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監察區(位於建水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建水、曲溪兩縣隸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監察區(位於建水縣)。
1950年,建水、曲溪兩縣屬蒙自地區。
1957年9月6日,國務院決定設立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建水、曲溪兩縣劃歸紅河州(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成立於6月1957+065438+10月18)。
1958 10月,* * *紅河州委決定撤銷曲溪縣。
1960 9月13日,國務院撤銷曲溪縣,將原曲溪縣行政區域並入建水縣。
此後,建水縣取消了區鄉建制,建水縣建立了普雄、官廳、西莊、南莊、陳關、查克、紮拉、曲江、利民、蘇洲等10個公社。
1999,面店鄉撤鄉設鎮。
2006年,查克鄉、官廳鄉、青龍鄉、東壩鄉撤鄉設鎮。
2003年,撤銷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撤銷曲江鎮、東山壩鄉,設立曲江鎮。
2005年撤銷曲江鎮、利民鄉、李浩寨鄉,建立新的曲江鎮,鎮址在原曲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