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西邊的山,風景不壹樣。仁山幽僻,晝夜多霧,多變;隱山,群峰環繞,隱於山中,封閉纏綿,水中文石無數,古有隱廟;在鳳山,峰巒高,羽翼如翼;虎圖山,有金大夫的虎圖寺,也是縣城的鎮山。在古代,它生產藍鐵。因為宋朝的時候也叫馬鞍山,旁邊有個童子廟。隋的《圖經》說:“北齊天寶七年,幾個童子放牧,見山上巨石,壹心造佛,高壹百壹十尺。”白石山,帶水,從山谷中升起,與平泉壹起流入汾河,蜿蜒十裏。
“城外青山河邊,荷花楊柳千朵。金粉前線無彩,只有清虛入畫。”清徐的美在西山,在東湖。美麗的東湖就像壹塊鑲嵌在城市中的玉石。春江暖鴨先知,夏漁門前壹尺半魚。秋來因霜而醉,因冬雪而夜讀。做壹個安靜的人真的是壹種福氣,背靠青山,門對東湖。我壹年到頭都喜歡這裏的風景。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僧侶。古代清徐西山佛多宮多,香火極盛。尤其值得壹提的是建於唐代的項燕寺石窟和清末的寶蘭寺。雁翔寺石窟位於西山都溝土谷山腰,南北向,綿延10余米,大佛像9尊,小佛像1200余尊。此洞又名千佛洞,開鑿於唐代,出現於宋代。據《清光緒年間清源鄉誌》記載:“宋三年(1088),15年七月,壹山洞崩塌。洞裏有大佛像,墻上有無數小佛像。”從現存的釋迦牟尼和千佛洞的造像,可以看出唐代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觀念。佛臉飽滿,胸器豐滿,坐姿豐富,精神非凡,充分顯示了唐人以胖為美的價值觀。在雕刻技法上,人體比例適中,服飾簡潔典雅,主體形象莊重祥和,背景輕盈飄動。在壹定程度上,它代表了唐代雕刻藝術的完美。周圍有成千上萬的小浮雕佛,在緊湊中求獨立,在統壹中求變化,在平凡中求神韻,五彩繽紛,栩栩如生。在千小佛和坐在中間的大釋迦牟尼佛之間,形成了壹個千佛對佛,統壹諸法的框架。項燕寺石窟是世代相傳的稀世之作,但由於它們生長在深山裏,不為人們所知,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寶梵寺,位於西山腳下的東峪村,是太原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寺廟,形似城堡。周圍有很多農家樂,特別醒目。從佛寺建築來看,很多人認為自清代康幹以來,抄襲越來越嚴重,而且大多是平庸之作。如果妳去寶梵寺旅遊,妳會發現壹些新奇的東西:佛教的大型彩色壁畫,資助了宋元時期的山川之美;十八羅漢表情各異,不亞於盛唐遺風。三晉精致細致的院落結構,宛如清代富商的豪宅。
徐青儒家文化中有三大代表性建築:堯廟、苗俊廟、胡圖廟、中廟和徐青文廟。人文始祖帝堯關於其都城遺址有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山西臨汾、山西清徐四說。堯城村位於清徐東南15英裏處,據說是王耀的老城區。它是什麽時候建造的還不知道。有壹座明代重建的四合院,前有牌坊,後有王耀殿,側有配殿。周圍還有奶奶廟、狐仙廟、戲臺等附屬建築。近年來,堯城村附近發現了古都遺跡。《清源鄉誌》記載,王堯任部落首領時,曾在此建都。他還根據豆莢草的生長期制作了歷法。後來部落發展壯大,遷都平陽(今臨汾)。大多數歷史學家同意這種說法。中廟胡圖寺,位於清徐縣洗馬峪村北,是為紀念春秋時期金文的祖父胡圖而建。傳記:胡塗雖是重耳的長輩,卻侍奉兒子,跟隨兒子流亡19年,後輔佐重耳成為春秋五霸之壹。後人敬重他的忠義無私,北宋末在此建廟。有明清重建的大殿、祭祀殿、碑廊等。在正殿裏,有十多尊胡塗和他的妻子、官員、武士和女仆的雕像,以及18的各種銘文。胡圖寺,古代清徐鎮縣的寺廟,歷經多災多難。現在僅存壹座近代建造的大成殿,雖然破舊,但也很幸運。