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生卒年不詳),本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人。說到魯陽人,指的就是滕國人。雖然墨子的祖先是貴族,但他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出身平民,年輕時當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制作守城裝備的技術比公交班的好。
他自稱是“我的人”,被稱為“穿布的人”。作為沒落貴族的後代,他自然接受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教育。據《史記》記載,墨子在宋代當過醫生。墨子是個有相當文化知識,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出租車。他自詡“君之上無難事,農之下無難事”,是壹個同情“農工之民”的文人。在家鄉,滔滔黃河東流,墨子決心要走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祖先曾經擁有的輝煌。
墨子開始周遊列國。他從儒學儒,褒揚姚、舜大禹,研究詩、書、春秋等儒家經典。但是,墨子批評了儒家對天帝、鬼神、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以及重葬、奢禮、禮樂,認為儒家所說的都是華而不實的廢話,所以“違背了夏征的道路”。
從墨子對儒家的抨擊可以看出,在愛情的問題上,兩者似乎沒有什麽區別。而且墨子在構建兼愛體系時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都是儒家使用的詞語,如孝、恩、仁、義等,說明墨子基本上認同和認同儒家的價值觀,只是在具體的方向上構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有不同的闡釋。
墨子最終放棄儒家,另立新論,聚集各地講學,用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量工匠和下層文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漸形成自己的墨家,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主張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興起之前,墨家是先秦時期最大的學派,被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稱之為“非儒家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